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颈部

多发人群:儿童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耳痛、流脓

相关疾病: 感冒 感染 肺炎

相关检查:听力检查、CT检查

相关手术:鼓膜修补术

相关药品:氧氟沙星滴耳液、青霉素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10000元)

中耳炎视频

更多>

中耳炎文章

更多>

1岁女宝发热、耳痛,警惕中耳炎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患儿出现高热、耳朵疼痛等症状,但不伴有其他不适症状,经检查诊断为中耳炎,可能是由于患儿受凉感冒,导致细菌感染造成,经过系统性治疗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病情预后也比较良好。【基本信息】女、1岁【疾病类型】中耳炎【就诊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时间】2021年3月【治疗方案】口服药物(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布洛芬混悬液)+滴耳药物(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周期】住院6天,1周后门诊复查【治疗效果】患儿体温恢复正常,耳痛症状缓解一、初次面诊初次见到患儿时,患儿表现比较烦躁、出现哭闹,面色涨红。家长叙述患儿在2天前受凉后出现高热,可达到39℃,并伴有左耳朵疼痛,给予感冒药治疗后症状缓解,今天又出现高热症状,因此前来医院进行明确诊断。经检查发现患儿双侧耳廓对称、无畸形、无裂伤、无红肿及牵拉痛,但左侧鼓膜充血,怀疑存在中耳炎,建议住院进一步检查,家属表示同意。入院后对患儿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提示Hs-CRP为108.49mg/L,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WBC13.2x10^9/L、HGB114.0g/L、MCH26.9pg、MCHC314g/L、P-LCR17.0%、NEUT9.11x10^9/L、MONO1.11x10^9/L,初步确诊为急性中耳炎。二、治疗经过在确诊中耳炎后,我告知患儿家属,可以使用药物抗感染,然后使用对症药物,缓解患儿的发烧以及耳痛症状,家属表示同意。遂给予患儿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抗感染治疗,同时搭配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发热症状。另外,还让家长给患儿搭配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治疗,以进一步缓解患儿耳朵的炎症。三、治疗效果患儿通过系统药物治疗后,耳朵疼痛症状以及发热的情况得到改善。用药治疗第3天,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并且没有出现发热的情况,同时患儿耳朵疼痛症状缓解,也没有再出现哭闹,只是偶尔会说耳朵痛。用药治疗第6天时,患儿耳朵疼痛的症状也完全消失,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恢复正常,说明治疗效果满意,停药后复查也没有出现复发的情况。四、注意事项看到患儿经过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机体恢复,稚嫩的脸上露出笑容,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同时家属也要注意以下几点:1、日常应保持患儿的外耳道清洁,避免进水或异物,以防导致细菌滋生,从而造成中耳炎复发;2、生活上家属应帮助患儿正常擤鼻涕,以免导致鼻腔分泌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感染;3、还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洁,避免不洁气体刺激患儿呼吸道黏膜,导致症状加重;4、在饮食方面还应注意营养均衡,可适当吃一些肉类、蛋类、蔬菜、水果等,避免吃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五、个人感悟中耳炎主要好发于受凉感冒之后,由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导致,儿童比较多见,以耳痛为主要症状,对于出现该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该案例中的1岁女宝出现症状后,家长没有及时带其就医,而是自行给予感冒药治疗,导致症状反复,但好在病情相对较轻,经过药物治疗病情缓解,否则持续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会导致患儿出现听力下降、颅内并发症等情况。

作者:赵谦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4837

小小的感冒竟然能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本篇病例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10天前出现了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并伴有右耳不适,当地治疗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所好转,但右耳不适未缓解,于是前来我院就诊,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后,进行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不适症状消失,复查结果正常,分泌性中耳炎康复。【基本信息】女、44岁【疾病类型】中耳炎【就诊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时间】2021年6月【治疗方案】手术治疗(鼓膜穿刺术)+口服药物(头孢克洛胶囊、醋酸泼尼松片、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外用药物(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周期】住院治疗2周,6个月门诊随访【治疗效果】病情痊愈,右耳无不适感一、初次面诊患者女、44岁,自述于10天前出现右耳耳鸣、耳闷、耳沉等不适症状,自觉无听力下降,无耳部疼痛,但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曾在当地卫生室静滴药物(具体药名及剂量不详)治疗,右耳耳鸣及耳闷未减轻,鼻塞、咳嗽缓解。于是今日来诊,门诊行体格检查,提示右耳鼓膜混浊、内陷,充血,活动正常;左侧鼓膜轻度内陷,活动正常,光锥反光不佳;双侧鼻腔结构拥挤,通气差,双侧下鼻甲肥大;咽部黏膜无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喉部未见异常。结合相关症状体征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完善检查后进一步治疗。二、治疗经过完善血常规等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考虑到患者发病时间较短,于是先采取药物治疗,考虑到患者存在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不适症状,所以先服用头孢克洛胶囊抗感染,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促进痰液排出,并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改善鼻腔通气,以及醋酸泼尼松片,控制上呼吸道感染的同时,积极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药物治疗一周后患者症状好转,但是仍存在耳闷的症状,经耳内镜检查后,确定中耳腔存在积液,于是行鼓膜穿刺术治疗。三、治疗效果患者经药物治疗后,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不适症状消失,但仍然存在耳闷、耳沉,于是行手术治疗。术后1周,穿刺处结痂脱落,复查耳内镜检查,鼓膜无充血、内陷、浑浊等异常症状,且鼓室导抗图为A型。患者自述耳鸣、耳闷等不适症状消失,综合评估,患者痊愈,说明治疗有效。四、注意事项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好转,十分开心,因耳朵不适而愁眉苦脸的样子也消失了,我也十分高兴。另外也提醒患者,穿刺手术后,仍然需要继续服用药物1周,并且1周后要到医院门诊复诊,检查术后情况。在此期间,应注意保护右耳,不建议进行淋浴,洗头发、洗脸时可以拿柔软的布团或棉球堵住外耳道,避免耳道进水,导致术后并发感染,增加治疗难度;另外,术后完全恢复前,也不可用手指、扣耳勺等挖耳朵,以免刺激穿孔处,引起出血、感染等。五、个人感悟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多数都与本篇中的患者类似,合并鼻塞、流鼻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所以预防该病,重要的一点就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着凉,天气炎热时也应避免直吹空调,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发或发生。另外,若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并伴有耳部不适,应警惕中耳炎,并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

作者:赵谦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4317

中耳炎迁延不愈,竟然还可以手术治疗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本篇病例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半年多以前,右耳不适,在当地就诊后服药治疗,但是效果不佳,今日前来我院就诊,经相关体格检查后,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手术室治疗术后患者不适症状消失,并于术后5个月拔出管道。【基本信息】男、53岁【疾病类型】中耳炎【就诊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时间】2021年6月【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注射药物(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外用药物(呋麻滴鼻液)【治疗周期】住院3天,置管5个月【治疗效果】病情痊愈一、初次面诊患者男、53岁,自述7-8个月前开始,右耳有堵塞感,感觉耳朵闷,无听力下降,偶有耳部疼痛,于当地诊所就诊后,口服用药及滴耳药物(具体药名剂量不详)治疗,但是效果不佳,堵塞感及耳闷未减轻。于是前来我院就诊,门诊行体格检查,提示右耳鼓膜内陷,活动不佳,鼓膜下方约1/2有明显混浊,光锥反光不佳,左耳鼓膜活动可,无积液表现。鼻部右侧下鼻甲肥大,双侧扁桃体Ⅰ°肿大,左侧扁桃体上极可见一肿物,于是门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并收住院进一步治疗。二、治疗经过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患者的病情,患者同意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了更为适合患者的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由于患者积液较为黏稠,所以行鼓膜穿刺注入适量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后,再将右耳中的积液吸除干净,然后将硅胶鼓膜通气管置入至鼓膜切口边缘,并用取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口。手术较为顺利,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常规应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抗感染,期间患者主诉有鼻塞感,于是使用呋麻滴鼻液滴鼻保证鼻腔与咽鼓管通畅。三、治疗效果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且因既往身体素质较好,术后正确护理,于术后3天出院,术后7天行耳内窥镜复查,通气管无堵塞、脱离;纯音听力测试,听力水平正常,患者自述右耳堵塞感、闷感均消失,耳部疼痛也基本消失。患者术后5个月,再次前来复诊,电耳镜检查可见通气管周围干净,且患者无异常症状,说明该治疗方案有效,给予拔管。四、注意事项患者术后右耳不适症状好转,住院3天后出院,十分开心,我感到十分欣慰。并在患者出院前提醒患者饭后及时漱口,保证口腔内的清洁。术后完全恢复前禁止游泳、潜水,平时洗头发可以由家人协助并将耳道用棉球塞住,以免右耳道进水,引发感染。平时要注意保暖,及时根据气温增添衣物,避免着凉,以免引起感冒,进而引发术后感染;另外,术后2周应医院复诊,检查右耳恢复情况;最后,若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留管后复查结果正常,术后3-6个月,即可拔管。五、个人感悟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炎里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虽好发于儿童,但是像本篇患者的成年人,由于病程迁延不愈,也可由急性发展为慢性,所以一旦出现耳痛、耳塞感、耳鸣等不适症状,且不能缓解,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另外,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首要为使用盐酸氨溴索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但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赵谦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3466

花甲老人慢性中耳炎致左耳流脓10年,药物治疗解决困扰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患者男、61岁,3天前因感冒后再次出现左耳疼痛,伴有左耳流脓,不伴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遂于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给予患者血常规、纯音听阈测定、CT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慢性中耳炎。给予口服+外用药物治疗,治疗后病情已得到控制,症状明显好转。【基本信息】男、61岁【疾病类型】慢性中耳炎【就诊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时间】2022年1月【治疗方案】口服(头孢克肟胶囊)+外用(过氧化氢溶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周期】居家治疗2周【治疗效果】病情已得到控制,症状明显好转一、初次面诊患者步入诊室时呈急性痛苦面容,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得知:既往存在左耳流脓病史10年,未予重视,每次自行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外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症状一般在感冒后反复出现,伴有听力下降、不同程度的耳鸣等,严重影响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3天前因感冒后再次出现左耳流脓、流水,不伴有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来我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提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取外耳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纯音听阈测定提示:左耳传导性耳聋;颞骨CT提示慢性中耳炎;电子耳内窥镜检查提示:鼓膜紧张部穿孔,中耳腔黏膜充血,见少量脓性分泌物。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中耳炎。二、治疗经过向患者交代病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绿脓杆菌次之,根据经验选用广谱头孢三代口服抗生素(头孢克肟胶囊),同时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外耳道,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点耳。除必要的治疗外,生活中同样需要注意,饮食以易消化、营养为主;治疗期间注意休息。耳道停止流水、流脓干燥后,可考虑行鼓膜修补术提高患者听力,减少炎症发作次数。三、治疗效果经过上述病情沟通,患者对本疾病有了一定了解,了解到反复发作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会导致颅内外的并发症。经过2周口服药物+外耳道冲洗+外用药物治疗后,患者耳道流脓、耳痛症状明显缓解,听力略有提高,同时加强锻炼,避免着凉,以减少中耳炎发作频率。综上,患者共居家治疗2周,目前病情已得到控制,症状明显好转。四、注意事项很欣慰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临床上慢性中耳炎的患者很常见,多数患者自认为这个病很常见,未予以足够重视,其实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会导致颅内外的并发症,因此患者在控制症状后,建议行鼓膜修补术,以提高患者听力,减少炎症发作次数。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合理饮食。如果流脓症状加重,或出现发热、头痛、头晕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复诊。五、个人感悟如果门诊上遇到外耳道反复流脓的患者,首先应警惕患者有无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慢性中耳炎可能会并发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中耳胆固醇肉芽肿、隐匿性中耳炎等等。对于慢性中耳炎患者而言,日常生活中,首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锻炼身体,避免感冒着凉,注意卫生,洗澡时防止污水入耳,谨慎游泳。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本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出现上述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张学强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 阅读量: 3445

20岁女孩患上分泌性中耳炎,对症消炎是关键!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20岁女孩偶然发现听力减退、耳痛、耳鸣等耳部不适症状,近期的不适感更加明显,在此期间未做任何处理,直接来我院就诊。通过详细检查,诊断该患者为分泌性中耳炎,于是给予消炎药物进行针对性处理,用药2周后,患者听力减退、耳鸣、耳痛等症状消失,病情得到治愈。【基本信息】女、20岁【疾病类型】分泌性中耳炎【就诊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就诊时间】2020年6月【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阿莫西林胶囊、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柠蒎肠溶软胶囊、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周期】用药2周,1个月后门诊复查【治疗效果】疾病已经治愈,听力减退、耳鸣、耳痛等不良现象消失一、初次面诊20岁女孩来到门诊后,自述耳部为不明原因的耳鸣、耳痛以及听力减退等情况,有时不适感较为明显,经过休息、按揉后也无法缓解。听完患者的描述后,我询问其是否有感冒、腺样体肥大等病史,其回答为没有,且之前也没有患过其他基础性病变。对其进行耳镜检查时,观察到患者存在双侧鼓膜呈琥珀色,鼓室内可见积液,听力学检查时发现患者确实存在听力减退的现象。结合上述检查以及耳部的不良现象,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并对其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二、治疗经过明确患者为分泌性中耳炎后,我积极与其进行沟通,应及时采取药物治疗,以防病灶蔓延或变重后发生耳聋,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女孩也表示会配合医治。于是为其开具阿莫西林胶囊消炎治疗,柠蒎肠溶软胶囊促粘液排出,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以及醋酸泼尼松片等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以便控制或减轻耳朵内部的感染病灶。药物治疗期间还应尽量维持鼻腔、咽鼓管通畅,使得分泌物更好的排向体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疾病好转、痊愈,也可减轻疾病带来的不适感。另外,嘱患者治疗期间需定期观察自身精神状态及症状改善情况,积极同我反馈,患者欣然答应。三、治疗效果在规范治疗的第3天,患者反馈自身精神状态逐渐好转,听力减退、耳鸣、耳痛等不良现象有一定好转的趋势。治疗第7天,患者听力减退、耳鸣、耳痛等情况明显改善。用药治疗2周后,耳部不适症状已经消退,达到较好的效果。患者本人也对本次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自述不用再因为耳部不适而感到忧愁。出院后1个月,患者再次前往门诊复查,此时病情已经完全痊愈,未有复发的现象。四、注意事项很高兴,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患者再次前来复查时,病情已完全痊愈,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分泌性中耳炎较容易复发,因此患者仍需注意以下情况:1、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尤其是在恢复早期,尽量避免进食火锅、麻辣烫、肥肉、炸鸡等刺激性相对较大的食物,应适当进食牛肉、鸡蛋、菠菜、香蕉、牛奶等有营养的食物,并适当增加运动锻炼、按时休息,促进身体免疫系统正常工作;2、患者应在日常中对于感冒、鼻窦炎等疾病积极进行预防,以防患病后而诱发分泌性中耳炎;3、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暴力抠耳朵,防止病情出现反复。五、个人感悟分泌性中耳炎多为感染、耳部外伤等因素所致,患病期间多会呈现出耳闷、耳疼、耳鸣等现象,本次病例中的患者就是较为典型的分泌性中耳炎表现。当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类似表现后,应立即就医排查诱因,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个体化处理方案,切不可忽略身体给出的异常信号而延误病情救治,或在家里盲目用药,否则较易造成病情迁延不愈,甚至继发严重的并发症。另外,在每位患者入院时,医生也要详细给其检查,从而更好的治疗疾病。

作者:张才云 上海长海医院 阅读量: 4490

17岁小田耳痛、咽痛伴听力下降,竟是出现了中耳炎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中耳炎相对较为常见,病因可能与腺样体肥大、致病菌感染有关,根据具体原因给予手术、药物等方式治疗后,疾病一般可以得到痊愈。本篇患者因耳朵疼痛、听力下降、发热等症状前来我院就诊,确诊为中耳炎,其后在积极手术及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各项症状得到明显好转,顺利出院。【基本信息】男、17岁【疾病类型】中耳炎、腺样体肥大【就诊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就诊时间】2019年5月【治疗方案】手术治疗(鼻腔镜下腺样体切除手术)+药物治疗(注射用头孢唑肟钠、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周期】住院3天时间,术后1周定期复查【治疗效果】病情基本稳定,症状得到明显好转一、初次面诊患者小田是一名17岁的男孩,初次来就诊时,患者用手捂住右耳,表情比较痛苦,同时用手表示自己咽痛无法说话。询问其父母得知,患者在1年前间断出现咳嗽、咽喉痛症状,到当地医院就诊后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给予抗炎药物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但仍会出现鼻塞、流脓鼻涕症状,偶尔出现张口呼吸、夜间打鼾等症状,并未影响到日常生活,因此也未继续给予治疗。但2天前,患者出现发热、耳痛症状,因此来我院就诊,查体后发现,患者右侧耳朵鼓膜充血,鼓室积液,咽部以及鼻部黏膜充血,扁桃体以及腺样体肿大,初步诊断为右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二、治疗经过为进一步明确病因,我们给予患者肺部以及鼻咽部X线检查,肺部X线检查显示患者双侧肺部纹理增多,鼻咽部X线检查显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影增厚,鼻咽腔狭窄,同时观察到腺样体肥大明显,堵塞鼻咽腔,继发耳道细菌感染,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可以明确上述诊断。经过与患者、患者家属商议后,建议给予患者鼻腔镜下腺样体切除手术。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全麻的手术操作,术中通过鼻内镜,可以清晰观察到腺样体并给予切除治疗,手术过程较为顺利,术后观察患者出血、感染的情况,患者术后出血较少,恢复情况较好,并未出现感染。 三、治疗效果给予患者行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所好转,听力逐渐恢复。给予患者应用注射用头孢唑肟钠、氟沙星滴耳液,以预防感染,术后3天,观察患者恢复情况较好,伤口无出血、渗液现象,自觉耳痛、咽痛以及听力下降等症状逐渐恢复,鼻咽部伤口也恢复较好,于是准许出院休养。术后1周,患者前来医院复诊,自述不适症状完全消失,复查时发现右耳并无充血、积液,咽部也并无红肿,血常规检查结果也正常,提示疾病已经完全治愈。但仍需要随时观察耳朵以及咽部是否出现异常,于是嘱患者及其家属严密观察自身情况,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到院就诊。四、注意事项很高兴,患者在经过一系列的手术治疗及术后用药,疾病得到治愈,但由于出院时患者病情并未完全恢复,因此还需注意以下情况:1、患者在出院后的恢复时期,需要避免用力触碰鼻子以及耳朵,避免影响伤口愈合;2、患者出院后应时刻注意检查鼻腔情况,避免炎症感染鼻腔黏膜,进而影响呼吸,如果出现不适症状,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3、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受凉感染,注意保暖,同时避免吸烟、饮酒,避免刺激呼吸道黏膜;4、在日常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保证充分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如鸡蛋、牛奶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等,以增强身体抗病能力。五、个人感悟正常情况下,10岁左右时人体腺样体会出现退化,但若并未退化,也可以引起其他疾病,对于中耳炎疾病,临床也常有因腺样体肥大等因素引起。例如本案例中的患者,主要由于腺样体肥大引起中耳炎,继而出现耳痛、流脓以及听力下降等症状,属于比较典型的中耳炎症状,但生活中,由于腺样体肥大引起的中耳炎病例中,患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会出现正常呼吸受阻,出现夜间打鼾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进而危害生命健康。因此中耳炎并非小问题,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时,均需要引起注意,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并给予规律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作者:张才云 上海长海医院 阅读量: 3592

中耳炎问答

更多>

中耳炎医院

更多>
签约专家
中耳炎 推荐专家
王玉明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耳鼻喉科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王玉明,男,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门诊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耳鼻喉科分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山东中西医结合睡眠医学学会委员。从事耳鼻咽喉科疾病的临床及循证医学研究20余年,师从于全国著名中医耳鼻喉科专家、博士生导师王士贞教授。擅... 展开
个人擅长: 耳聋耳鸣、眩晕、中耳炎、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鼾症、OSAHS、嗓音病、鼻咽癌等。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