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病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神经内科

发病部位:肌肉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治疗方法:理疗、体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有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进行性肌无力、肌萎缩

相关疾病: 肌无力综合征

相关检查:血清酶、血清肌红蛋白

相关手术:畸形纠正术

相关药品: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0-50000元)

肌病视频

更多>

肌病文章

更多>

交替使用双眼的病因-眼外肌病及弱视

交替使用双眼是指镜片被设计成为可以在角膜上随注视方向移动,这样,远用和近用区域可以几乎完全覆盖在瞳孔上。远距离或近距离视物可使视线通过瞳孔不同的区域交替选择。交替视发生在双眼视力均较好的病例,两眼均能注视目标,可交替使用两眼,另一种情况是患儿一眼为近视,另一眼为正视或轻度远视,会不自主地看近时用近视眼,看远时用正视或远视眼,形成交替使用双眼的规律,虽然每次只使用一只眼,但由于看远,看近时均不使用调节及集合,故可能无任何症状。患者一只眼睛只看远方,一只眼睛只看近处。长期下去,视觉功能将会大大降低,形成交替视,破坏正常的视觉立体感,严重的还会造成斜视。是屈光参差的一种临床症状。屈光参差,指双眼屈光度数不等。度数相差超过2.00D以上者,通常会因融像困难出现症状。由于人眼调节活动是双眼同时性的,屈光参差者度数较高眼常处于视觉模糊状态,容易引起弱视,屈光参差的远视者其度数较高眼成为弱视屈光参差多数是先天性的,并且常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面部发育不对称。两眼屈光状态、程度不相同,一般两眼度数相差超过250度,称为屈光参差。  眼外肌病及弱视也是引起交替使用双眼的病因,眼部内外没有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低于0.9)者称为弱视。弱视与斜视有密切关系,单眼偏斜可致该眼弱视,而弱视又可形成斜视。  视觉是一种发育性的感知功能,出生时,不功能相对弱视,通过适当的视觉刺激,逐步发育成正常视力,如果在视觉发育过程中,由于斜视,屈光不正,先天性白内障等,无法使视觉细胞获得充分刺激,视觉发育受到影响,将可能发生弱视(abblyopia),如在婴儿或幼儿期,一眼接受的图象很模糊,则与另一眼所接受的清晰像发生冲突,就解决可能发展成弱势,这是由于大脑在分别结社来自两眼的视觉刺激时,若两侧的影像不同,大脑将选择清晰的像,抑制模糊的或矛盾的新,即使月视力好的眼睛,另一眼“不被使用”,结果造成该眼的视觉发育异常,由此,弱视眼也被称为“懒眼”(lazy eye),对弱视的定义尚不完全一致,可以认为,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禁黄斑中心凹异常,弱视通常为单侧,也有双侧的,青少年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2%-4%,是一种可治疗的视力缺陷疾病,幼儿时可通过视力检测发现,如发现早,治疗及其痊愈,若能在5岁前开始治疗,效果最好;10岁以后效果相对较差。

作者:陈宜 中日友好医院 阅读量: 72909

咀嚼肌肥大如何预防和治疗?

预防咀嚼肌肥大可以每天用热毛巾熬在咀嚼肌的地方5分钟让肌肉放松,用食指和中指的关节部放在咀嚼肌的地方向前打圈按摩,脸会感觉酸酸,只要坚持就会有效果的!  1、手术切除咬肌:在进行咬肌手术的时候,首先就是通过x线检查出咬肌的状况,然后在根据脸型对除去多少咬肌进行相关的设计,然后在我们的口内开一个切口,然后对多余的咬肌进行切除,最后进行缝合就可以了。此法可以永久达到瘦脸目的。  这种手术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进行下颌角骨肥大矫正手术时,对部分咬肌实施切除,手术以口腔内部为切入口,去除咬肌内侧,同时避免伤及面神经的下颌缘支。因咬肌去除多数同时需去除下颌角,术后3-6个月后咬肌本身会有一定程度的萎缩,所以咬肌去除量一般不超过咬肌厚度的三分之一。大多数咬肌切除术都是属于这种情况。而另一种单纯针对咬肌肥大明显而进行的切除手术并不多。  2、注射瘦脸针:临床上常用注射肉毒素的方式来治疗肥大的咬肌,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神经营养作用使咬肌萎缩、变小,从而达到瘦脸目的,不过这种方法并不是永久性的。

作者:杨斌 中国医学科在线看免费观看日本Av整形外科医院 阅读量: 91145

如何预防咀嚼肌肥大?

咀嚼肌肥大是下颌角肥大的一种,下颌角明显肥大,外翻,国字脸或梯形脸。下颌角突出,两侧不对称。面部上下宽度比例不协调,两下颌角间距过宽。所以咬肌肥大的发生一般又认为与人咀嚼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中经常吃硬的食物或有吃零食、吃口香糖习惯有关。也有人认为咬肌肥大与遗传因素有关,事实上从临床上看确有家族性咬肌肥大的现象。咬肌肥大多伴有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翻等情况发生。  预防方法  1、人体的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等,所以咬肌肥大的发生一般有与人咀嚼,习惯和人的饮食习惯非常有关系,如果饮食当中经常吃一些硬的食物,或者是有吃零食吃口香糖的习惯,这些都有关。  2、咬肌肥大也与遗传因素有关,事实上从临床看,有家族性咬肌肥大的现象。咬肌肥大的原因多伴有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翻等情况发生,所以在临床上又将咬肌肥大,称为下颌角肌肥大或咬肌良性肥大。  3、咬肌肥大要与颌突畸形相鉴别。双突颌畸形,又称为双颌前突。鸟嘴畸形,表现为开唇露齿,无法自然闭嘴,上下前牙突出,可有骨性或非骨性前突。不管牙齿是如何前突颌关系往往尚良好。

作者:杨斌 中国医学科在线看免费观看日本Av整形外科医院 阅读量: 54781

咀嚼肌肥大如何鉴别诊断?

嚼肌下颌角良性肥大是东方人群中常见的颜面畸形。这类人群的面型常呈“风”字形、“用”字形。面下1/3明显宽大。重度者下颌角向后、向下突出,有的伴有面下1/3短小。患者咬合时可见或触及明显肥厚隆起的嚼肌条索。大多数为双侧发病,少数为单侧。双侧者亦常见左右不对称,而单侧者不对称则非常明显。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少数患者咀嚼时局部疼痛或伴有不同程度开口受限。  咀嚼肌肥大的鉴别诊断:  颌突畸形:双突颌畸形,又称为双颌前突,尖(鸟)嘴畸形表现为开唇露齿,无法自然闭嘴,上下前牙突出,可有骨性或非骨性前突,不管牙如何前突,颌关系往往尚良好。由于牙的前突,长期之后唇的功能减弱,无法关闭口腔,前突的牙外露,但唇红显得较厚并有外翻。  先用热毛巾熬在咀嚼肌的地方5分钟让肌肉放松,用食指和中指的关节部放在咀嚼肌的地方向前打圈按摩,脸会感觉酸酸,只要坚持就会有效果的。

作者:杨斌 中国医学科在线看免费观看日本Av整形外科医院 阅读量: 71896

咀嚼肌肥大的检查和分类

嚼肌下颌角良性肥大是东方人群中常见的颜面畸形。这类人群的面型常呈风字形、用字形。面下1/3明显宽大。重度者下颌角向后、向下突出,有的伴有面下1/3短小。患者咬合时可见或触及明显肥厚隆起的嚼肌条索。大多数为双侧发病,少数为单侧。双侧者亦常见左右不对称,而单侧者不对称则非常明显。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  临床上又将嚼肌肥大称为下颌角肥大或嚼肌良性肥大,临床上单纯往除肥大嚼肌的情况比较少,如咬肌确实肥大一般手术多在往除下颌角的同时往除部分咬肌。  首先从外观上看,一般嚼肌肥大患者脸形多为近方形,所以又有“四方脸”之称。检查嘱患者闭口嚼牙同时在下颌角处触摸双侧咬肌,感觉嚼肌的收缩范围和咬肌厚度。嚼肌肥大患者的嚼肌在收缩时可明显感觉到嚼肌范围大和嚼肌明显增厚。在检查嚼肌的同时需留意下颌角肥大的程度和下颌角是否有外翻现象。X线检查:X线主要检查下颌骨和下颌角的肥大情况,对嚼肌的发育程度则X线片上不能显示。X线检查可照“曲面断层”和“头颅侧位”片,以判定下颌骨体的肥大程度。但X线片可不作为术前的常规检查。其它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胸透检查和心电图检查。

作者:杨斌 中国医学科在线看免费观看日本Av整形外科医院 阅读量: 99941

咀嚼肌肥大的原因都有什么?

咀嚼肌肥大是下颌角肥大的一种,下颌角明显肥大,外翻,国字脸或梯形脸。下颌角突出,两侧不对称。面部上下宽度比例不协调,两下颌角间距过宽。  咀嚼肌肥大的原因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1、人体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等,所以咬肌肥大的发生一般又认为与人咀嚼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中经常吃硬的食物或有吃零食、吃口香糖习惯有关。  2、咬肌肥大与遗传因素有关,事实上从临床上看确有家族性咬肌肥大的现象。  3、咬肌肥大的原因多伴有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翻等情况发生,所以临床上又将咬肌肥大称为下颌角肥大或咬肌良性肥大。咀嚼肌下颌角良性肥大是东方人群中常见的颜面畸形。这类人群的面型常呈风字形、用字形。面下1/3明显宽大。重度者下颌角向后、向下突出,有的伴有面下1/3短小。患者咬合时可见或触及明显肥厚隆起的嚼肌条索。大多数为双侧发病,少数为单侧。

作者:杨斌 中国医学科在线看免费观看日本Av整形外科医院 阅读量: 79449

肌病问答

更多>

肌病医院

更多>
签约专家
肌病 推荐专家
聂少平主任医师

宜春市人民医院  骨科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聂少平,男,骨科主任医师,毕业于江西医在线看免费观看日本Av。从事骨科临床专业10余年,曾在北大三院进修学习,在脊柱、关节、骨创专业有丰富经验,发表过省级、国家级论文多篇,主持、参与多项科研成果并获奖。 展开
个人擅长: 脊柱疾病、骨关节疾病、骨创伤及各种疼痛的诊治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