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别名:胰癌)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肝胆外科 肿瘤内科

发病部位:上腹

多发人群:40岁以上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腹痛、黄疸

相关疾病: 慢性胰腺炎 糖尿病 胰腺疾病

相关检查:B超、CT检查

相关手术: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关药品:尿嘧啶替加氟片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胰腺癌视频

更多>

胰腺癌文章

更多>

63岁男性胰腺癌患者,腹痛反反复复!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本篇病例患者是一位老年男性,因腹痛等不适症状于外院就诊并治疗,但疗效一般,于是前来我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为胰腺癌,综合患者目前的病情,以及家属、本人的意愿,使用化疗药物进行保守治疗,目前患者病情已经得到初步控制,暂无不适症状。【基本信息】男、63岁【疾病类型】胰腺癌【就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时间】2022年1月【治疗方案】注射药物(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紫杉醇注射液)+口服药物(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外用药物(格拉司琼透皮贴片)【治疗周期】持续间断治疗【治疗效果】病情得到初步控制一、初次面诊患者男,63岁。主诉间断上腹痛2月多,并伴有反酸、烧心,以及轻度腹胀,曾于外院行胃镜检查示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伴糜烂,该院给予硫糖铝咀嚼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行体格检查提示:腹部存在压痛,无反跳痛,并行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凝血常规五项检查,以及下腹部CT平扫结果均正常,于是以腹痛原因待查收入我科就诊。二、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完善检查,胃镜提示存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伴糜烂,给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胰腺改变及腹膜后片状高密度,区域性门脉高压可能,于是行肝胆胰脾增强三维动态CT薄层扫描,提示胰腺及腹膜后病变,病灶包绕腹腔干、脾动脉及脾静脉,考虑胰腺癌侵犯周围血管。与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后,决定先给予胰腺肿物穿刺活检术,活检结果提示为胰腺癌。根据患者情况以及家属意愿决定给予保守治疗,在左手臂为患者留置PICC,再使用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紫杉醇注射液进行化疗,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缩小病变部位的作用。三、治疗效果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反酸、烧心,以及轻度腹胀等不适症状有所改善,复查胃镜见溃疡面缩小;并且3个月的化疗后,腹痛、反酸、烧心等症状均有所改善,且因在化疗过程中配合使用格拉司琼透皮贴片进行止吐,所以未出现严重的化疗副作用,患者自述无异常症状,且自觉精神状态良好,目前正在持续化疗中,暂未发生病情恶化。四、注意事项患者经过一阶段的化疗之后,病情得到控制,精神面貌也好转了,我也由衷为患者的好转而感到开心。同时提醒患者,在化疗的间歇期间应保持左手臂的清洁,在洗脸、洗头发时避免沾湿敷料,并且也不要用左臂提重物;另外居家期间,患者可以适当补充营养,同时患者年纪比较大,可以选择一些脂肪含量较低的肉类,如鱼肉、鸡胸肉等,限制肥肉、动物内脏的摄入;另外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这也对疾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五、个人感悟胰腺癌起病时并没有特殊的临床体征,常为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特别是如同本病例中年纪较大的患者,对于这些不适症状,没有正确的认识,直到腹痛等不适症状加重才来医院就诊,这也就导致确诊的时间往往已经过了最佳的手术时间,增加了治疗难度,所以当出现腹部以及消化道的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关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阅读量: 3265

37岁男子发现胰腺黏液性囊性瘤,手术治疗开心出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胰腺黏液性囊性瘤是胰腺囊性肿瘤的一大类,多数为良性肿瘤,通常无明显症状。患者因身体不舒服来院就诊,经过检查发现怀疑是胰腺黏液性囊性瘤,经过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以及术后抗感染,患者的病灶切除干净,病情好转,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基本信息】男、37岁【疾病类型】囊性瘤(胰腺黏液性囊性瘤)【就诊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时间】2021年4月【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药物治疗(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周期】8天【治疗效果】术后病灶切除干净,患者病情好转一、初次面诊患者因身体不舒服就诊,检查发现患者胰头区域有5cm多的囊性包块,似胆总管囊肿,囊肿旁有一管道结构,囊肿和胆总管并没有连在一起,随即给患者安排MRCP检查,检查显示胰头钩突部有囊性肿瘤,压迫胆总管下段及胰管,考虑是胰腺囊性肿瘤,高度怀疑黏液性囊性瘤,随即给患者进进行EUS穿刺,以及囊液拉丝试验,能达到1cm以上,同时囊液CEA明显升高,随即建议患者手术治疗,经患者及家属商讨,随即给患者行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二、治疗经过术前给患者完善超声、CT、MRI检查和CT血管造影,以便于可以很好的知道肿瘤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血管关系,以及是不是有肝动脉等重要血管的变异,同时完善心、肺、肾功能评估,以便知道患者是不是适合做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评估结果显示患者适合手术,于是立即行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全身麻醉,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报告确诊为胰腺黏液性囊性瘤,术后选择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三、治疗效果给予患者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患者病灶切除干净,术后伤口未感染,患者一共住院8天,术后恢复很好,各项指标显示良好,随即出院。2周后患者复诊,检查未发现肿物有复发迹象,患者自述目前饮食状况良好,平时会适当运动,告知患者后续注意继续复诊。四、注意事项很高兴经过治疗,患者的病灶切除干净,病情好转,精神状态良好,术后患者平日吃饭时,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质,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恢复饮食,如果出现不适,如消化不良,可及时就诊,适当应用辅助消化的药物。五、个人感悟胰腺黏液性囊性瘤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多位于胰腺的体部或尾部,通常交界清楚、囊壁完整,本病例患者肿块直径已达到5cm,且已经压迫了胰胆管,导致了反复的胆道感染,但好在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在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下病灶切除干净,后续通过药物抗感染及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汪国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阅读量: 3225

胰腺癌发生扩散不要慌,灌注化疗来帮忙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本篇病例患者是一位88岁的高龄女性,2个月前出现进食后上腹部不适,但未立即就医,今日症状加重,于是前来我院就诊,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胰腺癌,且已经出现扩散,与患者商议后,给予患者灌注化疗术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目前该患者正在持续治疗中。【基本信息】女、88岁【疾病类型】胰腺癌【就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时间】2022年3月【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肝动脉栓塞术、灌注化疗术)+口服药物(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多潘立酮片、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周期】住院治疗2周,长期随访【治疗效果】病情得到初步控制一、初次面诊患者是一位88岁的老年女性,主诉上腹灼痛2个多月,且疼痛多在进食后出现,并且伴有腹胀、嗳气、食欲不振、乏力等不适症状,但是暂未出现恶心、呕吐、发热,院外未行特殊治疗,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楚,但是精神较差,且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与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后,以腹痛原因待查收入院进行治疗。经询问病史得知患者有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病史,有白内障手术史、膝关节半月板外伤史。二、治疗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进行抑酸治疗,并行女性肿瘤标志物检查、肝胆胰脾增强3D-CT,表现为胰腺密度不均匀减低,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临近胃左动脉、脾动脉走形迂曲纤细,断续显示,管壁毛糙,胰腺后方脾静脉走形未见显示,脾静脉可见多发迂曲血管分支;胰腺周围脂肪间隙欠清晰,肠系膜增厚,胰腺尾部胰管扩张。考虑胰腺恶性肿瘤累及胃左动脉、脾动静脉并肝脏多发转移、腹腔腹膜后、右侧心膈角区淋巴结转移。进一步行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胰腺癌,分期为T4N2M1,表明肿瘤累及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或肝总动脉;已经存在远处转移和多个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及其家属行肝动脉栓塞术及灌注化疗术,术后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共计住院2周。三、治疗效果患者经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后,自述腹痛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影响,且无恶心、呕吐、发热等不适症状,另外治疗前的嗳气、食欲不振、乏力等不适症状也均有所改善,说明该治疗方案对患者有效,可以起到缓解不适症状的作用。患者治疗2周后,复查腹部CT可见肿瘤未见明显生长,也进一步说明疾病稳定,疾病已经得到初步控制。嘱患者出院疗养,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四、注意事项患者经过2周的院内治疗后,病情好转,不适症状消退,明显比入院前要开心,我感到十分欣慰。开具了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多潘立酮片、盐酸吗啡缓释片,叮嘱患者家属出院后应监督患者按时服用;同时注意门诊复查,定期复查腹部CT监测治疗效果;另外出院后患者也要注意休息,不可擅自停用止痛药,以免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尤其是老年人抵抗力较差,还应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添衣物,避免着凉、感染,加重原发疾病,进一步加大治疗难度。五、个人感悟胰腺癌的患者,多数都和本篇中的患者类似,确诊时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因此其死亡率较高,但是确诊之后也应尽量放松心态,可以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本篇中的灌注化疗术,以及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将病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轻患者不适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关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阅读量: 4435

65岁大叔患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年前腹部不适已给信号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本病例65岁患者主因上腹部疼痛来院就诊,既往1年前也出现上腹部不适,但未引起重视。近期上腹部不适症状加重,伴纳少、腹泻、恶心等症状。就诊后根据查体、症状以及辅助检查,诊断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囊腺瘤,经评估后给予患者行胰腺肿瘤剜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基本信息】男、65岁【疾病类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就诊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时间】2022年1月【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胰腺肿瘤剜除术)+口服药物(阿莫西林胶囊)【治疗周期】住院治疗2周,定期随访【治疗效果】患者腹部不适症状消失,术后复查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一、初次面诊今日在门诊出诊时,一名患者捂着肚子走进来,自诉上腹部不适。经过详细询问得知,患者为退休工人,在1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上腹部隐隐不适,休息即可缓解,以为是饮食不规律引起,未在意,没有经过任何治疗,1周前,患者腹部不适症状加重,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性质不可描述,伴纳少,偶有腹泻、恶心等消化道症状,自行服用多潘立酮片未见缓解,于是前来我院就诊。查体:患者神清,精神尚可,体型偏瘦,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块,墨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为求进一步诊疗,嘱患者行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胰头、胰尾低密度病灶,胰头处呈分叶状肿块,内含多房性小囊;增强扫描显示多房囊内容物无强化。考虑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收入院治疗。(图示:胰头、胰尾低密度病灶,胰头处呈分叶状肿块,内含多房性小囊;增强扫描显示多房囊内容物无强化。)          二、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进一步完善血尿常规、肿瘤标记物、肝肾功、血脂、血糖、腹部各脏器超声相关化验检查,结果回示患者肿瘤标记物升高,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明确诊断后,先与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患者病变部位涉及胰头、胰尾,经与患者家属商议后,决定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入院完善术前检查后,在第3天进行手术,结合患者术中病理切片结果,最终进行胰腺肿瘤剜除术,手术历经3个多小时,顺利完成。患者术中平稳,术后按时进行伤口换药等常规护理。切除胰腺瘤之后可能会出现分泌物增多,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消除炎症,促进伤口恢复。三、治疗效果患者手术过程很顺利,顺利切除胰腺肿瘤,术后3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切口未见异常。住院2周左右,患者切口处皮肤基本恢复,用药过程中未发生感染以及不良药物反应,患者表示腹部疼痛、腹泻、恶心等不适症状基本未再次出现,且未出现其他不适,腹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病情好转出院。四、注意事项患者手术后复查病情好转,我也为患者感到开心。由于肿瘤疾病易复发,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定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包括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肝肾功能等,必要的时候进行CT、核磁检查已确认病情。另外,由于手术属于有创操作,会留下一定量创口,出院后要保证切口干燥,保证切口附近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出院后尽量避免体力劳动,但也不需要长期卧床,每日可进行一些温和的活动,多走动。由于情绪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所以额外叮嘱患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心情舒畅。平时注意合理饮食,不要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切忌饮酒。五、个人感悟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比较罕见,一般生长缓慢,但是有发展为恶性囊腺癌的可能性。大多像本文患者一样临床表现为上腹胀或隐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有人会出现上腹部肿块、体重减轻、黄疸、胃肠道出血等症状。胰腺浆液性囊性肿瘤多为良性,影像学检查典型表现呈蜂巢样结构,对胰腺囊性肿瘤诊断意义重大。本文患者再次出现腹部不适时及时到医院检查,及早发现肿瘤并治疗所以预后较好,这告诉我们超声、CT 和MRI 是诊断胰腺囊性肿瘤的常用辅助检查,对于诊疗疾病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李悦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3429

胰腺癌10大早期症状

由于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并无特殊症状,因此患者所说的胰腺癌十大早期症状很难明确分类。胰腺癌的发生,一般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由于早期诊断困难,而且胰腺血管、淋巴管丰富,容易发生早期转移,因此进展期的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相对较短,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部分发病时可伴随多种症状。1、腹痛:腹痛常作为首发症状出现,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中上腹或腰背部疼痛,夜间更甚。当患者进行仰卧、伸懒腰等脊柱伸展动作时加剧,俯卧、蹲位、弯腰等脊柱弯曲动作时,疼痛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2、黄疸:约90%的患者可出现黄疸,主要与肿瘤侵犯胆总管有关,使患者进行性加重的皮肤、巩膜黄染,小便可呈现深黄色或浓茶色改变,大便常表现为白色陶土样改变,还可能伴有腥臭味;3、消化不良:由于胰腺癌肿可能会堵塞胆总管下端、胰腺导管等,使胆汁和胰液无法正常进入十二指肠,使大多数患者出现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粪便恶臭等症状;4、消瘦:由于胰腺癌可以引起机体营养被大量消耗,以及患者对于病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也会导致食欲减退,最终引发消瘦;5、精神不振:由于营养吸收差、消耗多,使患者表现为精神不振、没有活力。胰腺癌患者由于疼痛、长期治疗以及较差的预后结果等,可能伴有严重的心理负担,引起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6、糖尿病:由于胰腺癌可影响胰岛素分泌,使血糖升高可并发糖尿病。本身存在糖尿病的患者,所形成的体内高血糖环境对于胰腺细胞伤害较大,也可能加重胰腺癌的病情;7、静脉炎:由于胰腺癌进一步发展,导致胰腺组织损害,释放胰蛋白酶引起凝血异常。而血液高凝易形成血栓,造成血栓性静脉炎,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条索状红线,并伴有红肿、疼痛,能触及充血肿胀的静脉。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当患者出现明显消瘦、上腹痛、黄疸、上腹包块等症状前来就诊时,通过CT、腹部超声、超声内镜、选择性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若出现胰腺癌征象,虽可明确胰腺癌发病,但大多提示已进入晚期,容易丧失手术时机。因此建议有胰腺癌家族史、大量吸烟史、慢性胰腺炎等,诱发胰腺癌风险更高的患者,应每年定期体检,以防止疾病发生。

作者:徐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阅读量: 21948

胰腺癌早期有三处痒

胰腺癌早期并没有明确存在有三处痒的说法。胰腺癌早期患者由于胆道梗阻,引起胆汁不能从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引起胆红素排出障碍,引起血中胆红素和胆盐升高,相应尿中胆红素增多,血浆中和体内组织中都可以出现胆盐增多和堆积,刺激皮下的神经末梢,引起皮肤瘙痒。通常瘙痒具有周期性,主要出现在夜间,可能影响睡眠质量。但这存在个体差异性,部分患者也可能并无瘙痒的情况,故并不存在特定的胰腺癌三个瘙痒部位,也不能凭借皮肤瘙痒来判定是胰腺癌。通常情况下,若患者出现上腹不适、消瘦、发热、消化道症状、合并并发症等,需要提高警惕,可能是早期胰腺癌的先兆:1、上腹不适:若患者的中上腹以及左季肋部位出现疼痛不适,具体的疼痛性质为钝痛、压痛,且范围可影响到前胸、后背、右肩胛骨等部位,则考虑到可能是早期胰腺癌的信号,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2、消瘦:胰腺癌早期患者由于胆汁分泌较少,从而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食欲降低。因此,患者通常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身体消瘦的症状;3、发热:在病程发展过程中,患者有可能出现发热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胆道存在局部感染造成;4、消化道症状:若患者出现恶心、腹胀、腹泻、便血等不适,则考虑到可能是胰腺癌早期的症状表现,主要是癌细胞刺激消化道导致的消化道异常症状;5、合并并发症:患者出现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或者是糖尿病突然加重的情况,则需要警惕是胰腺癌的早期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此外,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要警惕可能是胰腺癌,但是仅凭症状无法准确判断,为避免造成病情延误,患者还是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通常情况下,患者应完善超声、CT、核磁共振、穿刺、血液检查,由专业的医生明确是否为胰腺癌,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徐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阅读量: 7221

胰腺癌问答

更多>

胰腺癌医院

更多>
签约专家
胰腺癌 推荐专家
金丽明主任医师

浙江省人民医院  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金丽明,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主任助理、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选派日本福井访学。发表SCI9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兼任中国老年医学会肿瘤转化治疗专委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外科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浙江省创伤外科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 展开
个人擅长: 肝恶性肿瘤、胆道恶性肿瘤、胰腺恶性肿瘤的微创手术(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巨脾...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