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肿瘤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消化系统肿瘤

发病部位:下腹

多发人群:中老年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贫血、消瘦、大便次数增多

相关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腺瘤 先天性巨结肠

相关检查:结肠镜检查

相关手术:肠癌根治术

相关药品:柳氮磺吡啶、5-氟尿嘧啶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40000-50000元)

肠肿瘤视频

更多>

肠肿瘤文章

更多>

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管状腺瘤一般是良性病变,属于大肠腺瘤中的一种,是由于腺体异常增生所致;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中较轻的一类,癌变的可能性较低,病因尚不明确,主要考虑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还可能与吸烟、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遗传因素相关。因此,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一般属于良性情况,可表现为大小不一的黏膜凸起物,呈粉色,质地柔软,患者可出现腹泻、便血、腹痛等症状,具体治疗要根据管状腺瘤的大小来决定。1、管状腺瘤较小:瘤体直径较小,且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为良性,此种情况可不考虑手术,只需定时复查肠镜,可遵医嘱采用中药控制疾病发展,以解毒、化瘀类药物为主,还可采用注射疗法,使管状腺瘤发生坏死脱落,此类疗法常用于结肠部位的治疗;2、管状腺瘤较大:瘤体直径>2cm,并引起压迫症状,手术方式可分为内窥镜摘除和圈套电灼切除,采用哪种手术方式需依照医生的判断而定。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一般是良性病变,但是少数情况下存在恶变的风险,因此切除部位需做活检确定性质,如果确定是良性,需做好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定期复查。若肿瘤为恶性,需根据肿瘤具体进展,确定术后是否需要进行化疗或者放疗等。

作者:张晓伟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阅读量: 8399

大肠肿瘤能治好吗

大肠内发现肿瘤,有一定的治愈几率。但要结合患者的身体状态和肿瘤的性质、具体分期等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一、良性肿瘤:如果经过相关检查明确大肠内肿瘤是良性肿瘤的话,一般可以考虑在肠镜下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二、恶性肿瘤:如果是恶性肿瘤,比如结肠癌、直肠癌,则要进一步评估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1、Ⅰ期:Ⅰ期结直肠癌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术后可口服抗肿瘤药物,并做好术后随访观察,临床上治愈率可达到90%;2、Ⅱ期:Ⅱ期结直肠癌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术后要做好定期的复查,根据病情结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临床上治愈率可达到60%-70%;3、Ⅲ期:Ⅲ期结直肠癌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术前可同步放化疗或放疗,如术前未做者应行术后同步放化疗或放疗,术后常规行辅助化疗,临床上治愈率可达到40%-50%。此外,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评价治疗效果,根据情况及时更改治疗方案,才能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治疗过程中给予对症治疗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保证完成治疗周期进一步提高治愈的几率。

作者:陈志芬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阅读量: 4042

肠镜没问题一直腹泻

肠镜没问题,一般说明肠道内没有肿瘤、息肉、溃疡等器质性病变,但是一直腹泻,考虑是功能性腹泻可能性比较大,常见原因包括不良的饮食结构、胃肠道功能较差、精神因素等。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1、不良的饮食结构:如果每餐饮食多由辛辣刺激、寒凉、油腻的食物构成,并且还有吸烟和饮酒的习惯,将会影响胃肠道正常的消化功能。另外,随着外卖的盛行,不洁饮食也是容易导致腹泻的原因之一。应少吃外卖,以清淡饮食为主,并适当运动,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2、胃肠道功能较差:如儿童、老人等胃肠道功能较差人群,如果饮食不易消化就容易出现腹泻,可食用一些健胃消食片等药物帮助消化,同时注意清淡饮食。也可以在午饭后半个小时适当活动,帮助消化;3、精神因素:如果近期精神压力、工作压力、学习压力比较大,也有可能引起胃肠道的应激反应,引发腹泻的发生。这种情况需要自身去调节心态,多做一些户外运动,规律饮食,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会有所缓解。

作者:陈志芬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阅读量: 6280

升结肠肿瘤怎么治疗

升结肠肿瘤通常是指升结肠癌,升结肠癌的治疗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  局限于黏膜层的早期升结肠癌可以经纤维结肠镜切除,由于分期早,浸润程度较局限,一般不用行术后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等,定期观察随访即可。进展期升结肠癌一般需要经腹或经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途径,切除的标本送病理检查,待病理回报后根据癌灶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多少及切缘情况等来决定是否进行术后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等。如果升结肠癌癌灶局部分期较晚,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或淋巴结明显肿大,可以先行术前新辅助化疗,使局灶肿瘤缩小,为后续手术切除提供机会。晚期升结肠癌一般有肝、肺等器官扩散转移,此时手术效果不佳,此时一般行辅助放化疗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但晚期升结肠癌如果发生梗阻、出血、穿孔时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缓解症状,挽救生命。  总之升结肠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癌灶为主,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放化疗、免疫治疗等。

作者:梁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阅读量: 55893

结直肠肿瘤术后应该怎么复查?

结直肠肿瘤手术仅仅是患者抗癌路上攀过的第一座高峰,其术后随访能及早发现复发转移情况并尽早进行下一步的治疗,能发现并治疗肠道疾病(息肉、异时性肿瘤等)、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安慰等。针对此类肿瘤手术患者的术后随访工作,我院设有专门的随访办公室;那么患者术后随访应注意哪些?  复查篇  据目前医学所示,绝大部分的结直肠肿瘤复发转移发生在术后5年内,术后2年内为高发期,大大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定期复查是术后康复的重中之重。根据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规律,2015年卫生部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对结直肠癌治疗后推荐的复查方案如下:  1、病史和体格检查,每3-6个月1次,共2年,然后每6个月1次,总共5年,5年后每年1次;  2、监测CEA、CA199,每3-6个月1次,共2年然后每6个月1次,总共5年,5年后每年1次;  3、腹腔和(或)盆腔超声检查每3-6个月1次,共2年,然后每6个月1次,总共5年,5年后每年1次。胸部X线检查每6个月1次,共2年,2年后每年1次;  4、胸腹和(或)盆腔CT或MRI检查每年1次;  5、术后1年内行肠镜检查,如有异常,1年内复查;如未见息肉,3年内复查;然后5年1次,随诊检查出现的大肠腺瘤均推荐切除。  但是,仅仅掌握以上复查方案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几个细节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重视。  ①凡术前因肿瘤梗阻电子结肠镜检查未完成全结肠检查者,建议术后3-6月行肠镜检查;  ②胸腹盆腔CT优于胸部X线及腹盆腔部超声检查;  ③不可忽视“一指神功”的重要性;  术后肛门指检,能检查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特别是低位直肠癌术后行保护性造口的患者更要重视术后定期直肠指诊;吻合口狭窄早期处理很简单,一旦狭窄加重至完全闭合则处理起来非常困难!  饮食篇  1、术后一周内要严格控制饮食——流质膳食  宜:  ①24-48小时内禁食。过早进食会出现腹胀、呕吐等不良反应,此段时间内需经外周静脉补液和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②第3-4日全流质饮食。肠道恢复功能,肛门开始排气后先进食少量,选择米汤(合并糖尿病者尽量不用)、肠内营养制剂(糖尿病者可选择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制剂,如益力佳SR)、逐步过渡到肉粥汤(取无渣汤)、排骨粥汤(取无渣汤)、稀藕粉、蔬菜汁等;  ③第5-6日进食少量半流质。  忌:肠道手术后肠道功能未恢复前,应避免食用产气食品,如牛奶、豆浆、牛乳,一切非流质的固体食物、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以及过于油腻、厚味的食物均不宜选用。  2、术后第7-14天要适当控制饮食——半流质膳食  宜:第7-14日以流质为主。大部分患者肠道功能已基本恢复,无需经静脉输注液体和营养物质,患者完全可以经口进食,可持续5-7天。此时食物以流食为主。肠内营养制剂餐间补充,以保证在减轻消化道负担的同时,满足病人能量及营养素的需求。  忌:此时不宜食用硬而不宜消化的食物;忌用浓烈、有刺激性的调味品。  3、术后14-90天要酌情控制部分饮食——正常膳食  由于一些患者不敢正常进食或医生忘记指导,在术后较长时间内以流食为主,患者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导致患者体重减轻,体能下降,使身体健康状态不能得到良好恢复。  宜:术后两周后食物品种注意多样化、粗细搭配,烹调方法合理,色香味俱全,保证营养素均衡摄入。  忌:难消化的食物、辣椒、大蒜、芥末、过分坚硬的食物(核桃、生花生、干杏仁等)的食物,特别是有肠造口的病人应注意少食或不食。  4、术后90天,由于手术造成的腹腔创伤性炎症基本消失,腹腔各脏功能都完全恢复,你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想吃啥,就吃啥”!  5、术后腹泻者宜精米、精面、瘦猪肉等以煮、蒸为主的低纤维、低脂、不含乳糖的膳食。忌进食含脂高的食物、油炸及浓调味品、坚果类及高纤维的蔬菜。  6、术后便秘者宜以粗糙食物代替精细食物,多吃蔬菜和带皮的水果,必要时服用乳果糖等辅助药物。忌辛辣、煎炸、油腻等食物。  心理篇  结直肠肿瘤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极其不好的创伤,特别是人工肛门(造口)对患者的精神和术后的正常生活都会产生巨大影响。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结直肠肿瘤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但带病生存期生活质量低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由于大便功能的改变、社交功能的下降,患者出现烦躁、焦虑、失眠、抑郁、沮丧等各种不良情绪,甚至有个别患者选择自杀,让人惋惜!因此,患者的心理健康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①亲朋好友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是十分必要的;  ②必要时,请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特别是病情需要未能保留肛门功能的患者;  ③医护人员的正确引导有助于缓解患者因造口所带来的尴尬和自卑心理,可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参加“造口人生活”。

作者:练磊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阅读量: 62461

脂肪肝VS大肠肿瘤,你中招了吗?

脂肪肝与大肠肿瘤似乎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疾病,但研究发现,脂肪肝患者大肠肿瘤的发生率相当高,他们在年龄40-70岁的199名脂肪肝患者中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生率为34.7%。  非酒精性脂肪肝(简称脂肪肝)常与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相伴已为人们所熟知,而脂肪肝与大肠肿瘤似乎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疾病。  然而,我国香港学者近年报告,脂肪肝患者大肠肿瘤的发生率相当高,他们在年龄40-70岁的199名脂肪肝患者中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生率为34.7%,进展性大肠肿瘤(包括结直肠癌、绒毛状腺瘤或高度异型增生)的发生率为18.6%,较无脂肪肝的健康对照人群(181名)分别高近一倍(21.5%)和三倍以上(5.5%),而在经病理证实的脂肪性肝炎患者中,大肠腺瘤和进展性大肠肿瘤的发生率分别高达51%和35%。  香港和奥地利的资料数据经过统计学上排除其他因素后确认,脂肪肝与大肠腺瘤及进展性大肠肿瘤的发生独立相关。而韩国和我国宁波的学者则从另一角度证实大肠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变与脂肪肝明显相关,他们在体检人群中发现,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脂肪肝的伴发率分别高达41.5%和32%,而在无息肉人群脂肪肝的检出率为30%和20%,二者都有显著性差异。学者不约而同地一致认为,脂肪肝,尤其是脂肪性肝炎患者是大肠肿瘤样改变特别是进展性大肠肿瘤的高危人群,应予以重视。  脂肪肝患者大肠肿瘤或者肿瘤样改变高发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二者共同的不良生活方式特别是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饮食及体力活动不足等因素有关,而脂肪肝患者过量的内脏脂肪及其代谢产物更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多种炎症因子,激发包括大肠在内的多器官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形成易发肿瘤的微环境,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动物实验资料也已经证实,内脏脂肪沉积具有明显的脂肪毒性和促癌性。  流行病学资料明确显示,脂肪肝与大肠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脂肪肝的发生率日趋增高,与之相关的大肠肿瘤也可能不断攀升,对人群的健康势必造成更大的威胁。而事实上,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显示,大肠癌的发病率由上世纪70年代的12/10万增长到目前的56/10万,上升了3.67倍,年均增速超过4%,成为常见恶性肿瘤排行榜的第二名。

作者:荣文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阅读量: 25135

肠肿瘤问答

更多>

肠肿瘤医院

更多>
签约专家
肠肿瘤 推荐专家
王猛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在线看免费观看日本Av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结直肠肿瘤外科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展开
个人擅长: 结直肠癌的微创治疗,结直肠癌高危因素,预防,筛查及早诊早治。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