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
挂号科室: 心理科
发病部位:精神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戒断反应
相关检查:心电图、X线检查
相关手术:神经摘除术
相关药品:美沙酮、丁丙诺啡腓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毒瘾发作的表现
31455次播放309次点赞
毒瘾多久发作一次
44184次播放140次点赞
怎样戒毒
49642次播放135次点赞
常见的毒品分类
34382次播放423次点赞
生理脱毒是指让吸毒者摆脱生理依赖的过程,一般时间大约为1-2周,但存在具体差异。 解毒一共有三个阶段,而生理脱毒阶段为最难受的一个阶段,因为身体为了脱毒会经历一个非常痛苦的戒毒反应。在1-2周左右,戒毒者会通过药物替代递减法、冻火鸡法、梯度戒毒法和中医戒毒法等治疗方式度过戒断反应,达到生理脱毒。但在达到了生理脱毒后,更需要后期的正面教育、心理疏导,社会的帮助和支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改善营养以及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等措施完成心理上的康复。 此外,患者戒毒期间需要加快自身的新陈代谢,可多饮水,多进食水分较多的水果,以便排尿,尿液可促进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外。
作者:李安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阅读量: 10647
在日常生活中,特发性震颤这种病是非常常见的,有很多特发性震颤患者在患病之后由于心疼钱,不愿意让子女照顾自己,麻烦他人等各方面的原因,所以导致延误了病情,将自己的病情一拖再拖,所以延误了治疗的黄金时间段。近年来,特发性震颤在我们的视野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那么特发性震颤有什么特点呢? 1、原因不明 目前只能认为特发性震颤起病隐匿,病因和发病机制极至今未完全阐明,病因与遗传因素相关,受环境因素影响。在神经科的长期发展中,目前还没有发现明确的病因。 2、震颤 特发性震颤的唯一症状是震颤,偶有报道出现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患者通常首先由上肢开始,主要影响上肢,双侧上肢对称性起病,也可以单侧上肢起病,一旦上肢影响后,常向上发展至头、面、舌、下颌部。累及躯干和双侧下肢者少,仅在病程的晚期出现,而且程度比上肢轻。 3、家族史 通常有家族史,也就是说家里人,父母、兄弟姐妹可能有相同的表现,他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所以也叫家族性震颤。 4、好发人群 普通人群发病率为0.3%-1.7%,40岁以上增加到5.5%,65岁以上增加到10.2%。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有特发性震颤病史者。 5、进展缓慢 大多数为良性病程,缓慢进展,不能自发缓解。通常发病10-20年后才会因为震颤而无法正常工作与生活。 6、对酒精有特征性反应 饮酒可使大部分患者震颤暂时性地明显减少,即使是小剂量乙醇都会产生戏剧性的效果,2-4小时后震颤又会再次出现。 特发性震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临床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当出现典型震颤症状时,应尽快就医,判断震颤的临床分级。出现“抖”的疾病有很多,其中非常常见且容易和帕金森病混淆的是特发性震颤,所以一定要清楚特发性震颤的特点,不要与其他疾病混淆。
作者:王学廉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阅读量: 5132
吸毒不仅与个人所处的小环境和时代所处的大环境有关,而且与一个人的个性、意志、情感、心理等主观因素密不可分那么,当一个人在面对毒品或者在戒毒过程中,什么样的心理是要不得的呢? 好奇心理 好奇心理是吸毒群体最常见的心理表现之一。许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往往是在某些场合看到别人吸毒或者在别人的诱惑下,觉得吸毒新鲜、刺激、好玩,抱着试试看的好奇心理而沾上毒品,并逐渐深受毒害而不能自拔。 刺激心理 刺激心理是指吸毒者企图通过吸食毒品来寻求精神刺激的心理状态。抱有这种心态的往往是这样一些人:遭受挫折打击后一蹶不振的人,深感生活无聊的人,梦想事业有成却经常不如意的人,而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冰毒等毒品却能让人在瞬间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感,暂时弥补他们的空虚感。 即乐心理 即乐心理是指吸毒者把毒品作为及时行乐的一种工具。抱有此种心理的人或文化素质较低;或自以为看破红尘;或人生目标较高,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而无所适从,他们抱着“今朝有毒今朝醉”、“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借助毒品来麻醉自己、回避现实,获得短暂的解脱和满足。调查结果显示,那些有心理障碍、曾遭受重大挫折或精神打击的人,容易选择毒品作为情感宣泄的工具。 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是指吸毒者对毒品产生的强烈的依赖性,也叫成瘾性。这是毒品区别于一般药物的重要依据,其中以海洛因的毒害性和成瘾性最大。86.7%的吸毒者在停止吸食、注射毒品36小时后戒断症状反应剧烈,吸毒者因依赖毒品而无法控制自己,往往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毒品,满足吸食的需求,即便被强制隔离戒毒后,成瘾的心理也很难彻底去除,复吸率高达90%。 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指吸毒者心存可以侥幸逃脱的心理。调查结果显示,70.6%的吸毒人员就是认为吸一次或吸几次不可能被抓住,才冒险一试再试,最终难逃法律制裁。 冒险心理 冒险心理和侥幸心理有所类似,但却更进一步,是指那些既吸毒又贩毒的人员受到巨额利润的驱动,甘愿去冒被法律制裁的风险。由于毒品犯罪是“一本万利”的“行业”,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即使只有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成功几率,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去冒险。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吸毒者因情绪影响而做出的与社会道德规范相反的行为的心理表现。此种心理在青少年毒品犯罪中最为普遍。在18周岁以下和18-25岁两年龄段的吸毒人员中进行调查,具有此种心理的人员高达57.1%。 绝望心理 绝望心理是指吸毒者在身心受毒品伤害后造成无法挽救局面时极度失望的心理状态。吸毒者有时主观上也想尽快终止这些不良行为,远离毒品,因成瘾较深,戒毒在客观上又比较艰难,从而产生难以摆脱的绝望,对生活和前途完全失去信心,甚至想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作者:王学廉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阅读量: 4159
僵硬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之一,患者常从单侧开始发病,会感觉肢体僵硬、出现运动迟缓等,甚至做一些日常动作都有困难。肢体僵硬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往往会导致患者起步困难、步态前冲,很容易摔倒,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今天为大家列出来了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肢体僵硬。 一、进行关节运动范围训练。 注意每个关节的活动都要到位,但也要避免过度的牵拉及出现疼痛,否则会产生反射性肌肉收缩,还会拉伤组织,形成疤痕,造成关节粘连使活动范围缩小。还要注意病人骨质疏松的可能,避免活动造成骨折。对于已出现关节挛缩的病人要循序渐进,避免肌肉拉伤。 二、进行放松锻炼。 担心在公共场合所行动不便,动作缓慢,是帕金森病患者心理非常紧张的原因,放松和深呼吸锻炼有助于减轻这种感觉。在安静、灯光柔和的地方进行,穿着宽松,身体的姿势尽可能的舒服,闭上眼睛,随后开始深而缓慢地呼吸,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经鼻吸气,腹部在吸气时鼓起,呼气时收紧,并想象着空气向上到达前额,经过头部和背部到达脚,连续做此锻炼5-15分钟可使全身肌肉松弛。 三、平衡训练也可以改善帕金森病身体僵硬。 由于帕金森病患者的姿势反射障碍,行走时快步前冲,遇障碍物或突然停步容易跌倒,因此须强调患者的平衡训练。 练习缓慢的原地踏步,踏步走的时候,就存在单脚站立,也可以使单脚落地的时间更长,两面交替进行。进行步行的训练时,要大步有节奏的行走,并且让病人可以听一定的口令,或者自己有一定的口令节拍,有力的、大步的行走来保持运动的平衡,又增加了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病人大多会有起步困难,可以采用想象的或者是真的障碍物,比如说地上画几条线,通过画线让病人去跨越,或者让病人想象地上有几条线去跨越训练,这样来进行平衡的训练。
作者:王学廉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阅读量: 9510
僵硬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之一,患者常从单侧开始发病,会感觉肢体僵硬、出现运动迟缓等,甚至做一些日常动作都有困难。肢体僵硬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往往会导致患者起步困难、步态前冲,很容易摔倒,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今天为大家列出来了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肢体僵硬。 一、进行关节运动范围训练。 注意每个关节的活动都要到位,但也要避免过度的牵拉及出现疼痛,否则会产生反射性肌肉收缩,还会拉伤组织,形成疤痕,造成关节粘连使活动范围缩小。还要注意病人骨质疏松的可能,避免活动造成骨折。对于已出现关节挛缩的病人要循序渐进,避免肌肉拉伤。 二、进行放松锻炼。 担心在公共场合所行动不便,动作缓慢,是帕金森病患者心理非常紧张的原因,放松和深呼吸锻炼有助于减轻这种感觉。在安静、灯光柔和的地方进行,穿着宽松,身体的姿势尽可能的舒服,闭上眼睛,随后开始深而缓慢地呼吸,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经鼻吸气,腹部在吸气时鼓起,呼气时收紧,并想象着空气向上到达前额,经过头部和背部到达脚,连续做此锻炼5-15分钟可使全身肌肉松弛。 三、平衡训练也可以改善帕金森病身体僵硬。 由于帕金森病患者的姿势反射障碍,行走时快步前冲,遇障碍物或突然停步容易跌倒,因此须强调患者的平衡训练。 练习缓慢的原地踏步,踏步走的时候,就存在单脚站立,也可以使单脚落地的时间更长,两面交替进行。进行步行的训练时,要大步有节奏的行走,并且让病人可以听一定的口令,或者自己有一定的口令节拍,有力的、大步的行走来保持运动的平衡,又增加了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病人大多会有起步困难,可以采用想象的或者是真的障碍物,比如说地上画几条线,通过画线让病人去跨越,或者让病人想象地上有几条线去跨越训练,这样来进行平衡的训练。
作者:王学廉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阅读量: 5716
在家中自己戒毒一直都是患者及其家属很关心的问题,很多患者都期待一种有效的自行戒毒方法而免于住院治疗的繁琐与恐惧。一方面是由于很多患者都有稳定而体面的工作,一旦接受长达1-2月的住院治疗则面临失去工作、失去收入来源的危险;另一方面,很多患者担心住院治疗存在被外界知晓的可能性,而一旦被熟人所知晓又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最后,自行戒毒治疗的费用的确是远低于住院治疗的,对经济不宽裕的患者家庭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自行在家戒毒的好处很明显,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并不尽人意,几乎大部分的患者并不适合这一治疗模式。我将从以下几点来谈一谈适合自行在家戒毒治疗的几个必要条件: 1、成瘾程度 成瘾程度是决定是否应该住院治疗的关键因素,自行戒毒只适合成瘾程度较轻的患者,而对重度成瘾的患者是没有效果的。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往往会低估了毒品的危害,尤其是患者,哪怕是天天吸食的患者也会不以为然说自己没有成瘾,随时可以说不吸就不吸一样,而完全没有意识到或者回避自身已经无法摆脱毒品的事实。 轻度成瘾的患者停用毒品之后戒断症状较轻,对毒品的渴求感小,痛苦还可以耐受,如给予一定剂量的对抗药物可以将这种症状降到很低的水平使患者能够较少痛苦的度过戒断期,戒毒的成功率也就大大提高了。而对于中重度的患者,由于戒断反应大,即使在使用口服药物的情况下仍然难以耐受,表现极度的焦虑烦躁,全身不适感,继而出现觅药行为导致戒毒失败。如采取强行约束的方法,这类患者又会与家人发生激烈冲突引发意外。这类患者在医院内可以得到静脉给药及联合用药的治疗,使其反应降低从而平稳过渡戒断期。 2、监管力 很多患者家属认为患者缺乏毅力导致戒毒失败,而不知道毒品损害的是患者的大脑神经细胞,一旦成瘾要想摆脱毒品的控制绝非单纯依靠毅力就可以完成。在戒断期,患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感,这些不适感会驱使患者寻找毒品,医学上称之为“觅药行为”。此时,依靠药物可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不适感,但一定的监管力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所谓监管力就是指患者的家属中有一个或者几个具备威慑力的人,患者是愿意听从他的监督和约束。比如,能够接受定期的尿检,能够在约定的时间回家,能够按时服用药物,能够定期到医院复诊等等。在实际生活中,吸食毒品的患者往往是家中的顶梁柱,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家庭内部的支配者与决策者,这就决定了他同时也是一个缺少监管的患者,戒毒成功的可能性自然也就不高。 3、自知力 自知力也就是患者对自身状况的正确认识能力,在很多吸毒成瘾患者身上自知力是不完整的甚至是完全丧失的。患者不认为毒品已经对其身体和心理造成了损害,不认为目前的工作极其家庭状况的变化与毒品相关,不愿意接受任何的戒毒治疗甚至只是建议。很明显,由于患者没有自知力,也就没有治疗的主观意愿,任何治疗对他而言都是强加上的,所以在家中治疗即使有效也难以长久。而在医院治疗不仅仅是药物方面的治疗,还有认知治疗和同伴治疗,这两种治疗是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的最有效武器,使患者通过别人来看清自己,远比家属的苦口婆心有效千倍。 4、精神症状 由于苯丙胺类毒品(麻果、冰毒)的特殊精神作用,20%以上的吸食者迟早会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而相当多的吸食者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性格改变。(dvd无码av高清毛片在线看精神症状可以查看我的文章:《麻果、冰毒所致精神病性症状详解》)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尤其是幻觉和妄想这类严重的阳性症状,就不是家属可以自行在家可以控制的。幻觉和妄想症状都可以促使患者出现冲动伤人自伤等等危害巨大的行为,媒体上经常有这类患者持刀伤人(甚至家人)、危险驾车、自伤自残的报道。这类行为具有突然难以预料、后果危害巨大的特征,由于缺乏专业的药物和设备,家属在家中是无法应对患者的。很多家属都错误的认为只要停止使用毒品,这些症状都会自然而然的消失,而实际上,这些症状只是会减轻并不会完全消失。例如妄想这样的症状,患者是坚信不疑的,要想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需要药物辅以认知心理治疗才能根除。 5、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的大概有以下几点: (1)加快毒品在体内的代谢(通俗的说法就是排毒),用于治疗的初期,需要静脉给药。 (2)对抗毒品所致的戒断症状,用于治疗的初期与中期,以口服药物为主。 (3)对抗毒品所致的精神症状,口服药物为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 (4)针对躯体疾病的治疗,口服药物为主。 可以看出在家中治疗仅第一点因为要使用静脉给药物所以难以实现,后面三点由于是以口服药物为主,所以完全可以在家中进行。但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使用药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随着患者的病情变化逐渐调整用药剂量,这就要求患者定期到医院门诊就诊,最好是找一个固定的医生诊疗,这样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动态了解,有助于更精细的调整药物。 综合所述,患者如要在家中治疗需要具备以下几点条件: (1)患者的成瘾程度较轻。 (2)家属对患者有监管能力,患者服从监管。 (3)患者对自身病情有自知力,有治疗的愿望。 (4)患者没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5)能够定期到医院门诊接受检查和治疗。 在家自行治疗方法简述如下: (1)在治疗期间隔绝所有与外界的不健康联系。 (2)禁止夜间外出,规范作息时间。 (3)治疗初期每周到门诊一次,中期两周一次,后期1-2月一次。 (4)规范服用药物,严格服药时间和剂量,不要擅自增减剂量。 (5)禁饮酒,戒咖啡、茶等具兴奋作用饮品,禁用减肥药物。 (6)每3-4天接受1次尿检。 (7)治疗中途如发现复吸毒品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安排就医。
作者:王鹏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阅读量: 35658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