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别名:疑病性神经症、神经症)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心理科

发病部位:头部

多发人群:50岁以前发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疼痛

相关疾病: 癔症 异装症 心理障碍

相关检查:心理方面检查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喹硫平、利培酮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10000元)

疑病症视频

更多>

疑病症文章

更多>

什么是疑病症?

疑病症属于躯体形式障碍是一个亚型,上一级分类为神经症,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1、过度担心罹患各种躯体疾病,且多为严重的不治之症,比如艾滋病、狂犬病、癌症、不明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诸多疾病。过度关注躯体不适,身体乏力、疼痛等诸多不适往往与所担心的疾病联系起来,非常恐惧,急迫就医,做全面的躯体检查,医生排除所担心的疾病。患者内心会稍微平静下来,但好不了多久,很快又会再次担心。  2.、患者需要反复就医,为了明确诊断,往往不断更换医生或者医院,寻求各方检查和治疗,却疗效甚微,内心痛苦,持续六个月以上,给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显著影响。  3、在发病前往往存在一定的心理因素和生活事件,比如亲历家人或朋友重病或死亡、经历某些灾难或者伤害、从事了某些高风险的职业或者事情等。

作者:黄建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阅读量: 5149

怎么摆脱疑病症的烦恼?

疑病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个体的心理成长。  1、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抑郁和抗焦虑等药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伴随的抑郁、焦虑、烦躁、恐惧等情绪问题。  2、心理治疗对患者的帮助非常重要,虽然他们不愿意承认心理因素影响自己,但其内心痛苦、绝望,反复就医,有时自己都很累,也很烦。心理辅导可以给他们一个倾诉内心的机会。一起探索恐惧症状出现的诱发因素以及患者人格中的某些特点,比如对自己以及对躯体的不自信产生的过程,聚焦于其内在心理世界,分析心理发展过程中安全感是如何被破坏的等。帮助梳理内心压抑的痛苦、冲突和难以表达的愿望,从而有助于症状的缓解。  3、自我成长:患者容易忽略自己的心理问题,需要对心理现象保持好奇与探索,尝试在心理困难和躯体症状之间建立连接,通过自我分析与成长,学会新的处理内心冲突和现实困难的方法,通常躯体不适症状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变淡以致最终消失。

作者:黄建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阅读量: 5225

真的“生病”了,还是疑病症?

疑病症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以各种躯体不适症状作为主要诉求,虽不停、多方就医,经各种医学检查证实并不存在实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但仍不能打消病人疑虑的一类神经症。  特点  1、有许多躯体症状没法用医学解释,或这些不适感觉、体验要比原本存在的疾病改变可引起的感觉或体验要严重得多(这点必须是由本身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所决定的)。  2、过分地关心躯体疾病,对一些微小的躯体情况变化十分担心。  3、各种医学检查均为阴性,临床上找不到与患者倍感痛苦的躯体症状相应的阳性检查证据。  4、尽管屡次检查未见器质性病症,仍有频繁的就医史。  5、坚持不顾医师说明没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或异常的劝告。患者仍坚持相信有一种严重疾病存在,并表现出症状。具备这两个条件,应怀疑疑病障碍。  临床症状:  躯体化障碍最常见的症状可归纳为以下4类:  1、疼痛:如头部、颈部、腹部、背部、关节、四肢、胸部、直肠等各种性质的疼痛,不固定于某一处,可发生于月经期、性交或排尿时。  2、胃肠道症状:如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或某些食物引起特别不适。  3、泌尿生殖系症状:如排尿困堆、尿潴留、或尿频、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  4、假性神经症状:肢体瘫痪或无力、吞咽困难或咽部梗阻感、失音、尿潴留、触觉或痛觉缺失、复视、失明、失聪、抽搐共济失调、肢体瘫痪或无力、吞咽困难或咽部梗阻感、失音、触觉或痛觉缺失、复视、失明、失聪,异样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等转换症状。(5)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如气短、胸痛。  治疗:  1、一般处理 通常患者以前已在自己的经治医生那里进行了全面医疗检查,可以排除潜在的躯体疾病。对躯体主诉的最好处理方法是患者定期地与经治医师接触。  2、药物治疗 目的在于解除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可用苯二氮卓类、三环类抗抑郁药、SSRIs以及对症处理的镇痛药或镇静药。  3、心理治疗 是主要治疗形式,患者常常拒绝接受症状的实质在于心理问题,故以提高认知为目的的心理治疗可以探究并解决引起症状的内心冲突。  调整所处的环境,对矫正疾病行为、发展健康行为至关重要。增强对社会环境和家庭的适应能力,努力学会自我调节,尽早摆脱依赖性。  配偶和亲友对患者的正确态度:既对患者疾病和痛苦要给予充分理解和同情,改变消极、冷漠、歧视的态度,又要避免过于渲染疾病和痛苦,不要受其支配,以建立积极、关心、和睦的家庭气氛。

作者:孙岩 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 阅读量: 75664

同时挂五个科室号的疑病症来访者

病情描述:来访者小A,女性,26岁,本科学历,与丈夫分居两地,独自在外乡某座城市工作,首次到心理科就诊。小A 4月前一次在看养生电视节目后,注意到自己的后颈部皮肤有异样的感觉,此后反复去触摸,发现局部皮肤可能有淋巴结肿大,然后不断的上网查阅有关医学资料,越来越感到自己颈部可能患有癌症。小A开始为此担心不已,不断到当地医院就诊,但医生做相关检查后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小A不相信医生的诊断与解释,认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遂强烈要求医生将局部怀疑皮肤切除,医生只好在其相关颈部皮肤实施简单的手术,但手术后来访者仍认为这部分皮肤将来还有可能癌变,并发展到经常触摸自己的后枕部皮肤,坚信后枕部有淋巴结肿大,并有可能癌变。几天前小A感冒,出现鼻塞症状,口腔有火辣感,小A到网上查阅有关资料,担心自己可能会有鼻咽癌、口腔癌,为此又焦虑不安,烦恼不已。白天小A还能勉强完成工作,夜晚就上网查阅相关癌症知识,不能自控,只要一想到自己的身体可能会有不治之症,就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纳差、入睡困难等症状,但如果有意控制不想,情绪、进食、睡眠尚无明显影响。但现在小A发现自己好像由不得自己不去想“身体疾病”,好像自己已被“身体疾病”控制了,小A怀疑的疾病也越来越广了,所以有一次到大医院就诊,同时挂了5个科室的号。  诊断分析:小A对自己的躯体健康存在超价观念,其超价观念表现为:在小A的意识中,轻微的鼻塞、口腔火辣感、颈部异常感等不适症状与癌症存在极大的相关或极有可能将来发展成癌症。且这种错误、片面的超价观念在小A的意识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超价观念的主导下,小A反复到医院就诊,小A目前尚没有明显的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早醒、无望感等典型的抑郁症状。小A的病情目前主要考虑为疑病症。  心理分析与治疗:小A与丈夫分居两地,每个月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三四天,其性要求不能得到满足,但性能量又存在,这种性能量不能指向外部客体或通过其他途径来宣泄,从而将其指向自身,这种不能被超我所接受的欲望引起道德性焦虑,为防御焦虑,其性能量转换成颈部局部皮肤的不适症状并投注于对这种不适症状的过度关注,当其与丈夫短暂的相聚,或到婆婆家时(与婆婆住同一座城市),这种不适症状与关注可以化为无形或明显减轻,可见其症状潜隐着爱与性的需要。由于小A的某些生活经验、个性特点及资讯网络的发达等因素,小A产生了其躯体不适感觉与相应部位癌症相联系的错误认知模式,反复的上网查询与就医行为让这种认知连接不断强化,以至逐步形成对症状的超价观念,这种超价观念逐渐主导了小A日常行为生活的意识,对其学习、生活、工作等社会功能产生影响,并进一步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并出现躯体症状的泛化。  治疗的重点在于让小A对自己躯体症状的意义―继发性获益(爱与性的需要)产生领悟(在建立良好咨询关系与治疗同盟的条件下,否则就是野蛮精神分析),反而引起患者焦虑;以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医学客观事实来对质来访者对躯体症状的主观感受;指出来访者如果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到相应的身体部位就可以产生“症状”,以使小A意识到这些“症状”自己是可以控制的;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让小A对不适症状尽量采取不理、不睬、不对抗的方式方法,在顺其自然中发展出建设性、成长性的行为,包括转移性方法,如运动、交友等,以此打破精神交互作用。必要时可以让小A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及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作者:刘斌 东部战区总医院 阅读量: 41874

疑病症的病因和治疗

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主要指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病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尽管经反复医学检查显示阴性以及医生给予没有相应疾病的医学解释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本病多在50岁以前发病,为慢性波动病程,男女均可发生。  病因  1、人格基础  孤僻、固执、内向、过分关注自身、敏感、自我中心、自恋、兴趣狭窄、胆怯、脆弱、暗示性强的人格特征可成为疑病症发病的人格基础。  2、社会环境因素  得知自己亲属或朋友死于某种严重疾病,就会怀疑自己也步其后尘。见到别人得肝癌,就会觉得肝区不适。医生的不恰当言论,过多的医学仪器检查,不必要的过分治疗,不必要的手术等等都可能促进疑病观念的产生。  3、躯体因素  处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容易出现一些躯体感觉上的变化和自主神经不稳定的症状,如心悸、潮热、生殖器官的发育或萎缩等,对这类生理现象的不合理认知会促成疑病观念的产生。  4、心理因素  有人认为此病起因于知觉和认知异常。患者的认知系统会对一些躯体感觉和变化做出不恰当的解释,导致疑病观念。  临床表现  本病的基本特征是持续存在先占观念,认为自己患了某种或多种严重的进行性疾病或目前尚未被认识的躯体疾病。患者表现为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的任何轻微变化,并做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疑病症状可为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定位清楚,描述清晰如肝脏肿胀感、胃肠扭转的体验、头部充血感、咽喉部堵塞感等,有的则体验到定位不清楚、性质模糊的不适感。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就部位而言,以头、颈、背、胸部居多。躯体不适症状可涉及不同器官,如恶心、反酸、腹泻、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有些患者疑有五官不正,特别是鼻子,耳朵以及乳房形状异样,还有诉体臭或出汗等。常伴有焦虑、忧虑、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患者对各种阴性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保证不能相信和接受,仍坚持自己的疑病观念,继续到各医院反复要求检查和治疗。由于患者的注意力大部分或全部都集中于健康问题,以至于明显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  诊断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征象,表现为下述的至少一项。  (1)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  (2)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做出疑病性解释。  (3)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充分根据,但不是妄想。  3、反复就医或反复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或医生的合理解释不能打消顾虑。  4、排除强迫症、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等诊断,疑病症状不只限于惊恐发作。  鉴别诊断  器质性疾病  一些全身系统的疾病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等。因此在诊断疑病症前需进行全面检查以排除相关躯体疾病。  抑郁症  最常伴有疑病症状,重性抑郁患者常有一些生物学方面的症状,如早醒,晨重夜轻的昼夜节律改变,体重减轻及精神运动迟滞,自罪自责等症状可资鉴别。隐匿性抑郁症应特别注意与疑病症相鉴别,隐匿性抑郁症以躯体症状掩盖了抑郁症的本质,但往往经过抗抑郁治疗常能获得显著的疗效,而疑病症则较困难。  躯体化障碍  疑病症患者关注的重点是障碍本身及其将来的后果,其先占观念仅涉及一种或两种躯体疾病。而躯体化障碍患者更关注具体的躯体不适症状,且其主诉常常变换,涉及的系统也较多。  焦虑和惊恐障碍  焦虑时的躯体症状有时被病人解释为严重躯体疾病的征象,但这些障碍的患者通常能接受医生给出的医学解释并感到放心,也不会确信自己患有某种躯体疾病。  精神分裂症  早期有疑病症状,但其内容多为离奇、不固定,常有思维障碍和感知觉障碍,病人并不积极求治,可以鉴别。  治疗  在排除躯体疾病、诊断明确之后,应该建议患者停止各种不必要的检查。疑病症的治疗一般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开始要耐心细致的听取患者的诉述,让他们出示各种检查结果,持同情关心的态度。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患者信赖医生的基础上引导患者认识其疾病的本质不是躯体疾病,而是一种心理障碍。在认可接纳患者确实存在明显躯体不适感的基础上,对疾病的性质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避免纠缠于讨论症状本身。另外,环境的转移,生活方式的改变,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可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引导患者做另一种有趣的事情,也可获得一定的改善。  森田疗法对消除疑病可有一定作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可提供新的信息,帮助患者改变对症状的看法,从使患者能认识到引起这些躯体症状的真正原因。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绪症状,可使用抗焦虑与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苯二氮卓类药物等。对于确实难以治疗的病例可选用小剂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利培酮等以提高疗效。  最近在出心理咨询门诊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些病人,自觉有一些身体上的不舒服的感觉,如身体的某个部位像过电的感觉,如:麻木、刺痛、烧灼感,有的人出现疼痛、打嗝,恶心,心前区不适的感觉;还有一些人,身体有点不舒服的感觉,就觉得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反复就医,虽然经反复化验检查、做CT、核磁等检查均未见异常,医生反复解释没有问题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甚至埋怨医生态度不好或水平太差。仍四处求医,反复检查,这些病人一般都去医大、市医院等综合医院就诊,不认为自己心理方面出了问题,最后经人介绍转到我们心理医院就诊。这样不但延误了治疗,而且病人长期得不到就治,造成痛苦。

作者:丁秀君 长春市心理医院 阅读量: 14741

何谓疑病症?

????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目前归类为躯体形式障碍中,主要指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病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尽管经反复医学检查显示阴性以及医生给予没有相应疾病的医学解释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本病多在50岁以前发病,为慢性波动病程,男女均可发生。  病因  1、人格基础  孤僻、固执、内向、过分关注自身、敏感、自我中心、自恋、兴趣狭窄、胆怯、脆弱、暗示性强的人格特征可成为疑病症发病的人格基础。  2、社会环境因素  得知自己亲属或朋友死于某种严重疾病,就会怀疑自己也步其后尘。见到别人得肝癌,就会觉得肝区不适。医生的不恰当言论,过多的医学仪器检查,不必要的过分治疗,不必要的手术等等都可能促进疑病观念的产生。  3、躯体因素  处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容易出现一些躯体感觉上的变化和自主神经不稳定的症状,如心悸、潮热、生殖器官的发育或萎缩等,对这类生理现象的不合理认知会促成疑病观念的产生。  4、心理因素  有人认为此病起因于知觉和认知异常。患者的认知系统会对一些躯体感觉和变化做出不恰当的解释,导致疑病观念。  临床表现  本病的基本特征是持续存在先占观念,认为自己患了某种或多种严重的进行性疾病或目前尚未被认识的躯体疾病。患者表现为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的任何轻微变化,并做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疑病症状可为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定位清楚,描述清晰如肝脏肿胀感、胃肠扭转的体验、头部充血感、咽喉部堵塞感等,有的则体验到定位不清楚、性质模糊的不适感。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就部位而言,以头、颈、背、胸部居多。躯体不适症状可涉及不同器官,如恶心、反酸、腹泻、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有些患者疑有五官不正,特别是鼻子,耳朵以及乳房形状异样,还有诉体臭或出汗等。常伴有焦虑、忧虑、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患者对各种阴性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保证不能相信和接受,仍坚持自己的疑病观念,继续到各医院反复要求检查和治疗。由于患者的注意力大部分或全部都集中于健康问题,以至于明显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

作者:梁龙腾 枣庄市立医院 阅读量: 92855

疑病症问答

更多>

疑病症医院

更多>
签约专家
疑病症 推荐专家
冯杰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医学心理科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冯杰,男,副主任医师,主要学历:1980年9月~1985年7月第四军医大学军医系医疗专业;1998年9月~1999年7月中国科在线看免费观看日本Av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2000年10月~2003年9月北京大学心理系研究生班工作经历:1985年7月~1985年12月中越边境老山地区第67集团军83师413团3营8连代职参战1986年1月~199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在线看免费观看日本Av门诊部... 展开
个人擅长: 对家庭问题、情感婚姻问题、儿童成长问题的心理咨询;完形个体治疗、家庭治疗、团体治疗、心理剧团体心理训练。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