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失眠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失眠

发病部位:头部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入睡困难及维持睡眠困难

相关疾病: 失眠 神经衰弱 心理障碍

相关检查:脑电图、CT、MRI检查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安定、氟安定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顽固性失眠视频

更多>

顽固性失眠文章

更多>

如何戒除安眠药成瘾?

常常在门诊见到一些镇静药如安眠药成瘾的患者,他们为自己停不了药而痛苦。还有很多初次就诊的病人,反复的询问:这种药是不是会有依赖啊?会不会成瘾呢?表达自己对使用某些安眠药和抗焦虑药成瘾的极度担心。  安眠药成瘾的问题确实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病人服用一些安眠药后,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感觉到药物的效果降低,常常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增加药物剂量试图改善睡眠:从一片,到两片,最后增加药物剂量到10片,20片或者更多。患者一旦减少药物,减少剂量,或者停止服用药物,就会感到失眠加重,常常表现为彻夜不眠,十分痛苦,并且心情烦躁不安,易发脾气,容易激惹;头疼,全身乏力,全身酸疼,厌食,出汗,肢体震颤。恶心呕吐,心慌,甚至抽搐。严重的会出现癫痫大发作、高热谵妄。这些戒断症状和撤药反应,病人痛苦不堪,怎么办呢!  总之,因人而宜,分别对待,恰当处理,安眠药成瘾是可以停药,或者是可以提前预防避免的。希望这些方法对安眠药成瘾的病人有帮助。  第一种方法:  逐渐减量。对这些药物,可以分次逐渐减少服用的剂量。每次少量的减少,比如每次减少1/4片,半片。减量后观察半个月到一个月。没有大的问题再继续减量、减量直至停药。可能需要3个月、半年或者更长时间,逐渐减少,直至停药,把药物减完。可以避免出现戒断症状和撤退药物反应。这是第一种停药方法。  第二种方法:  替代减药。用一些能够改善睡眠又比较好停服的抗抑郁药物比如曲唑铜等,逐渐替代原有的药物。然后再逐渐减少停用这些抗抑郁药物,最终达到安眠药停药的目的。这是第二种停药的方法。  第三很重要:  上述两种方法,最好配合自我调节,转移注意力。如爬山,游泳,打球,体育锻炼,旅游等,加大运动量,可以有效的对抗戒断反应,减轻停药过程中的痛苦。  第四预防为主:  其一,不使用很容易成瘾的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如司可巴比妥,戊巴比妥。其二,尽量的少用那些可能导致依赖的抗焦虑镇静催眠药,比如氯硝西泮,劳拉西泮。尤其是这些药物的大剂量和长期使用应当避免。要尽量选择使用其他一些容易停用的、戒断反应轻的药物,比如阿普唑仑。这也是避免出现安眠药依赖的好办法。

作者:范大庆 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 阅读量: 92662

顽固性失眠的心理治疗

作为一名精神科大夫,用药物治疗失眠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的确有许多患者恢复了良好的睡眠,再也不用吃药了。但是面对一些治疗不好的病人,或带着氯硝西泮、奥氮平、米氮平辗转找到我的病人,我不得不再次去思考,如果当初我们的药物再温柔一点,病人的心理问题能够早一点得到解决,现在的治疗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失眠,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它背后常隐藏着很深的心理问题。目前比较肯定的是心理治疗是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治疗有很多流派,而每一个流派的方法并不能去解释或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因此真正用单一的心理治疗手段去应用于临床并不切实可行。这就是如今心理治疗在不断整合的原因,在临床上,应用心理学的基础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如失眠,经常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甚至简单的心理咨询就能够让患者重拾美梦。  了解失眠的真正病因,放下内心的包袱。  生活事件在精神科是不可小视的,往往一些精神疾病的产生与生活事件有很大的关系。而心理学上经常用到心理冲突一词,用在失眠患者身上,似乎更加准确。很多患者一方面强调我没有遇到什么事,另一方面又有明显的心理因素放不下。如一女子,夫有外遇并在外生养一子,虽已和好,但失眠依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哪位女人能够允许丈夫婚内与他人生子,而自己能够放下呢?还有一老妇,女儿和儿子均婚姻失败而离异,至此失眠求治,虽对医生反复强调,“我不去管他们,现在离婚的多得很,我只想把自己睡眠看好。”我不禁要问,你心里的包袱真的放下了吗?作为医生,其实并不能用实际行动来解决病人的心理冲突,但是有些心理冲突一旦被脱去伪装,暴露出来之后,也许就弱化了许多。如一退休老师,因为好心将自己的多年的积蓄5万元借给了一位多年好友,因对方无力归还,出现失眠。频繁就医,却有视金钱如粪土的清高而羞于启耻此事,被医生问出之后,一周后睡眠就有明显改善。自嘲说,“5万元又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却花费数万元看病,看来我还是把钱看得太重了。”  了解睡眠的自然过程,减少对睡眠的干扰。  睡眠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每个人都能认识到的。那种能连续上网29小时猝然而死的人不是不知道,只是因为对网络游戏的痴迷与狂热,让其欲罢不能吧。然而,过分强调睡眠重要性的人,往往会为了睡眠而睡眠。一旦超过上床时间或者睡眠的量不够就想到了因此带来的不良后果。“越想睡越睡不着”是许多失眠患者共同的声音。其实是睡眠是人的一个生理过程,和人体的出汗、以及跳动一样都不会受人的大脑的指挥。而当我们“想睡”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大脑已经在干扰睡眠了。“越睡不着越想睡”使这种干扰越来越强烈,加上病人既往失眠的体验而使人变得焦虑起来,最后变成了“不上床想睡,上了床就清醒了。”那如何减少大脑对睡眠的干扰呢?一般来说,如果你能做到放松、转移注意、顺其自然,睡眠可能就不期而至了。放松是紧张的反义词,而紧张是很多失眠患者并不能意识的一个问题。人经过一天的劳作,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这时候特别需要通过睡眠来放松,而一旦失眠,不仅没有得到放松,反而会加重这种紧张状态。因此对于失眠的人来说,主动的放松过程是非常必要的。放松也是心理治疗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失眠的人可以在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学会一种放松的方法。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种想像松驰训练法。患者可以想像自己躺在草原上,整个人非常舒适,很远很远处有洁白的羊群,天空非常非常的蓝,只有几朵白云在飘荡,有一种感觉不到的微风在自己身边吹来吹去。然后将自己的意念集中于头部,每一根头发开始,自然的垂落;紧绷的整个头皮一块一块地松驰,一点重量也没有。(将自己的每一个部位都想到,想像他们失去了重力)。整个过程一般10-15分钟,最好能够伴有舒缓的呼吸。要据自己的情况,可能重复上述的过程。  了解药物的性质,排除药源性失眠。  失眠患者对药物的担心要超出正常人,这不仅缘于药物本身,也来自于周围人的共识,包括大部分的医生。镇静催眠药的发展有几个过程,最早普遍使用有肯定作用的药物有巴比妥类和醛类,不可否认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可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所以临床上几乎不用来治疗失眠症了。安定类药物的出现,耐受性和成瘾已经大大减少,特别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氯硝西泮、劳拉西泮、奥沙西泮等安定类药物也已经克服了普通安定(地西泮)的弱点,病人出现的成瘾的比例非常低,因此得以广泛使用。近年来,非苯二氮卓类(非安定类)的药物大量研发,安定类本身固有的一些副作用如肌松、减慢心率、抑制呼吸等也大大的减少。但是大多数人对镇静催眠药的认识还停留在较早的时候,以致于对药物的恐惧有增无减。这与我们医生的宣传不无关系。在临床上,除了使用镇静催眠药来治疗失眠症以外,有时候我们还可能利用某些抗抑郁剂和抗精神病药物拥有镇静、嗜睡的副作用来治疗一些严重的失眠患者。由于这类药物的作用较强,能够立竿见影,现在很受一部分医生的欢迎。窃以为,还是少用为好,除非病人本身拥有精神症状或情绪异常。现在临床上经常见到的一些中成药,由于作用较弱,恐怕很难作为一线用药。而有些医生和患者刻意去追求这类药物治疗,恐怕还是对前述药物的一种误解或其他因素吧。  了解病人的应对机制,重塑良好的性格。  以上的道理很浅显,但做起来却很难。这也是很多病人无法取得良好疗效的原因吧。因此,单纯使用这些支持性心理治疗还不够。作为医生,有必要使用心理学的知识,帮助患者找出自己对心理冲突的应对机制,让患者自己发现这种机制存在的缺陷,激发其自身能量,努力去重塑良好的性格。如果病人或医生决定使用心理治疗去改变病人一些潜在的东西,恐怕双方都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了。  当然,如果病人系其他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导致的睡眠的障碍,最好能够先进行明确诊断,用药物或非药物的手段去解决原发病。不过,以上的方法对失眠症状也会有一定的帮助的。  最后,想起了一句话:“心灵的事,要慢慢来。”

作者:夏仲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阅读量: 32728

调气养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

失眠古称"不寐",是指经常性睡眠减少而言,或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醒后再不能入睡,甚至彻夜不眠的一种病证。失眠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外感、内伤诸因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的相对平衡失调,以致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发病。由外感引起者,主要见于各种热病过程中。由内伤引起者,多因暴受惊恐,七情所伤,思虑用脑过度,耗伤心脾,或因禀赋不足,房劳久病,年迈体虚等,以致心虚胆怯,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或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痰热扰心及胃气不和,均能引起失眠。临床上凡以睡眠经常性减少或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醒后再不能人睡为主要临床症状者,均可诊断为失眠。失眠是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从现代医学观点认为主要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并且主要是抑制功能减弱,相应地引起兴奋功能增强。  中医临床上凡是辨证属于气血不足,肝肾阴亏,虚火上扰,热扰神明者,均可选用调气养神汤治疗。  调气养神汤加减:龙眼肉24克,柏子仁15克,生龙骨15克(捣碎),生牡蛎15克(捣碎),远志10克,生地18克,天门冬12克,甘松6克,镜面朱砂0.5克拌茯神。  失眠以气虚为主者,可加炒枣仁、黄芪以益气安神;血虚彰甚,可加熟地、丹参、阿胶以养血安神;失眠较重,加合欢皮柏子仁、珍珠母以养心安神;阴虚火旺,加知母、黄柏;盗汨者,加麻黄根、浮小麦;头晕耳鸣,加磁石、枸杞子。

作者:沈波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阅读量: 71108

你是不是顽固性失眠?

每周一的睡眠专家门诊,总有患者这样问我:“医生,我是不是顽固性失眠”?  让我们先在百度上搜一下,什么是顽固性失眠?顽固性失眠往往由于心理因素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及维持睡眠困难,日间疲倦感,夜晚越想尽快入睡越难以入睡,加重心理冲突,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不稳、过度担心,自觉痛苦更导致失眠,形成恶性循环。这可以说是顽固性失眠的经典的定义,那么在临床上顽固性失眠是不是真的很顽固呢?  其实,真正的顽固性失眠非常少。那种被高度渲染的长时间不睡觉,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的病例,临床上是非常少见的。曾经被电视台广泛报道的河南省有一个叫李占英的女人,四十年不睡觉,半夜起来干农活,后来被科学证实,她只是睡眠形式的改变,一般人晚上睡觉,而她却并不分时间场合,这种零星的睡觉加起来甚至超过了一个睡眠好的人。  首先,我们要了解,睡眠是受体内植物神经系统控制的。当一个人疲乏的时候,植物神经系统会自动调节,让人入睡。高级神经中枢有时候可以强制自己不进入睡眠状态,但是这种强制作用并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就好象一个人不能够控制自己心跳、出汗一样。在战争年代,一个战士在行军时,或者在炮火轰炸时他照样可以达到睡眠状态。失眠患者往往都有“想入睡但难以入睡”的经历,其实这就是用自己的高级神经中枢在和自己的植物神经对抗,其实起到了不让自己睡觉的反作用。  其次,我们要了解,什么是预期焦虑。为一种没有发生的事情紧张、担心、痛苦,以至内心惶惶,我们称之为预期焦虑。比如说考试,考试前大多数人都会有点紧张,担心自己考不好,以至喝水、上厕所等。适当的焦虑其实对此有点好处,可以让人保持一种好的思维敏捷的状态。一旦事情发生了,这种焦虑也就消失了。在睡眠障碍中,这种预期焦虑就没有什么好处了。很多失眠的患者真正痛苦的不是在床上,而是在睡觉前。每当夜幕降临时,这些人就开始考虑,“我今晚睡不着怎么办?”“要不要吃药?”“吃多少?”这种过分的担心和焦虑,只能强化了自己是一个失眠患者。所以行内有一句话,“焦虑是睡眠的杀手”。当然有一些失眠患者,可能会由于“焦虑症”引起来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再次,我们要了解,药物对睡眠的辅助作用。最早治疗失眠,我们采用的是巴比妥类,这类药物虽然效果不错,但其强烈的成瘾性,已经不用来治疗失眠了。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安定类,如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氯硝西泮等)由于其效果更好,成瘾性小,因而被广泛使用。但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苯二氮艹卓类的嗜睡、宿醉(第二天起来的时候觉得没力气,象醉酒刚醒一样)等副作用,很多失眠患者还是难以接受。目前已经有非苯二氮艹卓类如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虽然说明书上同样有各式各样的副作用,但在常规剂量治疗失眠的情况下,其药物副反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我常常和病人说,这种药物就像家里的煤气灶,它只是起到了点火的作用,它唤来的就是你真正的睡眠。  最后,根据以上观点,我给失眠患者几点建议。第一,正确认识睡眠。睡眠的好坏不是人为可以干预的,有时候考虑过多,会适得其反。通常一些睡眠专家或教科书上介绍的,要注意睡眠卫生,那是对睡眠好的人说的。如果你已有睡眠障碍,而又照此去做,可能会让你过度地去关注,结果只能强化你“睡眠不好”。佛说“随缘”,才是一种好的心态。第二,相信医生,相信药物,“信则灵”。虽然我们的理想是“婴儿般的睡眠”,但药物睡眠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可怕,如果你已经存在睡眠障碍,不妨接受这种药物睡眠方式,只有真正地接受了,才有可能摆脱睡眠的烦恼。有朝一日,你可能没有药物照样能睡着了。我们不主张病人对药物说明书字斟句酌,能开药物处方的医生是要经过很多年专业学习的,不是一张说明书就能看好病、会用药的。第三,积极地面对生活,化解一切心理因素。世界会随着你的善良、平等、清净、包容,而变得美丽无比。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几点,你再来问,你是不是顽固性失眠呢?当然,引起睡眠障碍的疾病和原因很多,失眠只是一个继发性的症状,我在以后的篇幅里会讲到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作者:夏仲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阅读量: 11337

顽固性失眠与上段颈椎错位有关

失眠是一种普遍的睡眠障碍。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如环境变化、服用药物、精神情感、躯体疾病因素等都可导致失眠。其中顽固性失眠与上段颈椎错位和椎旁软组织损伤有关。  【解剖生理】  一般认为,觉醒――睡眠中枢在视丘下部,视丘后下部有促进系统的中枢,视丘前下部有抑制系统的中枢,由于两者的影响,形成了觉醒和睡眠的节律。丘脑下部是由椎-基底动脉的终末支发出的丘脑穿通动脉供血,因而椎动脉的供血障碍可影响丘脑下部的生理功能。  【发病机理】  1、在第1、2或3、4颈椎横突水平有颈上交感神经节,颈上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纤维一方面随椎动脉走行而走行,另一方面进入颈神经,也进入脑膜返支入椎管后支配脊膜、后纵韧带、椎间关节、关节囊。  2、当C1-3错位由直立或坐位改为卧姿时,上颈段受力点骤然改变,使颈上交感神经节受刺激而兴奋,引至失眠。  【症状特点】  由上段颈椎错位和周围软组织损伤所导致失眠的特点:患者坐车或取坐位时有睡意或可入睡,平卧则难以入睡或是易醒梦多。  【治疗原则】  1、舒筋:针刀松解、局部熨疗、按摩推拿等。  2、正骨:手法纠正颈椎1-4移位。  3、通脉:益气养血。

作者:周学龙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51753

顽固性失眠该怎么办才好呢?

失眠的分类中,顽固性失眠是一种常见病,而且与继发性失眠相比,它的治疗难度更大。顽固性失眠往往由于心理因素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及维持睡眠困难,日间疲倦感,夜晚越想尽快入睡越难以入睡,加重心理冲突,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不稳、过度担心,自觉痛苦更导致失眠,形成恶性循环。  失眠作为一种症状,相当多见,我国学者推测,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0%~20%。其实失眠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症状,如果是顽固性、长期性的失眠,80%都可能是焦虑症引起。一些心理学研究发现,顽固性失眠主要是由于失眠者入睡前对入睡、睡眠质量、睡眠时声音干扰、早醒等现象的过敏情绪反应和过度的焦虑、紧张情绪而引发的。根据临床资料显示,97%的顽固性失眠是焦虑性失眠和抑郁性失眠。焦虑往往是男人失眠的第一原因;而抑郁往往是女人失眠的第一原因。男人的焦虑主要来源于事业、责任和竞争压力;女人抑郁往往发病于青春期、孕产期和更年期。  有焦虑、抑郁倾向的失眠患者,一定要把失眠看成是焦虑、抑郁症的一个症状,进行系统地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焦虑、抑郁症状一减轻,睡眠自然就会好转。单纯依靠安眠药控制失眠,不仅不能有效地消除失眠,而且使患者本身不很严重的焦虑、抑郁倾向发展成为痛苦的焦虑症。  消除顽固性失眠的有效方法,不是控制而是治疗;治疗失眠的正道,不但要对症下药,还要清除病因,中医的很多名方经方都对失眠有很好的效果,结合西医的抗焦虑、抗抑郁治疗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如果你能从源头解决失眠问题,不需要依赖安眠药。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刘叶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阅读量: 60624

顽固性失眠医院

更多>
签约专家
顽固性失眠 推荐专家
陈彩红主治中医师

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治未病中心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陈彩红,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中医师。擅长:顽固性失眠、三叉神经痛、卵巢早衰、妇科炎症等疾病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针灸等方法治疗各型颈肩腰腿痛,四肢关节炎,眩晕、顽固性失眠、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瘫、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