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发性骨髓瘤(别名:甲下骨疣、外生骨疣)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骨科肿瘤

发病部位:骨骼

多发人群:老年人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放化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

相关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炎

相关检查:骨髓象、X线检查

相关手术:干细胞移植术

相关药品:阿霉素、地塞米松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70000-90000元)

单发性骨髓瘤文章

更多>

两代TKI药物,慢粒患者如何选择?

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应用到慢粒治疗开始,患者长期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长期规律、按时、按量用药的患者,生存率可以接近同龄健康人群。近年来,有专家提出:服用TKI药物治疗的慢粒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能有机会停药,进一步增强了慢粒患者坚持服药的信心。目前国内可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两代:第一代伊马替尼,第二代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是不是越新的药效果越好?两代药怎么选择,很多患者对此非常纠结。下面我们来解答下这个问题。  两代药物,长期生存率没有明显区别  在慢粒治疗中,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融合基因定量,判断用药效果。在融合基因定量下降的速度和深度上,二代药比一代药更胜一筹,证明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更强、更快。但是,从用药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来说,二代药并没有超越一代药,因此,如果仅仅从保障生存的角度出发,一代药依然是可以信赖的合理治疗。不过,如果从成功停药的角度考虑,由于二代药对融合基因的抑制作用更快更强,因此,服用二代药会比一代药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停药门槛”(即分子学缓解MR 5.0以上),从而有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停药尝试的机会。  两代药物,适用人群略有不同  伊马替尼问世时间长,治疗效果明显,在使用人群上跟第二代药也有所不同。因为伊马替尼在临床使用时间更长,不良反应较低,因此,患有多种慢性病的患者,服用伊马替尼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处理策略已经比较成熟。所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应该首选伊马替尼;年龄较大,不追求将来停药的患者,也可以选择伊马替尼。  二代药物对于肿瘤的杀伤能力更强,使融合基因更快更深地下降,使更多的患者能够进入“停药门槛”。因此,年轻、希望未来有机会停药的患者可以考虑服用二代药。  走出为自己“留一手”的误区  很多人抱着留一手的心态,想着先用一代药,耐药后再用二代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肿瘤细胞不同于其他细胞,给它留有喘息的机会,它就会肆意疯长。所以,在恶性肿瘤治疗上,应该采取“重锤猛击”的治疗方式,一次性将肿瘤细胞“打垮”,效果强的药应该尽早使用。  目前直接首选二代药的案例较少,但是二代药对慢粒的治疗效果是得到认可的。由于一代药应用时间长久,大部分患者仍然是从服用一代药开始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用药效果不佳,应尽快改用二代药。  如果患者使用二代药出现耐药(这种可能性较低),由于两种二代药在耐药基因上有所不同,所以可以互换使用;但是,在换药前需要检测是否存在耐药基因。  如果两代药物效果都不好,患者应该尽早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综上所述,两代药如何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对于治疗效果的需求及不良反应考量等因素综合决定。

作者:段明辉 北京协和医院 阅读量: 77598

影像片子很关键,骨髓穿刺看时机

如何选择骨骼影像学的检查项目?  张翼|教授:骨骼病变的检查是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分。传统的有一般X线检查。随着现在新的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MRI(核磁共振)、PET-CT都可以用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检查上,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  一般的X线和CT都是局部检查,如果要排查全身病变,需要查身体各个部位的骨骼,但是CT可以发现早期的骨质破坏,而一般的X线检查却不能;核磁共振尤其是腰胸椎的核磁共振,可专门对脊柱的包块进行检查;PET-CT本身就是全身性检查,不仅可以发现骨破坏的位置,还能看到全身所有部位的情况,包括骨头实体的病变、骨髓的病变和骨头周围软组织的病变,甚至其它的实体瘤,还能够发现肿瘤的活动性特点,以确定疾病的进展情况,这是目前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组织病变和病灶活动情况的检查方式,缺点是相对昂贵一些。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疾病症状和经济条件选择相应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医生也要把握好各种骨骼影像学检查项目的优缺点,避免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  需要检查全身还是哪里疼痛或肿胀就检查哪里?  张翼|教授:原则上,首先检查局部的骨质破坏情况,如果确定有骨质破坏就会相应扩展到全身骨骼,而且所有的病人都需要通过观察骨质破坏情况来确定肿瘤的分期,所以一定要查得全面一些。  一般的X线检查未见异常,能否直接排除多发性骨髓瘤?  张翼|教授:不能完全排除,很多早期的骨质损伤或者骨髓病变只做一般的X线检查不能马上检测出来,还需要借助CT,或者有脊柱的症状时最好做一下腰胸椎的核磁共振。  考虑到骨髓穿刺有一定的侵入性,什么情况下才一定要做骨髓穿刺?  张翼|教授:骨髓穿刺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关键指标,而且穿刺后进行的骨髓病理检查不仅要做骨髓形态学和浆细胞计数的检测,而且还要做FISH检查,对判断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情况有很大的帮助。骨髓穿刺是一个创伤很小的常规性操作。但毕竟是侵入骨髓,病人听起来觉得伤筋动骨,心理上带有恐惧的情绪也能够理解。但其实骨髓穿刺对病人身体没有过多的损伤。  如果病人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而且先前做的血尿生化检查也显示有阳性指征,就需要考虑做一下骨髓穿刺,因为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终确诊的必要检查。  如果病人的血尿生化和骨骼影像学的检查都还没有做,或者检查后的指标并没有多大的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性,就不建议做骨髓穿刺。  穿刺的部位是怎样确定的?  张翼|教授:骨穿的部位一般选择髂骨,这个部位非常安全而且也比较准确,往往做一个局部麻醉就可以进行操作了,患者不会有太大的痛苦。  需要进行多次穿刺吗?  张翼|教授:多数情况下,病人一次穿刺就能够发现问题,需要多次穿刺的病人极其少见。但是对于某些极少见的多发性骨髓瘤,由于肿瘤细胞只分布局部骨骼,并不是全身骨骼都有分布,如果穿刺的部位不够准确,可能就要找准部位之后再次进行穿刺。

作者:张翼|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阅读量: 75835

不明原因的骨痛 查查M蛋白

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时候,相应科室的大夫能否发现多发性骨髓瘤?  张翼|教授:以前其他科室的大夫对这个疾病的认识不多,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可能最多就是对症治疗,很少会意识到是多发性骨髓瘤。  但是近年来血液科通过与骨科、肾脏科等学科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的大夫对该疾病的认识增多,现在他们会经常找我们会诊,看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通过初步的检查诊断,病人就能够得到相应的专科治疗。  患者出现什么情况就应该考虑排查一下多发性骨髓瘤?  张翼|教授:对于50岁以上的人,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而且对症治疗后仍旧不见好转,就要及时做一下骨骼影像学的检查,看有没有多发的骨破坏;然后查血和尿中的免疫球蛋白定量,血和免疫固定电泳,看看有没有M蛋白;如果发现了阳性结果就需要再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  通过一步步的排查,最终做出正确诊断,尽量避免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多发性骨髓瘤的M蛋白检测值一定会升高吗?  张翼|教授: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先查一下血和尿中的免疫球蛋白,看有没有M蛋白,大部分患者的M蛋白检测值都是会升高的。  但是临床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这种病人血和尿里面查不到M蛋白,但是骨骼影像学的检查却可以看出确实有多发性骨质破坏,而且通过骨髓穿刺也能够查出骨髓的恶性浆细胞超标,这种情况还是能够确诊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只是这是一种极少见的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  所以,没有查到M蛋白还是不能够排除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  M蛋白值升高了就能说明是多发性骨髓瘤吗?  张翼|教授:单纯的M蛋白升高当然不能说明就是多发性骨髓瘤,其它一些反应性的浆细胞增多,比如很多慢性炎症或者其它肿瘤也都可以引起M蛋白增高,还有一种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也会出现M蛋白的增高。  升高到多少怀疑是多发性骨髓瘤?  张翼|教授:不同类型的多发生性骨髓瘤,M蛋白的检测值也不一样,医生会根据具体数值鉴别诊断。

作者:张翼|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阅读量: 23481

介入治疗骨关节疾病

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炎,是关节的一种慢性、多发性疾病,多发于全身大关节,如膝关节、肩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等。除退行性改变外,慢性劳损、外伤或炎症也是造成本症的原因。  这类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是其三大临床症状。一侧或双侧关节不适,疼痛肿胀,经过一个阶段的不活动,可出现暂时性僵硬。蹲起功能受到严重限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针对骨性关节炎,针灸、按摩、理疗等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症状,长时间服用止痛药会刺激胃肠道及损害肝、肾功能,关节置换等手术,患者又因为恐惧而难以接受。  “关节臭氧介入治疗”,是在C型臂的定位帮助下,抽出关节积液,用灌洗液反复、多次冲洗病变关节腔,使炎性渗出物和脱落的细小病变组织碎屑排出。再将有超强氧化能力的臭氧(O3)反复注射至关节腔隙、韧带附着点及有炎症的组织周围。臭氧由三个氧原子组成,淡蓝色有特殊臭味,有超强的氧化能力。它在关节腔里能灭活或抑制蛋白水解酶和炎性细胞因子,减轻炎症。同时诱导各种超氧化酶的产生,刺激软骨和纤维原细胞增殖,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同时配合“超激光”利用其超强的穿透能力,能改善循环,消除炎症,促进组织修复。  通过“关节臭氧介入治疗”可以对各种骨关节疾病,包括:膝关节炎、肩周炎、髋关节炎、踝关节炎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恢复活动自如的功能状态。

作者:张金山 天津市第一医院 阅读量: 86572

微创介入治疗脊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脊柱病,严重时疼痛难忍,影响生活。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脊椎病的治疗已悄然进入了微创时代,面对传统手术的危险性高、创伤较大、术后感染及并发症较多等弊端,现在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微创介入治疗。  一直以来,脊柱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存在着特殊性,导致了脊柱疾病的传统检查及治疗方法等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使更多患者解除疼痛困扰,天津市第一医院除痛科总结数千例腰椎间盘微创介入术的经验和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设计了一种有效、安全、微创、合理的穿刺治疗方法――“射频靶点热凝叠加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射频靶点热凝叠加术是在单一射频靶点热凝的基础上,联合臭氧消融术、胶原酶髓核溶解术,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病症,通过严格分型,选择性叠加多种微创技术进行联合治疗,使之同时具备椎间盘内减压纤维环修复、椎间盘外突出髓核溶解、椎管内环境消炎消痛三大功能,杜绝了单靶点简单消融减压,只注重短期效果、不顾后期康复的弊端,使治疗效果更加完善。  射频靶点热凝叠加术有以下优点:  1、作用直接有效:介入治疗是在C型X光机下准确定位的精确引导下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治疗后症状立即消失或减轻。相当于手术将突出的l核切除。  2、创伤小、安全。穿刺针直径只有0.5MM,穿刺时病人痛苦极小,操作安全。  3、不破坏脊椎正常生理结构,可重复治疗。  射频靶点热凝叠加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高效、安全、操作简单、费用较低的全新的微创治疗方法。他不仅让患者体验了高科技带来的快乐,而且更幸福的享受生活。细细的针代替了手术刀,无手术之苦,无疤痕之虑,安全轻松除病痛。是微创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一次质的飞跃。

作者:张金山 天津市第一医院 阅读量: 30131

骨髓瘤患者教育第三辑――干细胞移植-1

骨髓瘤

作者:王亚非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阅读量: 34470

单发性骨髓瘤问答

更多>

单发性骨髓瘤医院

更多>
签约专家
单发性骨髓瘤 推荐专家
杜心如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杜心如,男,汉族,1965年生,河北省武邑县人。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教授,外科教研室主任。1985年毕业于承德医在线看免费观看日本Av医疗系,1988年于中国医科大学师从临床解剖学家徐恩多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1996年于中国医学科在线看免费观看日本Av北京协和医院师从脊柱外科专家叶启彬教授,1999年获博士学位。2002年在中国... 展开
个人擅长: 脊柱外科,骨肿瘤(多发性骨髓瘤、骨肉瘤等),骨病周围神经卡压症创伤的诊治。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