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别名:神经胶质瘤)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肿瘤综合

发病部位:头部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有遗传性

相关症状:头痛、呕吐

相关疾病: 癫痫 偏瘫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相关检查:超声波、脑电图

相关手术:胶质瘤切除术

相关药品:替莫唑胺、榄香烯脂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胶质瘤视频

更多>

胶质瘤文章

更多>

脑胶质瘤如何做到最大程度安全切除?

脑胶质瘤最大程度安全切除,是指在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最大切除和安全并不矛盾,临床实践中,我们在将肿瘤切除到影像学边界后,继续向周围扩大切除到脑功能边界(最大)以期最大切除肿瘤而不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脑功能既指的是基础的说话、运动、视觉等功能,也可以是高级脑功能,如执行力,决策、判断等。不同社会属性的人对功能保留的要求和意义也不一样。  在这个命题上,手术医生的经验确实很重要。但目前科技高度发达与不断进步的时代,仅凭医生经验手术的时代已经过去。医生的经验加上熟练驾驭优化的高科技的手段是保障手术效果的关键。  与其他颅脑手术相比,胶质瘤手术最能体现高科技手段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而且应用最广。手术切除辅助新技术有助于实现安全前提下最大程度切除脑胶质瘤。目前国内开展的有解剖神经影像导航、功能神经影像导航、术中唤醒、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磁共振联合功能影像神经导航、荧光引导显微手术、术中B超影像实时定位等。  (1)对于非功能区胶质瘤推荐:神经导航、术中MRI、术中超声。仅仅依靠肉眼或者手术显微镜手术的时代已经过去。  (2)对于功能区胶质瘤推荐:术中唤醒下皮质及皮质下直接电刺激、神经导航、术中MRI、术中超声、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定位中央沟、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运动区。  我国第一套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系统于2009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投入临床使用。借助于术中磁共振系统,不仅能够在术中获得高质量的解剖影像,还能够进行围手术期和术中的脑功能成像,有效地降低了手术致残率和致死率,大大提高了胶质瘤手术的切除程度及全切率,做到了在保留功能区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  在麻醉科的配合下,我们成熟应用术中清醒开颅及术中的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定位语言、运动等功能区域,结合术中磁共振及功能神经导航下切除功能区胶质瘤,尽量保证患者达到病变切除最大化,功能损伤最小化,患者恢复最佳化。

作者:冯世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阅读量: 5069

手术前诊断的低级别胶质瘤,怎么在手术后变成高级了

低级别胶质瘤的预后明显要好于高级别胶质瘤,通俗的说就是低级别胶质瘤病人要比高级别胶质瘤病人活的时间要长得多。所以当MRI怀疑脑部是胶质瘤的时候,很显然,低级别胶质瘤的病人比高级别胶质瘤要幸运。但是,胶质瘤是低级别还是高级别,可不是根据MRI就能确定的。  手术前磁共振诊断的低级别胶质瘤,即使肿瘤在磁共振上没有明显的强化,有很多符合低级别胶质瘤的特点,很可能最后还是高级别的胶质瘤。  赖女士的这一例肿瘤位于右侧颞叶,手术后的病理诊断为:间变星形细胞瘤,WHOIII级,IDH野生型。这种高级别的胶质瘤就很容易在短期内复发,无论手术切除程度如何,手术后都需要进一步的放化疗来进一步杀死杀伤残存的肿瘤细胞,延缓胶质瘤复发的时间,最大限度的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影像的诊断结果与最后病理诊断结果或者最终诊断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在临床工作中其实并不少见,临床医生已经见怪不怪了。毕竟,影像诊断本来就不是最终的诊断,只是为临床医生最后诊断提供的一个参考。病理诊断也是临床医生做出最终诊断的最重要参考,一般是以病理诊断最为最准确的标准,但是,最终的诊断还是需要临床医生结合病理等结果综合判断。

作者:柯超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阅读量: 4882

浅谈胶质瘤病因--到底哪些因素与低级别胶质瘤发生相关

虽然近些年国内外的影视剧题材中经常有dvd无码av高清毛片在线看神经外科医生或者脑肿瘤疾病方面的内容,但总体来说脑肿瘤相对于其他部位的肿瘤来说,发病率相对是比较低的,所以普通大众对于脑部常见的肿瘤仍然是比较陌生的。在脑部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就是胶质瘤了,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中位生存时间不到两年。虽然恶性程度稍低的低级别胶质瘤中位生存时间可以到达数年,但是也可能恶性进展为高级别胶质瘤导致病情迅速恶化。所以胶质瘤发生在自己身上,病人很自然的就会问“为什么是我得胶质瘤,这到底是怎么引起的?”  大家最关心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饮食,一个是休息,很多人认为它们可能与自己的低级别胶质瘤发生相关。现代生活中毕竟太多人有不健康的饮食和作息时间,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头晕头痛的症状。也有研究发现某些饮食中特定致癌物与特定的肿瘤发生相关,还有研究睡眠等与机体免疫等的关系。但是对于胶质瘤而言,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这些因素与低级别胶质瘤的发生相关。只能说,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不规律的作息时间肯定是不利于健康的,但却不是引起低级别胶质瘤的直接原因。  在引起低级别胶质瘤的高危因素中,放射线是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因素,不过放射线对身体的致癌作用比较明确,放射线照射与包括低级别胶质瘤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都相关。  除了放射线照射这个外部环境因素与低级别胶质瘤的发生相关外,内在的基因变异也与胶质瘤的发生相关。的确有一些基因改变与低级别胶质瘤的发生相关,但是这些基因改变与胶质瘤发生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并非有了这些基因的改变就一定会发生低级别胶质瘤,这些基因的改变只是增加胶质瘤发生风险。有肿瘤发生倾向的遗传综合征病人的低级别胶质瘤发生几率比较高,如神经纤维瘤病1型,Li-Fraumeni综合征,Lynch综合征,Ollier综合征,Maffucci综合征等,这些大部分人几乎没有听说过的肿瘤综合征虽然与低级别胶质瘤的发生有一定相关,但也只是低级别胶质瘤中的极少一部分。  那低级别胶质瘤病人家属是否也会得同样的肿瘤呢?目前的研究发现有5-10%的胶质瘤病人家族中还有其他胶质瘤患者,也有研究显示胶质瘤患者的直系亲属中,其胶质瘤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倍作用。所以胶质瘤病人的直系亲属发生同样低级别胶质瘤的几率比一般人还是要稍高一些。  那怎么才能不得低级别胶质瘤呢?  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预防方法,只能说定期头部的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低级别胶质瘤。不过有意思的是,有研究发现过敏性疾病或者哮喘对于胶质瘤是个保护性因素,也就是说有过敏性疾病或者哮喘等疾病的人得低级别胶质瘤的可能性比一般人要低。

作者:柯超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阅读量: 3535

胶质瘤为什么难切干净

手术切除是胶质瘤重要的治疗手段,手术切除程度的高低,与病人后期治疗效果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手术中肿瘤切除越彻底,后期病人的治疗效果就越好,生存时间就越长。所以胶质瘤手术的原则就是在保证病人安全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但是,胶质瘤手术很大一部分又难以做到完全的切除,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手术中胶质瘤难以彻底切除并非是手术技术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肿瘤本身的特性决定,是为了保护病人的安全。具体来说,胶质瘤的生长方式导致肿瘤难以彻底切除,胶质瘤中除了少数几个亚型如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等边界相对清楚外,绝大部分的胶质瘤都是弥漫性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脑组织是没有明显边界的。  胶质瘤的质地、颜色等与正常脑组织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在胶质瘤的周围边界区域实际是与脑组织生长在一起的,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如果要彻底切除胶质瘤,必定要切除一部分脑组织,也就是扩大切除范围。实际上,在有些功能“哑区”的脑组织区域,是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达到比较彻底的切除范围的。但是胶质瘤往周围侵袭的距离和范围很广,而“哑区”的脑组织范围也是有限的,大部分脑组织都是不能损伤的,所以手术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大切除范围,这就导致胶质瘤周围少数混进正常脑组织中的细胞难以彻底根除。  胶质瘤生长的部位也是影响肿瘤完全切除的重要原因,但对于多数的胶质瘤,发现的时候往往体积已经很大,已经累计到脑组织的功能区了。有的时候,胶质瘤就是在脑干等重要的结构内生长,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脑干等重要的结构,胶质瘤就无法扩大切除甚至无法切除到相对正常脑组织边界了。如果真要切除到这样的程度,病人会有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甚至严重致残,致死,达不到手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的目的了,这样胶质瘤无法彻底切除了。  虽然胶质瘤很多难以彻底切除干净,后续还可以采用放疗、化疗、电场治疗及靶向、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来对付残存的肿瘤细胞,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作者:柯超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阅读量: 4275

新的治疗方法对胶质瘤到底有用吗

胶质瘤特别是高级别的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后的复发几乎是不可避免。目前高级别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然后采用同步放化疗以及后期的替莫唑胺辅助化疗,现在还有肿瘤电场治疗。当然,病人还可以根据肿瘤特点选择参加适合自己的临床研究项目,尝试更新的治疗方法。不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病人在犹豫是否要采用这些最新的治疗方法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这个方法对自己的病情有用吗?  对于临床上已经在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经过验证的,很多都是经过了临床试验的比较,证明这些方法确实对于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有作用,能够延长生存时间,最后才纳入到治疗的指南并在临床中应用,比如胶质母细胞瘤的同步放化疗方案,肿瘤电场治疗方案等。但是因为病人个体的差异性,这些治疗方法对于每个病人的作用大小也是不一样的,这样就出现了采用同样治疗方案的胶质母细胞瘤,最后生存时间差别很大。造成了有的生存时间很长的人感觉这种治疗方法对自己很有效,而有些生存时间比较短的人则认为这些方法对自己没有效果。  而对于还在临床试验当中的很多最新的治疗方法或者药物来说,根据临床试验的目的不同,有的是估计有效,试验药物耐受的剂量,有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的有效性。当然经过验证后,有的证明确实有效,后来可能纳入到临床指南最终用于胶质母细胞瘤的常规治疗。有的可能最后证实对于胶质母细胞瘤的作用不大,最后就不会用于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当然,这里面还可能是对某些病人有效,而对于另外一些病人没有效,可以用于一部分胶质母细胞瘤病人的治疗。所以,参加临床试验项目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有一部分是可以从中获益,延长生存时间的。  但是,不论哪种治疗方法,因为病人的个体差异,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比较是难以实现,也是没有意义的。临床上常常可以看到,有的胶质母细胞瘤只是经过了手术而没有后续放化疗等辅助治疗,生存的时间比手术后经过了正规放化疗的病人生存时间更长,这一点也不奇怪。换个思维方式,只是手术而没有放化疗但是生存时间相对比较长的病人,如果也选择了标准的放化疗方案,可能生存时间还会更长;而手术后经过正规放化疗生存时间比较短的病人,如果没有经过手术及放化疗,生存时间会更短。

作者:柯超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阅读量: 3407

为什么要手术后才能确诊胶质瘤

门诊上经常遇到拿着磁共振或者CT片来寻求确诊的病人,他们常说的是“我在当地已经做过检查了,是胶质瘤,您是这方面专家,希望帮我确诊一下”,或者说“我这个磁共振当地的医生不确定是否是胶质瘤,麻烦您作为专家帮我确定一下”。我很能够理解一个以前完全健健康康的人,在突然被告知脑内有胶质瘤时的震惊与迷茫。但是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我只能客观的告诉他们,根据目前的影像学检查有多大的几率考虑是胶质瘤,但是最终还是需要肿瘤组织的病理诊断来确诊。  胶质瘤可以简单分为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准确的分型根据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的病理分型和分类有好几十种,如果只是根据手术前的MRI或者CT是无法完成这样的诊断的。我常常打个比方是,通过一个人的照片,我们一般可以知道他的性别,长相等基本情况,但是这个人的性格怎样等内在的东西我们是无法通过照片看出来的。而MRI或者CT就好像是给肿瘤“照相”,作为有经验的神经外科或者影像医生,可以通过肿瘤的“照片”(MRI或者CT)大致判断是否是肿瘤,是否高低级别胶质瘤,以及肿瘤的大致类型,这种判断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有时也可能存在误差。而通过肿瘤组织的病理诊断和检测肿瘤基因的变化,就是一种反应肿瘤本质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的方法,是目前最准确的方法。  但是得到病理诊断的肿瘤组织标本,就必须通过手术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手术取得肿瘤组织,才能完成病理诊断,最后确诊胶质瘤。取得胶质瘤组织常见的手术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立体定向活检,这种手术创伤小,但是手术的目的仅为取得肿瘤组织完成确诊。还有一种就是开颅手术,可以获取肿瘤组织确诊与切除肿瘤同时完成。

作者:柯超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阅读量: 4250

胶质瘤问答

更多>

胶质瘤医院

更多>
签约专家
胶质瘤 推荐专家
孙才兴主任医师

中国科在线看免费观看日本Av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神经外科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孙才兴,男,主任医师。现任脑外科、乳腺及骨软外科副主任医师,外科学(神经外科)硕士,毕业于浙大医在线看免费观看日本Av,1990年参加工作,现为在读医学博士。2006年,曾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神经外科进修。擅长各种神经肿瘤及各种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成功治疗前、中、后颅底良恶性肿瘤200余例,尤其对颅面联合扩大前颅底、蝶骨嵴脑膜瘤、椎管内肿瘤及... 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神经系统良恶性肿瘤的显微外科,尤其对胶质瘤、脑转移瘤及前、侧颅底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有较高造诣。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