强迫症(别名:强迫性神经症、)
挂号科室: 强迫症
发病部位:头部
多发人群:15~44岁
治疗方法:心理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有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强迫思维、强迫行为
相关疾病: 精神病
相关检查:体格检查、精神检查
相关手术:无
相关药品:帕罗西汀、舍曲林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7000元)
怎样治疗强迫症最好
49727次播放445次点赞
强迫症不治疗的后果
48554次播放194次点赞
儿童强迫症需要治疗吗
41901次播放257次点赞
强迫症病因
29195次播放364次点赞
洁癖怎么治疗
44148次播放354次点赞
洁癖是病吗
25988次播放479次点赞
洁癖强迫症怎么治
50024次播放39次点赞
强迫症吃药能治好吗
42015次播放62次点赞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持久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行为行为等,患者明知这些观念或行为不正常也不必要,但往往无法摆脱。该疾病的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心理环境因素、人格特质等存在一定联系。强迫症患者可以从认知、情绪以及行为等方面来进行自我调节。认知调节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导致出现强迫思维,例如,对自己言行反复产生怀疑,总是会反复思考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改善自己认知强迫的症状。例如,当自己出现反复思考同一件并无实质性意义的事情时,可以通过对自己努力下达指令,强行停止当下的思考或者做别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以此阻断自己的思维。情绪调节强迫症的患者会出现一定的强迫情绪,例如,对一些特定的人、地点产生恐惧、害怕、焦虑的心理。如果症状较轻,患者可尝试面对可能引起恐惧、焦虑的环境或者是物品。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因为强迫情绪,存在一定的社交恐惧,害怕人多的地方、环境,这类患者可以尝试进行自我接纳,提升自信心和人际沟通技能,不断进行自我情绪的调节,逐渐克服自己在特定环境下焦虑、恐惧的心理。行为调节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一些强迫行为,例如,反复洗手、计数路人、反复检查门窗等。如果症状不是特别严重,这类患者可以进行行为调节,例如,总是反复洗手的患者,可以逐渐减少洗手的频率或者是缩短洗手时间,慢慢使自己的行为接近或达到正常的状态。但如果强迫症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或者进行自我调节后效果不佳,仍需及时就诊于正规医院心理科,遵医嘱进行药物或者心理干预,以免病情延误。强迫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上认为其自动缓解或者痊愈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多数患者坚持治疗,仍然可以改善强迫症带来的不适症状,达到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质量。在治疗的过程中,建议患者在进行自我调节的同时,积极听从专业心理医生的建议,避免过于排斥,只有积极配合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预后。
作者:常卫利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5182
洁癖强迫症属于强迫动作和行为的一种,多源于害怕自身受到不洁物的污染、如细菌、病毒、污物等,个体反复出现清洁双手、清洗衣物、消毒家具等表现。治疗强迫洁癖症的好方法主要是临床中采取的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洁癖强迫症患者的预后得到较大改善,但在治疗过程中也应加以注意强度,避免过度治疗,是症状加重。一、心理治疗:1、认知领悟疗法:向患者解释出现洁癖强迫症的原因,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知,明确并不是器质性疾病,经过积极治疗后会有较好疗效,即使短时间内症状没有减轻,也不会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更不会出现其他并发症危及生命,同时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认知行为治疗:包括暴露和反应预防,暴露疗法要求患者直面引起痛苦反应的事物或行为,通过放松训练,使症状得到缓解,反应预防要求患者推迟、减少甚至放弃造成强迫的行为,洁癖强迫症的患者可以缩短洗手时间、减少洗手频率,甚至放弃洗手,可以制作奖励机制,逐渐增加难度,在维持治疗中发挥较好作用;3、满灌疗法:临床中又称为暴露疗法,使患者直接进入最不能接受的环境中,并且前期不进行任何心理准备,直面视觉上所带来的冲击,但此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需要有专业急救人员在场,随时应对突发情况;4、厌恶疗法:使患者建立一种条件反射,将需要戒除的不良行为通过惩罚或厌恶想法相结合,可以选择电击厌恶疗法、药物厌恶疗法、橡皮圈疗法等。二、药物治疗:首选SSRI类药物,如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等,使中枢神经系统5-HT浓度增加,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二线治疗药物如氯丙咪嗪,以及阿立哌唑、利培酮、喹硫平,但药物副作用较大,并且可能只对一部分强迫症患者有效果,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作者:常卫利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4430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比如反复擦拭、反复询问等。从临床上来讲,没有简单、容易的方式可以治疗强迫症,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强迫症的6种简单治疗方法。临床上对于患有强迫症的人群来说,通常需要应用以下方式进行综合治疗:一、药物治疗:通常使用帕罗西汀、氟西汀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该类药物均需谨遵医嘱服用,不可擅自乱用。二、心理治疗:咨询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辅导,比如暴露疗法,让患者面对引起焦虑的物品和缓解,再比如反应预防,减少缓解焦虑的行为,如反复擦拭的行为。三、物理治疗:如果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没有太大效果,还可以考虑重复经颅磁刺激,低频经颅磁刺激可以辅助运动区及眶额皮质,能改善强迫症状。四、日常行为改善,患者要放平心态,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分散注意力:1、放平心态:不要过度强调事物的完美,在事情顺其自然做完后,不要再反复回想,反复重做;2、培养兴趣爱好: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比如登山、跑步、书法、旅游等,缓解焦虑状态;3、给予心理暗示:在做某件事或进入某个环境之前,在内心暗示自己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强行改变,比如进入一个较为杂乱的环境之前,不停暗示自己可以接受;4、适当拖延:当看到自己无法忍受,想要去改变的情况下,忍一忍,不要立刻去做,比如黑板被画得乱七八糟,此时先忍耐1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思考是否有必要过分较真,长此以往能够有一定的缓解;5、学会放松:在工作、生活中避免给自己造成过大的压力,学会放松,比如减少加班时间,避免钻牛角尖,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等。
作者:常卫利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7380
拔毛癖是指有拔除毛发的强烈欲望,同时伴有拔毛前紧张感和拔毛后满足感的癖好,多见于有强迫症的病人。通常情况下经过系统正规地治疗,部分人群可治愈。治疗时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对症药物治疗为辅,另外还需要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刺激,以防疾病复发。1、心理治疗:首先可以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只要积极配合治疗,通常有良好的效果。其次鼓励患者合理安排好工作和学习,多参加课余活动、集体活动,转移注意力。最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做一些心理治疗,学习放松技巧。因为拔毛癖是一种强迫相关的心理疾病,病人有过于焦虑、紧张的情绪表现,以及对于规则理解过分刻板的问题,心理治疗方法对于解决情绪和不合理的信念都有一定的效果;2、药物治疗:如果拔毛癖患者有非常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相关问题,尤其是出现了强迫症的行为问题,可以服用5-羟色胺选择性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治疗,也可合并服用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药物。
作者:常卫利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5097
强迫症常见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建议两者结合治疗,不同治疗阶段有所侧重。 药物治疗帮助患者更快地调节神经递质,修复大脑结构和功能,改善强迫症状和减轻痛苦。药物治疗常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包括舍曲林、氟西汀、氟伏沙明及帕罗西汀等。药物治疗通常需要8-12周判断是否有效,所以患者不要过早停药,如果一种药物有效,应当维持该药物至少1-2年,停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至停用。 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认识和学会应对强迫,学会改善思维、管理情绪及采取有效行为面对生活,并进一步整合力量、完善人格。基于暴露与反应预防治疗的认知行为治疗是主要的心理治疗方法,在治疗师的指导下,鼓励患者主动地、重复并长时间地暴露于引起强迫性焦虑的情景中,并且不进行强迫行为,根据暴露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练习,患者逐渐体验到即使不做强迫行为,焦虑也将会减退,灾难也不会发生。暴露练习是一个痛苦又辛苦的过程,需要患者投入努力、勇气和坚持。
作者:宋丽艳 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 阅读量: 4283
强迫症,又称为强迫性神经症,强迫性障碍。是指一种以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神经症。 强迫思维:是大脑不由自主的反复出现一些令我们不愉快的想法、表象(画面)和意愿(冲动),比如:总觉得自己的手或者衣服被病毒、细菌污染了、门窗没有关好、水龙头电灯等没有关闭等,做题或者工作报告出错了;有关暴力或恐怖的画面,或者不断出现一种想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冲动。 强迫行为:包括反复清洗、检查、数数以及某些仪式性动作,强迫行为通常被强迫思维所驱使,通过强迫行为来缓解内心的紧张和恐惧。 具有“反强迫”意愿。强迫症患者非常痛苦,因为他们对闯入自己头脑中强迫思维无法控制,往往存在一定的“反强迫”,即他们试图忽略或压抑强迫思维,避免看到某些刺激物或场所,或用其它想法和行为来抵消它们(如,执行一个强迫行为)。 强迫症状往往迁延数月数年,对个体的工作、生活、学业和人际关系带来很大影响。
作者:黄建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阅读量: 3965
张卫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科
"强迫症怎么自我调节,强迫症治疗需要比较高的专业性,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表现不一样,所以要结合患者特殊的情况,制定相应有针对性的治疗方...
肖春玲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临床心理科
"强迫症患者引起焦虑症、神经衰弱等,还易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多数在青少年起病,特点...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