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睡障碍性失眠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失眠

发病部位:神经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入睡困难

相关疾病: 失眠 顽固性失眠 神经衰弱

相关检查:CT、MRI检查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谷维素、安定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入睡障碍性失眠文章

更多>

儿童睡眠问题知多少?

我国儿童睡眠医学研究协作组曾对儿童睡眠问题作过调查,结果令人震惊:2岁-12岁孩子的睡眠问题高达27%!,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一的孩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  儿童正常的睡眠时间是多少?  不同的年龄组正常的睡眠时间不同  新生儿期:20小时,  婴儿期:14-15小时,  学前期:12小时,  学龄期:9-10小时。  儿童睡眠障碍有哪些?  根据儿童睡眠障碍时发生的原因及相关临床表现将将儿童睡眠障碍分为三种类型  1、睡眠失调:包括入睡困难、频繁夜醒、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发作性睡病等疾病。  2、异态睡眠:包括梦游、梦魇、梦呓、夜惊等。  3、病态睡眠:指由躯体、精神疾病引发的睡眠障碍。  什么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出现什么症状应考虑孩子的睡眠可能出现了问题?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以睡眠时部分或完全性上呼吸道阻塞的发作为特征,通常表现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夜间症状:睡眠时出现打呼噜、呼吸费力,喉头哽咽、呼吸暂停、张口呼吸、睡眠不安、多汗、肢体抽动、梦话、磨牙、梦游、夜惊、遗尿等。  白天症状:晨起睡醒后口干、头痛、日间年幼儿多出现烦躁不安、脾气暴躁、多动,年长儿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和同学关系不佳,精神萎靡不振、嗜睡。  哪些情况会导致孩子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扁桃体肥大、增殖体肥大、鼻-鼻窦炎、严重的喉软骨软化等上气道阻塞相关的疾病均可导致孩子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孩子都有什么不良的影响?  1、孩子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易经常患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  2、部分孩子出现遗尿、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  3、日间注意力不集中,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下降,继而学习成绩不佳。  4、脾气乖戾,不合群,出现人际交往困难  5、伴随症状或并发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孩子会出现以下不良后果,例如生长发育缓慢,地包天、小下颌等颌面部发育异常,胃食道反流。  孩子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该如何诊治?  首先带孩子到儿童睡眠门诊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需要做必要的相关检查以帮助确定诊断。例如考虑增殖体肥大需要做鼻咽部侧位片、鼻窦CT、24小时ph-阻抗监测,夜间睡眠监测等相关检查。最后医生会根据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确定孩子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孩子睡眠不好该怎么办?  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制定一个有规律的睡眠和休息计划,并且坚持执行。避免睡前兴奋活动或看惊恐的电视节目,减少学习负担过重。对于梦行症儿童须防止越窗跌伤等意外。  2、创造良好入睡环境.为宝宝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温度适宜、光线微弱、舒适宁静都很重要,不要频繁地变换宝宝的睡眠环境。睡觉时不要开着灯,室内空气流通,睡前不要吃过多的东西等。  3、充分了解宝宝困乏欲睡的信号。让宝宝在有睡意但未入眠的时候上床,以帮助他(她)学会自我抚慰和放松并且自然入睡。  4、白天适度增加患儿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脑神经递质的平衡,提高睡眠质量。  5、睡姿正确。注意调整患儿的睡眠姿势和枕头高低,以保持良好睡眠姿势(侧卧位)和枕头的适宜高度(10厘米左右)。  6、对于反复出现睡眠障碍的儿童,应到正规医院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系统的检查、治疗。

作者:黄燕 大连市儿童医院 阅读量: 24351

睡眠疾病漫谈

人对睡眠的需求远远大于饮食需求,睡眠的作用包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护大脑、稳定情绪、增强免疫、促进生长发育,有利于皮肤美容,特别是睡眠与人类的高级思维、学习活动有关,所以说家长们以缩短睡眠时间,来加强孩子们的学习是得不偿失、不可取的。dvd无码av高清毛片在线看睡眠有许多问题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睡眠疾病的分类也很复杂,我们身边常见的睡眠障碍,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1、失眠,有调查95%的人都有失眠的经历,常与抑郁、精神紧张或过度兴奋、焦虑、酒精或药物影响有关。多数人为暂时的短期失眠,一般少于3周,而长期失眠者则需要到精神科、神经科或心理门诊做系统的诊断和治疗。  2、睡眠呼吸障碍,占睡眠疾病的1/3至1/2,常见于肥胖的中老年人,以夜间打鼾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夜间憋气、可憋醒,晨起口舌干燥、白天嗜睡、精力不足,由于长期憋气,导致缺氧,现已证实,该病是引起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冠心病、脑梗塞等多种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治疗则需要禁烟酒,锻炼身体增加肺活量、减肥,必要时进行咽部、鼻部的手术,严重者甚至要夜间配戴呼吸机等综合治疗。  另外,多梦、恶梦、梦游、夜啼、梦呓、夜尿、发作性睡病、时差和夜班导致睡眠周期紊乱等,也都是睡眠医学的范畴。  有关睡眠医学的问题很多,目前医院对其治疗和处理已跟不上科技的发展和客观实际需求,一方面需要全民提高对睡眠疾病的认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医生们不断完善知识,医院建立相应科室、诊室,以满足患者就治不断提高的需求。

作者:马云鹏 辽宁省金秋医院 阅读量: 99666

秋季养生 这些细节你不得不知

早起早睡,别熬夜别贪睡  《内经》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夏季天热,很多人都熬夜晚睡,身体消耗较大,入秋后易出现秋乏,常见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养精气。早起以舒达阳气,使肺气得以舒展。  养阴润肺防秋燥,忌辛辣忌寒凉  《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夏日里,为了增加食欲,人们喜食用辣味开胃,但进入秋季,无辣不欢的人应该“收敛”了。秋季雨水减少,中午温度仍较高,气候干燥,有秋老虎之称,人易出现“秋燥症”,如口鼻干燥、音哑、咽痒、干咳少痰、便秘、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症状。秋天饮食以“滋润”为原则,多饮水和喝汤,多吃些芝麻、粳米、蜂蜜、乳品、梨、葡萄、香蕉、银耳、百合、青菜等滋阴润肺的食品,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初秋午间气温仍然偏高,而早晚凉,温差较大。胃肠对食物凉热变化敏感,秋季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时节,很多秋季腹泻都与寒凉有关。如果过多进食寒冷之品或生冷,会引起腹泻、痢疾等疾病。尤其是老人、小孩、体弱者更需注意。  切勿盲目贴秋膘  过去夏天人们胃口不佳,常有苦夏,身体变瘦。立秋后,秋风起,胃口开,很多人想吃点好的,增加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民间流行“强秋膘”之风俗,立秋吃肉,以肉帖膘。但是现代人多营养过剩,除非身体瘦弱者,确实须贴秋膘外,多数人是不需要贴秋膘的。而且秋凉的刺激会使一些原来有胃病的人疾病复发,重者还会引起胃出血、胃溃疡等并发症。此时,食量增加,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也易导致胃病的复发。注意膳食合理,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增强胃肠适应力,勿暴饮暴食。  适度增减衣物,防感冒、受风  秋后,早晚温差加大,民间有“二八月、乱穿衣”之说,大街上的人们穿着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的人短衣短裤,而有的人则长衣长裤,中午出门穿短袖,晚上回来就冷了。初秋忽凉忽热,机体调节机能很难适应暴热骤凉变化。立秋季感冒增多,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内的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一般在25℃~27℃最好,晚上睡觉时及时关窗,勿吹过堂风。好多人因为不注意,睡觉起来后脸部麻木甚至歪斜,关节、肌肉出现疼痛、怕风等症状。  此外,初秋时节人情绪产生波动,或烦躁,或伤感,从而引起忧郁、悲伤。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因此,初秋养生要调摄精神,保持神志安宁,心平气和。

作者:张奎军 大连市中心医院 阅读量: 52838

什么是睡行症?

睡行症多有睡惊症病史,发病率1-15%,发病高峰在4-8岁,常在青春期后缓解。如持续到成人期,很多学者认为存在潜在的精神病理学。多导睡眠图证实始于睡眠的3-4期,常在第1、2个慢波睡眠的末端。患者在睡眠中突然坐起,意识朦胧,问话不答,在床上摸索不停,或下地徘徊,或做一些日常动作,可外出游荡,喃喃自语。无目的的徘徊,无明显原因搬运、家具,不适宜地进食,在箱柜中撒尿,走到房子外面,罕见可驾车。受累病人常睁大眼睛,但不能语睡行者进行交流。狂热或攻击性行为,使用刀、枪等武器,或平静悬挂活动(如走出窗外、在房子外面游荡)可使本人或他人受伤或致死。曾报道杀人睡行症。睡行症常在睡眠15分钟-2小时后出现,成人可见于任何睡眠时段,持续时间各异。有时可发生意外受伤。发作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发作后可自行上床或席地入睡,醒后不能回忆经过。发作期EEG可见高度同步化的d波,EMG可见波幅升高。诊断需与夜发性部分性癫痫鉴别,夜发性部分性癫痫在浅睡期可见EEG痫性放电,白天也有发作,抗癫痫治疗有效。治疗可用苯二氮卓类或三环类药物。

作者:王晔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阅读量: 92279

小儿睡眠打鼾有哪些危害

首先,会导致孩子生长缓慢,因为鼾症的孩子睡眠质量下降,生长激素的释放减少,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其次,导致孩子智力发育落后;因为这些孩子在睡眠中严重缺氧,直接导致脑部发育的供氧不足,将影响到孩子的智力水平。  再次,患儿长期张口呼吸影响儿童的面容,儿童在打鼾时由于鼻咽部阻塞、张口呼吸,上下牙齿咬合不正常,久而久之,可出现上牙外凸,嘴唇上翘,脸部拉长,眼神呆滞即所谓的“腺样体面容。  还有可能会引起渗出性中耳炎,腺样体增生肥大,如果堵塞鼻咽侧壁的咽鼓管咽口,则会引起反复的渗出性中耳炎,出现耳闷塞感、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

作者:赵黎阳 大连市友谊医院 阅读量: 50817

你孩子睡好了么?

不少家长看到孩子夜间打呼噜就认为孩子睡得香甜,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小儿打鼾是一种病态,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祛除致病因素,以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作为家长应该从一些症状了解孩子的睡眠。夜间入睡打鼾、张口呼吸、憋气、睡眠中反复惊醒、肢体翻动等;尿床、夜间多汗、睡姿异常;常爱趴着睡,严重的可以出现趴着撅起屁股头望前探着睡觉;白天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行为改变、认知障碍等;长期发作可有生长发育迟滞;有的患儿还可以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表现 。  如果有上述症状,可以通过鼻及鼻咽部检查,睡眠监测,鼻咽部侧位片明确诊断。

作者:赵黎阳 大连市友谊医院 阅读量: 61184

入睡障碍性失眠问答

更多>
签约专家
入睡障碍性失眠 推荐专家
黄志新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黄志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擅长:缺血性卒中的一、二级预防,脑血栓、失眠、帕金森病等的诊断及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缺血性卒中的一、二级预防,脑血栓、失眠、帕金森病等的诊断及治疗。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