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癣(别名:婴儿湿疹)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皮肤科 小儿皮肤科

发病部位:皮肤

多发人群:婴幼儿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皮疹、瘙痒

相关疾病: 感染 湿疹

相关检查:血常规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制毒菌素片、曲古霉素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奶癣视频

更多>

奶癣文章

更多>

奶癣一般多久自己会好

奶癣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多发生于2-3个月的新生儿,脱离过敏原后,通常1岁以后可逐渐自行好转。  奶癣又称为婴儿湿疹,可表现为面部小片红斑,伴有瘙痒,症状较轻者,通常无需药物治疗,奶粉喂养者需更换深度水解奶粉,母乳喂养者,母亲应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多喝水,以清淡饮食,来改善乳汁,通常婴儿症状在1岁左右可达到自愈。但若症状较重者,需及时到医院儿科检查、治疗,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6软膏、氧化锌软膏外涂,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如果皮疹已经破溃,可用硼酸溶液冷湿敷,同时口服复合维生素、苯海拉明糖浆等治疗,以促进症状缓解。  如果孩子已经添加辅食,应避免给孩子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或易致敏的食物,如芒果、菠萝、花生及海产品等,不要给孩子喂过量食物,以易消化的饮食为最佳。

作者:闫一兵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阅读量: 4046

6月内母乳喂养指南[摘要]

1、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提要】  初乳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肠道功能发展,并提供免疫保护。母亲分娩后,应尽早开奶,让婴儿开始吸吮乳头,获得初乳并进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婴儿出生后第一口食物应是母乳,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新生儿黄疸、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此外,让婴儿尽早反复吸吮乳头,是确保成功纯母乳喂养的关键。婴儿出生时,体内具有一定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3天的代谢需求;开奶过程中不用担心新生儿饥饿,可密切关注婴儿体重,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准备母乳喂养应从孕期开始。  【关键推荐】  1、分娩后尽早开始让婴儿反复吸吮乳头。  2、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  3、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4、婴儿吸吮前不需过分擦拭或消毒乳头。  5、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  2、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提要】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此外,母乳有利于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建立和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母乳喂养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婴儿心理行为和情感发展;母乳是最佳的营养支持,母乳喂养的婴儿最聪明。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同时有利于避免母体产后体重滞留,并降低母体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母乳喂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应积极支持。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保护母乳喂养。  【关键推荐】  1、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2.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每天喂奶6~8次或更多。  2、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  3、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月龄前添加辅食的,应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作出决定。  4、顺应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提要】  母乳喂养应顺应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过程,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婴儿生后2~4周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进食规律,家长应明确感知其进食规律的时间信息。随着月龄增加,婴儿胃容量逐渐增加,单次摄乳量也随之增加,哺喂间隔则会相应延长,喂奶次数减少,逐渐建立起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如果婴儿哭闹明显不符平日进食规律,应该首先排除非饥饿原因,如胃肠不适等。非饥饿原因哭闹时,增加哺喂次数只能缓解婴儿的焦躁心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及时就医。  【关键推荐】  1、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2、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但一般每天喂奶的次数可能在8次以上,生后最初会在10次以上。  3、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建立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  4、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应积极就医。  4、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提要】  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适宜的阳光照射会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但鉴于养育方式的限制,阳光照射可能不是6月龄内婴儿获得维生素D的最方便途径。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 10μg (400 IU)。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额外补钙。推荐新生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K,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  【关键推荐】  1. 婴儿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3 10μg (400 IU)。  2.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  3. 新生儿出生后应肌内注射维生素K1 1mg。  5. 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提要】  由于婴儿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传染性或精神性疾病,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原因,不能用纯母乳喂养婴儿时,建议首选适合于6月龄内婴儿的配方奶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婴儿。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纯母乳喂养失败后无奈的选择,或者6月龄后对母乳的补充。6月龄前放弃母乳喂养而选择婴儿配方奶,对婴儿的健康是不利的。  【关键推荐】  1、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母乳不足时对母乳的补充。  2、以下情况,建议选用适合于6月龄内婴儿的配方奶喂养:  (1)婴儿患有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严重母乳性高胆红素血症。  (2)母亲患有HIV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结核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期间,以及滥用药物、大量饮用酒精饮料和吸烟、使用某些药物、癌症治疗和密切接触放射性物质。  (3) 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和各种努力后,乳汁分泌仍不足。  3、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6月龄内婴儿。  6、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提要】  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疾病或喂养不当、营养不足会使婴儿生长缓慢或停滞。6月龄前婴儿应每半月测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并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婴儿是否得到正确、合理喂养。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过快、过慢生长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婴儿生长存在个体差异,也有阶段性波动,不必相互攀比生长指标。母乳喂养儿体重增长可能低于配方奶喂养儿,只要处于正常的生长曲线轨迹,即是健康的生长状态。  【关键推荐】  1、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2、6个月龄前婴儿每半月测量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  3、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生长状况。  4、出生体重正常婴儿的最佳生长模式是基本维持其出生时在群体中的分布水平。  5、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不宜追求参考值。

作者:张立琴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 阅读量: 35496

夜奶有什么危害?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看到1岁多孩子就诊看前牙,家长发现孩子刚长出不久的牙齿变黄,或者是牙齿一块一块地剥落, 孩子不敢用前牙咬东西,甚至严重的牙齿坏到了只剩牙根,牙龈出现红肿。这种情况不仅家长痛心,医生也感到非常遗憾。在临床上,这种疾病称为“低龄儿童龋”。  低龄儿童(一般指3岁以下的儿童)治疗牙齿是非常困难的。一岁多的孩子全麻下治疗的风险会增加,一般在门诊是采取束缚下治疗,因此孩子哭闹不配合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孩子非常痛苦;另一方面治疗的难度也比较大,需要有多年临床经验的专业的儿童口腔医生进行治疗。由于孩子小,不能配合治疗很长时间,有时需要多次就诊。那么,出现低龄儿童龋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临床问诊中,这类儿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存在不良的喂养习惯。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奶瓶喂养,这类孩子都有含奶瓶入睡,夜间频繁喂奶的特点,又称之为“夜奶习惯”。这种不良习惯的危害是含糖的奶液与牙齿长时间的接触,使牙齿表层的牙釉质脱矿溶解,造成牙齿的缺损,形成龋齿。因为在夜间睡眠的状态下,口腔唾液的分泌减少,不能很好缓冲口腔的PH值,因此,夜间喝奶危害更大。这种龋齿的特点是发生早(可以出现在8-9个月大的婴儿),发展非常迅速,而且对牙齿的破坏大,常常造成牙冠广泛性的破坏,累及多个牙面,充填修复困难,治疗后充填材料容易脱落,治疗比较棘手。所以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喂养习惯,停止含奶瓶入睡,含妈妈奶头入睡的习惯,尽可能减少夜奶,早断夜奶,每天做好孩子口腔和牙齿的清洁。

作者:杨媛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阅读量: 20881

婴儿湿疹,可防可治

1、婴儿湿疹的定义  婴儿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也是就过敏性疾病。但并不是特异性(具体)的过敏原导致的,跟个人的过敏性素质(也就是体质)有关系。有过敏性家族史的婴儿更加容易患有婴儿湿疹,如家族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等疾病。婴儿湿疹表现为患儿出生后不久(数天至数月),开始出现面部对称性的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严重时丘疱疹,渗液,甚至轻糜烂。严重病例还可累及头皮,颈部,甚至躯干四肢。  2、婴儿湿疹的影响  婴儿湿疹虽然不是严重的疾病,却能给患儿及家属带来很大困扰。原因如下:  1.婴儿湿疹反复性极强,外用弱效激素药很快可以消退,但极易反复,家属会出现不安  2.反复使用含激素类药物,家属担心不良反应,心理压力大  3.婴儿湿疹因瘙痒,会影响患儿睡眠质量和导致患儿烦躁,间接也影响家属的情绪。  3、如何预防婴儿湿疹的复发  喂养和饮食  ①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湿疹的程度。蛋白质类辅食应该晚一些添加,如鸡蛋、鱼、虾等,且添加的速度要慢,先从一种开始,逐步添加。尽可能让患儿食用天然食物,避免含色素,防腐剂,膨化剂等加工食品;  ②如果已经发现食物用某种食物后明显加重湿疹,则应尽量避免再次食入;芒果汁等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大,食用时避免接触到口周等部位。  ③有牛奶过敏的患儿,可用羊奶或豆浆代替,对鸡蛋过敏者可单吃蛋黄;  ④小儿食物以清淡饮食为好,应该减少盐分,以免体内积液太多而诱发湿疹。  衣物方面  贴身衣物可选用棉质品,且宽松,柔软,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和刺激。床上用品除尽量选用棉质品外应常换洗并保持干爽。让患儿避免接触花粉,粉尘,动物毛屑等易致敏物质。  洗浴护肤方面  避免温度过高,以温水最好。避免使用去油脂较强的碱性肥皂等,应选择偏弱酸性的洗漱品。且应选择温和,无刺激的类型,最好进行皮肤敏感性测定。  环境方面  一方面室温不易过高,否认会加重湿疹,并且加重瘙痒感,另外温度高导致出汗,进一步加重湿疹。另一方面,环境中尽量减少花粉、灰尘、毛屑等加重湿疹的因素。  4、.婴儿湿疹的治疗  没有单一的方法可以治愈湿疹,但大部分的患儿,在医生指导下,用一些简单安全的办法,就可以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湿疹。  保湿剂和润肤剂  安全,有效的保湿剂和润肤剂可以使皮肤保持滋润、柔软,能恢复皮肤的弹性和软嫩性,有助于减少皮肤的瘙痒,避免湿疹进一步加重。此外可以修复皮肤的完整性,加强其屏障功能,减轻各种刺激因子的损伤作用,从而减少湿疹的发作。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的医学护肤品,安全有效,可作为婴儿湿疹的一线治疗。  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  大多数家长“谈激素色变”。其实合理的使用糖皮质软膏是安全,且有效的。通常医生会选择弱效,刺激性小的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短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周),间断的使用激素药膏,不会导致局部不良反应,家长不必过度担心。  如果对弱效糖皮质激素无效,或者需要长时间持续使用该类药物,为避免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需要选用免疫调节剂,这类药物可以起到糖皮质激素相似的效果,却可以避免糖皮质激素导致的副作用,相对安全。目前有他克莫司(普特彼)和吡美莫司(爱宁达),可以用于儿童。  口服药物治疗  如果皮疹范围广,渗出多导致瘙痒明显,影响睡眠时,患儿入睡前30-60分钟可口服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可以帮助患儿有个舒服的夜晚,睡个好觉。

作者:阙冬梅 中山市陈星海医院 阅读量: 86778

奶癣不是癣治疗实例

说起“奶癣”,众所周知,宝宝脸上长的红色皮疹,可干燥脱屑,也有渗液或是黄痂,伴有瘙痒,常自行搔抓或在大人身上摩擦, 这就是俗称的奶癣,也即医学上的“湿疹”,这里要纠正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奶癣不是因为妈妈的奶水滴在宝宝脸上所导致的。教科书对湿疹的定义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严重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明显瘙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婴儿湿疹主要好发于1岁以内宝宝,在南宁每年国庆以后至来年五一之前,均是婴儿湿疹的发病高峰期。病因复杂,通俗的理解可以认为是皮肤过敏了,饮食因素只是其中原因之一,也不一定和妈妈的饮食有绝对关系,不是所谓的“热气”,所以不能盲目忌口。过敏原的确定主要依靠家长的日常密切观察以及医院客观的过敏原检测。  湿疹患儿家族中若有过敏性疾病史(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体质可遗传,湿疹则称为“特应性皮炎”,本病的治疗是个持久战,不要追求根治,治疗的终极目标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奶癣不是真正医学上所说的癣,癣是由各种真菌感染所致,包括各种亲角质蛋白的皮肤癣菌如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可侵犯人体的皮肤、毛发、甲板。治疗以抗真菌为主,忌用激素药膏。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

作者:王建辉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阅读量: 27445

dvd无码av高清毛片在线看婴儿湿疹

婴儿湿疹是婴儿期皮肤病中就诊最多的一个常见病。在我国北方俗称“胎毒”,而江南常称作“奶癣”。我国尚无婴儿湿疹发病率的确切数字,但从儿童皮肤病临床就诊率和复诊率看无疑都是很高的(约占儿童皮肤病门诊的25-30%)。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因其反复性、瘙痒性常令家长烦恼不安。  婴儿湿疹多发生于生后40天左右,首发于头面部,特别是双面颊和前额,初期为散布针头大小红色小丘疱疹,或干燥性红斑,部分融合成大片红色斑片,或破溃渗出黄色液体后结黄痂,渗液多时可将黄痂冲走,遗留红色糜烂面。头皮常有头发根部小黄痂。重症患儿可累及整个头面部。孩子不会讲话,但可以通过其用头面部在母亲怀内摩擦或用小手抓出一道道血痂显示瘙痒是剧烈的。吃奶或哭闹后皮损会很明显,安静睡眠时看上去明显减轻。消化不好或继发细菌感染时常会使皮损加重。约80%的婴儿湿疹孩子皮损反复发生断续至2岁痊愈,其中4-8个月阶段往往加剧,有随年龄增大逐渐由头面部向四肢迁徙的趋势。且具有冬季重,夏季轻的季节特点。  目前认为婴儿湿疹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免疫因素有关。此类孩子常有先天性遗传过敏体质,部分可以问到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或特应性皮炎家族史。而近年过敏性疾病发生率的增高又与20世纪以来环境变化迅速,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失调有关。婴儿期是人和环境初始接触阶段,皮肤作为人类与环境直接接触的器官将首先出现变态反应表现。婴儿湿疹就是这样一种不适应的表现。日常门诊时家长常常对孩子的饮食和乳母的饮食需要注意的种类非常关注。我们对58例3个月-1岁的婴儿湿疹进行皮肤点刺过敏源检查显示鸡蛋阳性率最高、其次为牛奶、花生、豆类等。这些食物过敏反应到3岁左右可能减弱或消失,代之以部分孩子会出现对屋尘螨、花粉、真菌等吸入性过敏原的反应。  在简要了解了婴儿湿疹的表现和相关因素后,家长更关心的是如何治疗,和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dvd无码av高清毛片在线看治疗:家长首先应明白该病的反复性,不要苛求一次性治愈,应该配合医生把婴儿湿疹控制在最轻状态,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婴儿期。通常我们对轻症仅有皮肤干燥损害时选择一些无刺激性润肤保湿剂外用即可;用润肤保湿剂无法改善症状皮损继续加重时,可选择弱效皮质激素软膏外用;对于皮损面积大,渗出糜烂结厚痂的重症孩子可以用清热解毒收敛的中药液洗浴或湿敷使之干燥、去痂后,加用皮质激素、外用抗生素软膏,迅速缓解症状。皮质激素外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是家长担心的问题,在目前婴儿湿疹的中、重度治疗中皮质激素软膏是主要外用药物,只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有选择的、间断性应用是安全的。注意皮损消失时即可停用皮质激素软膏,但润肤保湿剂的应用不应间断,近年研究显示婴儿湿疹孩子皮肤的干燥性,屏障功能不完善是发病的组织学基础,坚持应用润肤保湿剂可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减少皮质激素软膏的用量,减少复发。瘙痒严重影响孩子睡眠时可给孩子口服有助于睡眠的抗组织胺药(如酮替芬、赛更定)。按照上述治疗原则,多能控制婴儿湿疹症状,无需口服、注射皮质激素。  婴儿湿疹的长期性、反复性在护理方面家长会很辛苦,让家长了解生活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是近年国外婴儿湿疹初次诊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家长迫切想了解的知识。概括起来包括喂养、穿着选择、皮肤清洁护理、居室环境、防止细菌、病毒感染和预防接种几方面内容。  1、 喂养方面 提倡母乳喂养。为了保证儿童的生长发育,除发现有明确食物加重婴儿湿疹的证据外,不必禁食奶类。因为鸡蛋是婴儿湿疹过敏源检测阳性率最高的食物,建议湿疹婴儿加喂蛋黄延至六个月后,蛋白延至1岁后。添加其他异种蛋白质或水果,采取少量、多次逐渐增加的方式。喂养不宜过饱,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2、 穿着方面 湿疹孩子穿着宜选择棉、软、宽松衣物,避免人造纤维和毛织品直接接触皮肤,不用羽毛枕、被,衣物,清洗衣物时用碱性弱、刺激性弱的洗净剂,洗涤时尽量漂洗干净。不宜应用塑料制品,尽量少用或不用纸尿布。  3、 皮肤清洁护理 婴儿湿疹孩子皮肤清洁不宜用人乳汁,用温凉清水轻拭皮肤即可,沐浴液、香皂、护肤品选择添加成分简单、刺激性小的品种。冬季减少洗浴次数,洗浴时可应用润肤剂,浴后应用地敏感性增湿或保湿霜。  4、 居室环境 湿疹患儿居住的居室要求凉爽、通风、清洁,为避免屋尘螨吸入,建议用湿拖把、抹布清扫。冬季居室应使用加湿器以提高环境湿度。  5、 防止细菌、病毒感染 湿疹患儿皮肤表面易寄生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诱发加重皮炎损害已为大家公认,应避免外伤,保持皮肤清洁。更应避免接触单纯疱疹患者,以免出现Kaposi水痘样疹。  6、 预防接种 儿童期是预防免疫接种的集中阶段。婴儿湿疹对何种疫苗有禁忌是家长常问的问题,除症状严重患儿外,其余均应在症状缓解阶段进行正常预防接种。通常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风疹病毒、乙肝病毒、腮腺炎病毒和细胞培养法制作的狂犬病疫苗是安全无禁忌的;湿疹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后局部出现红肿、荨麻疹的情况曾有报道,应注意;免疫功能降低的湿疹婴儿接种卡介苗有发生皮肤结核的危险;国外曾有特应性皮炎婴儿的脑炎疫苗和百白破疫苗接种局部出现红斑、硬结、水疱,3-5天后消退的报道。此外特应性皮炎儿童不应随便注射青霉素和血制剂。  作为医生我们和家长一样关注着这些婴儿湿疹的孩子,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用正确的生活护理和正确安全的治疗方法帮每一个婴儿湿疹的孩子顺利渡过婴儿期。

作者:叶乐荣 江西省武宁县人民医院 阅读量: 14650

奶癣问答

更多>
签约专家
奶癣 推荐专家
李云玲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在线看免费观看日本Av附属儿童医院  皮肤科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李云玲,女,小儿皮肤病专家,主任医师,复旦大学临床儿科医学博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小儿内科与小儿皮肤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婴儿血管瘤、顽固性湿疹、皮炎、荨麻疹、过敏性紫癜、感染性皮肤病等小儿常见皮肤疾病。并在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症、多形红斑等危重儿童皮肤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湿疹、特应性皮炎、血管瘤、荨麻疹、斑秃、痤疮、银屑病、药疹、皮肤疱病、皮肤感染性疾病、皮肤色素性疾病...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