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别名:心脏缺血)
挂号科室: 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心脏
多发人群:中老年人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闷痛、大汉、心悸
相关检查:心脏超声、心电图
相关手术:支架置入术、冠脉搭桥术
相关药品:丹参片、麝香保心丸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0-100000元)
轻度心肌缺血不治疗会有危险吗
22788次播放67次点赞
心率100/分左右怎么调节
28682次播放194次点赞
心率和心跳是一回事吗
46232次播放404次点赞
小孩儿窦性心律不齐正常吗
27621次播放57次点赞
心率45有没有危险
49459次播放247次点赞
心肌缺血检查方法
47688次播放222次点赞
有点心肌缺血怎么办
43150次播放299次点赞
老人血压高是什么原因
40358次播放5次点赞
心肌缺血指的是心肌耗氧量和冠状动脉供氧、供血之间不平衡导致的心肌损害。缺血时可能引起氧化代谢障碍,促进无氧代谢,导致无氧代谢产物堆积,如乳酸堆积。临床通常表现为胸闷、乏力、眩晕等,严重时可表现为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肌严重缺血时,可选择以下药物治疗:1、硝酸酯类药物:较为常见的药品就是硝酸甘油片。硝酸酯类药物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明确,可通过扩张动静脉、扩张冠状动脉来降低心脏负荷,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缓解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但要避免低血压等并发症;2、β受体阻断剂:可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抑制心肌收缩力的增强和心率的加快。改善心肌供氧和需氧间的平衡,改善心肌代谢等,常见的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但注意禁用于严重的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疾病患者;3、钙拮抗剂:心肌缺血患者还可选择钙拮抗剂类药物,如硝苯地平、地尔硫?等,可降低血压、改善心肌供血、抑制心肌收缩等。此外,由于心肌缺血的发生,与冠心病、高血脂、血栓等病情有关,往往对有相关情况的患者,还需要加用降血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溶栓药物、抗凝药物。因此患者之间病情程度和临床症状不同,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医生建议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如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药物治疗可能功效并不明显,还可选择其他治疗方式,如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王喜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阅读量: 4981
女性心肌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伴有胸闷、胸痛、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表现,需遵医嘱采用药物、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患者及家属可通过饮食护理,以及日常护理,对心肌缺血的情况进行调理,控制疾病的发展。一、饮食护理:1、控制钠盐摄入:女性心肌缺血患者日常以低盐饮食为主,饮食保持清淡;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内,并结合季节、活动量等因素可进行适当调节,如夏季出汗多的情况下,钠盐的摄入量可适当增加;2、控制胆固醇摄入:如果患者每日摄入的胆固醇过量,可加速疾病进展,故女性患者需要饮食中减少对动物内脏,如猪肝、猪心等胆固醇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摄入,如有必要可禁止食用;3、控制脂肪摄入:在食物烹饪时,禁止食用动物油,以植物油为首选,避免过多食用动物油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升高。此外,在脂肪控制方面,女性患者应减少如肥肉、蛋黄等,作为替代可增加瘦肉、鱼肉等食物的摄入;4、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女性心肌缺血患者应对糖类食物如淀粉、蔗糖等摄入严格控制,可增加青豆、黄豆等粗纤维食物,确保患者能够从此类食物中获得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又能对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进行控制;5、保证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的摄入:女性患者可适量增加新鲜果蔬,包括苹果、橘子、白菜、菠菜等食物,主要是由于富含无机盐、纤维素、维生素C等营养,增强患者血管抗氧化能力及韧性,延缓心肌缺血的病程发展。二、日常护理:1、防止着凉:当天气转凉时,女性患者应注意增添衣物。主要是由于着凉会引发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出现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2、睡眠充足:患者应调整自己的作息,保证睡眠充足,进而可促进心肌的恢复。
作者:王喜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阅读量: 3650
心肌缺血多数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从而引发心脏供血供氧不足。一旦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应该积极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患者在水果方面并无特异性要求,适合吃的水果不止有三种。心肌长时间缺血会影响心脏功能,此时会导致血液中的钾离子含量变低。因此建议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可以选择适量食用富含钾离子和维生素的水果,包括猕猴桃、苹果、香蕉、芒果、山楂、樱桃等。此外,补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损伤的程度。硒含量较高的一类食物有牡蛎、鲜贝、虾皮、海虾等。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一次用餐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的情况。如果心肌缺血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需要尽量避免食用糖分较高的水果,如柿子、桂圆、蜜瓜等,以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的发展。患者平时注意保持饮食均衡,低钠、低糖、低脂饮食,动物肝脏、油条、咸菜、炸糕、肥肉等均应该避免进食,以免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心肌缺血。
作者:王喜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阅读量: 12303
心肌缺血的患者是否可以怀孕,主要取决于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基础病因,以及是否有针对性的治疗等。通常情况下,年轻女性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心肌缺血。诱发心肌缺血的常见疾病如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对于年轻适龄生育女性发生的几率较小。如果是年轻女性出现心肌缺血,可否怀孕应分情况而定。1、可以怀孕:应明确心肌缺血的病因,如是否存在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冠脉肌桥,或冠脉痉挛等可能,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先天性心脏病,存在房缺、室缺的人群,应尽早干预结构性的异常,可考虑行封堵或外科修补手术。在基础疾病治疗后,患者的心肌缺血表现可消除,可以正常怀孕。对于冠脉痉挛或冠脉肌桥的人群,也可通过药物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此类人群也可怀孕;2、不建议怀孕:有些疾病的基础病因无法去除,如较严重的心脏结构性疾病,室缺患者中后期可能会出现右向左的分流,此时不适合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这样的人群不适合怀孕。因为可能会加重人体血流动力学的负担,在分娩时甚至可能诱发急性左心衰。所以心肌缺血的人群,是否适合怀孕应该进一步到医院明确病因,医生再结合患者的病因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综合考虑。日常控制好血压、血脂,适当运动,改善心血管情况。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过度焦虑、紧张、抑郁等。
作者:王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阅读量: 3522
心肌缺血时,有可能诱发心跳加快,此时往往心肌缺血较严重,会影响心脏有效的射血。但是也有少部分患者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可能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首先,当心肌缺血导致输血量减少时,机体会代偿性地使心跳增快,以维持有效的射血量,保证重要脏器灌注,如脑灌注、肾脏灌注等,是人体的一种调节性的反应。其次,心肌缺血时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胸痛,患者由于疼痛刺激,也有可能诱发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心跳增快以及血压升高、心脏早搏等。再次,患者也会出现情绪上的紧张或焦虑,激活交感神经诱发心率的增快,属于人体正常的生理调节反应。此外,心肌缺血时也有可能诱发心功能不全,出现急性的心力衰竭,当心衰发作时,同样可合并心跳加快的出现。临床上有少部分心肌缺血患者会表现出心跳减慢,当心肌缺血发生在右冠状动脉时,可影响到右冠对于窦房结或房室结的供血,从而影响心肌细胞的传导功能,使得心跳减慢,甚至出现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所以也有可能出现心率慢的情况。
作者:王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阅读量: 4006
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痉挛等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缺氧引起。心肌缺血的患者能否运动,取决于心肌缺血程度、有无规范化治疗以及运动类型等。1、心肌缺血程度:对于轻度的心肌缺血患者或处于稳定期,可适当进行运动,以不发生胸痛、胸闷等心肌缺血症状为前提。对于重度的心肌缺血患者或处于急性期,不建议进行运动,因为患者很有可能在运动中,发生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甚至诱发心肌梗死。此类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同时积极就医;2、有无规范化治疗:针对未进行规范治疗的心肌缺血患者,不建议运动。这类患者需要先去医院完善检查,明确病因后,对因治疗。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患者,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如果通过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存在严重狭窄,可采取植入支架或者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当心肌缺血的因素解除时,应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从而有利于心脏康复。对于经过介入干预的患者,在运动时应由医生制定运动方案,规范运动的种类及运动量,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有利于心功能恢复;3、运动类型:对于能进行适量运动的心肌缺血患者,可以进行散步、打太极拳、游泳、健身操等运动。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制定运动频率及时间,一般运动频率约为每周3-5次,时间为40分钟左右。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心绞痛患者不宜进行太过激烈的运动,以免导致血压、心率骤升,从而引起心绞痛发作。在运动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行休息,必要时可含服硝酸甘油或者到医院就诊。
作者:王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阅读量: 3708
任艺虹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肌缺血怎么检查?如果有胸闷、憋气的症状,做心电图检查发现心脏有ST-T改变,或者有T波低平、倒置的状况,可能就诊断有心肌缺血。是...
张虎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脏内科
"心肌缺血的症状和表现,主要是胸闷、胸痛,胸骨后的压榨感或压迫感、咽部的紧缩感、肩背部的酸胀感,有时可伴有呼吸困难、大汗,严重时会出...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