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肌炎(别名:小儿感染性心肌病)
挂号科室: 小儿心内科
发病部位:心脏
多发人群:小儿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多汗、苍白
相关检查:心肌酶、肌钙蛋白
相关手术:心脏移植术
相关药品:维生素C、洋地黄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0-100000元)
幼儿心肌炎有什么症状
45293次播放31次点赞
儿童心肌炎有什么症状
26141次播放92次点赞
什么是儿童心肌炎
20455次播放498次点赞
三岁宝宝总说累是心肌炎吗
21575次播放362次点赞
小儿心肌炎怎么检查出来
35615次播放285次点赞
小孩得了心肌炎严重吗
22001次播放53次点赞
儿童心肌炎如何治疗
28696次播放403次点赞
婴儿心肌炎能治好吗
26917次播放202次点赞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10岁患儿因为一过性晕倒来院就诊,经过辅助检查和查体,诊断为小儿心肌炎。小儿心肌炎会引起心肌泵血不足,脑部缺血、缺氧,从而晕倒。给予黄芪、当归、太子参等补益气血的中药口服,配合辅酶Q10胶囊,经过1周的干预治疗后,患儿病情得到明显缓解,未再发生晕倒的现象。【基本信息】女、10岁【疾病类型】小儿心肌炎【就诊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就诊时间】2022年3月【治疗方案】中药内服(黄芪、当归、太子参)+西药口服(辅酶Q10胶囊)【治疗周期】居家治疗7天后复查【治疗效果】患儿病情明显改善,未再发生头晕和晕倒的情况一、初次面诊患儿今年10岁,因为一过性晕倒,来门诊就诊,检查血压在正常范围内,血糖也不高,但心肌酶谱结果提示患儿的磷酸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尤其是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升高主要是因患儿心肌细胞受到损害而导致。这个指标比较有特异性地提示患儿有心肌炎。结合患儿面色没有同龄儿童红润,有头晕、胸闷症状,因此初步考虑患儿的病情属于小儿心肌炎。二、治疗经过鉴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初步考虑患儿属于小儿心肌炎,于是告诉家长,小儿心肌炎的危害会有可能引起爆发性心肌炎,甚至会对患儿的生命造成影响,所以要及时给予干预治疗。治疗给予黄芪、当归、太子参熬制中药口服,补益气血,配合西药营养心肌的药物(辅酶Q10胶囊),并且嘱咐家长不能让患儿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经过1周的治疗,患儿的症状明显缓解。三、治疗效果因为患儿就诊非常及时,治疗用药方案也比较合理,因此经过1周的药物治疗,患儿的疾病得到明显改善,没有再出现头晕、乏力、晕倒的情况,患儿精神、食欲状况和同龄人相差无几。同时复查心肌酶谱,结果提示磷酸肌酸激酶、ɑ-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四、注意事项很欣慰经过及时治疗,患儿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但建议家长平日还是需要让患儿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至少8个小时以上,1-2周内不适合剧烈运动,如跑步、跳绳、踢球等,以免病情反复加重。另外,家长要注意患儿的饮食情况,尽量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比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肉、新鲜的水果蔬菜等,注意营养均衡,以促进疾病恢复。如果在此期间情绪较低落,家长也要及时正确疏导。五、个人感悟很多病原菌会引起心肌损害,比如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等,这些病原体会直接损伤儿童的心肌细胞,从而引起心肌炎的症状。心肌炎的治疗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对医生的判断要求也比较高,如果医生能够在应用西药营养心肌的前提下,再配合中药的辨证论治,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可以使得临床治疗效果更加理想,比如,本例患儿应用黄芪、当归、太子参等补益气血的中药内服,加辅酶Q10胶囊的方案进行治疗,最终效果非常满意。
作者:司振阳 南京市中医院 阅读量: 4082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5岁孩子因在活动课上运动比较剧烈,突然瘫坐在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来院就诊。孩子自述当时身体无力,感觉胸闷,呼吸不畅。随后查体听诊心率较快,呼吸稍急促,结合心电图、心脏彩超以及心肌酶谱报告,诊断为小儿心肌炎。经过7天左右的心电监护配合静脉输液治疗后,孩子的症状得到缓解。【基本信息】男、5岁【疾病类型】轻症型小儿心肌炎【就诊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时间】2021年7月【治疗方案】心电监护+药物治疗(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注射液+辅酶Q10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1周后复查【治疗效果】孩子状态恢复正常一、初次面诊有一天傍晚,一位妈妈带着5岁的男孩来医院就诊,表示前2天孩子着凉感冒,当时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发热症状,在家休息了一天体温就自己退了,然后家长很快把孩子重新送到幼儿园上学了。今天孩子在幼儿园里活动得比较剧烈,然后突然瘫坐在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孩子自己说觉得胸闷、没力气。随后听诊心率,显示心率稍快,为110次/分,心音有力,呼吸频率约25次/分,血压90/60mmHg,血氧饱和度93%,四肢温暖,搏动可,精神反应正常。给予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动脉血气,电解质,心肌酶谱等检查。发现心电图当中PR间期有稍许延长,ST段有轻度压低,心脏彩超中射血分数正常,但发现有先天性室间隔缺损5mm,孩子的妈妈说以前从来没做过心脏超声,所以对这个情况不知情。心肌酶谱当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至49U/L,考虑诊断为轻症型小儿心肌炎。二、治疗经过将孩子收治入院,给予心电监护,记24小时出入量,叮嘱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并配合静脉输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注射液、辅酶Q10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等药物营养心肌,同时嘱咐孩子保持心情平静,避免剧烈活动、情绪起伏较大等。住院治疗7天左右,孩子症状得到缓解,给予出院,嘱孩子家长1周后带孩子复查。三、治疗效果孩子在住院7天后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面色红润,乏力现象已得到缓解,经过1周后复查,显示孩子各方面症状已经好转,精神状态一切正常,没有感冒发烧的表现,活动量也增加了,正常外出时稍微跑跑跳跳都没有明显的异常不适感,复查心电图以及静脉抽血的心肌酶谱都基本正常,评估病情恢复满意,但由于孩子本身有室间隔缺损,所以建议到小儿心内科随访,必要时进行介入封堵术。四、注意事项很高兴孩子症状得到好转,但仍需要嘱咐孩子及家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注意孩子避免劳累、重体力劳动以及长时间剧烈活动,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同时注意饮食均衡,加强营养,一旦发生明显的异于平常的乏力、气促、精神萎靡等情况,需要及时就诊,以免漏诊。除此以外,有些孩子有先天性的心律不齐或者心脏结构缺损,在没有做检查之前都是未知的状态,所以必要时也需要完善相关检查。五、个人感悟小年龄的心肌炎一旦发生重症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任何一次生病中,都要尤其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查看是否有胸闷乏力,脸色变化等现象。 一旦有上述任何症状表现,都需要及时就诊,在检查时不能遗漏心脏方面的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心脏彩超等。对曾患有心肌炎的孩子,平时出现感冒发烧等疾病时,也需要引起重视,尤其要注意等到孩子病情彻底好转后,再去学校上课,比较稳妥。避免出现像该病例中的孩子一样,突发小儿心肌炎。
作者:朱若尘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阅读量: 4784
儿童心肌酶高,多见于心肌炎及心肌缺血,少部分也可出现在生理性因素下,如剧烈活动,建议儿童心肌酶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常见原因1、心肌炎: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亦可由变应原、自身抗原导致,可导致心肌酶高,一般表现为乏力、纳差、心慌,可伴有发热、咳嗽、腹泻,少数患儿可无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2、心肌缺血:由于休克、窒息等引起心肌缺血,导致细胞出现坏死、崩解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心肌酶溶解进血液中,出现心肌酶的异常升高;3、生理性因素:儿童心肌酶一般较高,如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轻度升高,临床意义不大。如儿童剧烈运动、哭闹、发热,心肌酶测量值也可以出现升高,建议观察。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遵医嘱用药,如使用维生素C、果糖营养心肌,减少心肌耗氧。如果心肌缺血是缺氧导致,纠正缺氧,改善循环,治疗原发病。如果由感染引起,要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对细菌感染可使用对应的抗生素,对病毒感染使用干扰素或其他抗病毒药物。注意事项对于儿童应注意营养心肌,可适当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三文鱼、核桃等。
作者:朱芮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阅读量: 4454
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腺样体肥大系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而引起鼻堵、张口呼吸的症状,尤以夜间加重,出现睡眠打鼾、睡眠不安,患儿常不时翻身,仰卧时更明显,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等。 1、保守治疗可以用生理性的海盐水喷鼻子,必要的时候可以用内舒拿喷鼻子,一定要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别总是让孩子感冒,鼻塞的症状就不会特别频繁的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腺样体将逐渐萎缩,病情可能得到缓解或症状完全消失。 2、效果不好者可以选择手术处理,伴有扁桃体肿大,可以一并手术处理,如果没有扁桃体肿大,就是单纯做腺样体切除术就可以的。 孩子出现明显的打鼾症状,影响到夜间睡眠,这种情况下就得手术处理,才能够一劳永逸的。
作者:王君 中日友好医院 阅读量: 65009
夏季到来,随着温度上升,疱诊性咽峡炎的患儿明显增多,门诊医生在检查感染指标的同时会检查心肌酶,心肌酶升高提示心肌损害,而很多患儿也会因此被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但真的是这样吗?目前认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致病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CA),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致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B 组)、腺病毒等。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是由各种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邻近的心肌细胞坏死或变性,导致心功能障碍和其他系统损害的疾病。 而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除少数爆发性心肌炎为病毒对心肌细胞的直接广泛破坏,大部分病毒性心肌炎均为病毒血症致机体免疫系统活化致病,因此发生心肌炎是遗传和免疫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心肌酶升高是儿童心肌炎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并非心肌酶谱中任何一项升高都支持心肌炎诊断。心肌酶谱中最有诊断价值的一项是肌酸激酶同工酶,即CK-MB,因为它主要来自于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心肌特异性。 心肌损伤时,同时释放其他多种酶,包括LDH、HBDH、CK,因此,如果只有CK-MB升高而不伴其他酶的升高,不一定有心肌损伤和心肌炎。反之,只有其他酶的升高,而CK-MB正常就更不支持心肌炎,因为这些酶还可来源于骨骼肌和肝脏等许多其他组织。 婴幼儿由于细胞代谢活跃,正常心肌酶水平可高于成人,而且静脉取血时的束缚以及孩子的反抗均可造成非特异性肌酶的升高;另外还有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问题。 目前国内多数医院检测的是CK-MB活性,以IU/L为单位,而一些三甲医院开展的CK-MBmass(质量)检测以ng/ml为单位,较活性检测更为准确,因此建议CK-MB轻度升高的患儿可再做一下CK-MBmass检测,多数检测值会在正常范围,从而解除心肌炎的担忧。还可同时检测心肌特异性更强的指标肌钙蛋白以助诊断。 另外一种特殊的情况是CK显著升高达数千或上万IU/L,同时伴有其他心肌酶的升高,但CK-MB不超过CK值的5%,这种情况多是肌病的表现而非心肌炎,应告知患儿就诊神经肌肉病专业。 总之,心肌炎的诊断是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心肌酶、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后作出的,应按照儿童心肌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不能将非特异心肌酶的升高诊为心肌炎,造成心肌炎诊断过滥。 另一方面,由于心肌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轻重悬殊,也不能漏诊。尤其不能漏诊重症心肌炎,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沈爱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阅读量: 90069
别拿抗菌药常规治感冒 由于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身体结构、器官结构与代谢能力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治疗中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方面的差别较大。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便成了不容小觑的问题。 孩子感冒发烧时,家长往往会根据以往的治疗经验,自行给孩子用药。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来片儿头孢就好了。”当孩子病情仍未缓解时,家长通常觉得是“疗程还不够”“药劲儿还不够”,继续给予抗菌药,甚至加大剂量,这是非常危险的。抗菌药只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的作用,而每次孩子发病的原因未必相同,上次是细菌感染,这次有可能是病毒所致。抗菌药对于病毒毫无用武之地,滥用反而耽误病情。 能口服就不要输液 一般来说,抗菌药应尽量口服。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得快”,会主动要求医生打点滴,这是很不明智的。“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用药原则。我国《2014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显示,注射剂产生的不良反应占所有不良反应的75.9%,而口服制剂占21.8%。输液是静脉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人体的天然过滤屏障,虽然药效发挥快,一旦产生不良反应,来的也会更快,更严重。只有以下情况才应该输液:吞咽困难、病情危急,或者呕吐及严重腹泻。 用药不能见好就收 不能一见效就马上停药,这样不仅治不好病,残余的细菌,还有可能使病情反复。
作者:孙先军 深圳市儿童医院 阅读量: 55327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