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综合征(别名:雷诺现象)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风湿免疫科

发病部位:手/足

多发人群:20~40岁女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发凉、苍白

相关疾病: 硬皮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肌炎

相关检查:冷水试验、握拳试验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硝苯地平、硫氮卓酮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10000元)

雷诺综合征视频

更多>

雷诺综合征文章

更多>

雷诺综合症是什么病

雷诺现象是一种伴发有其他基础疾病的皮肤病,表现为受到寒冷和情绪波动时肢端小动脉痉挛,导致指、趾端皮肤苍白,继而青紫和潮红等改变。而特发性者称雷诺综合症,往往原因不明,也称为原发性雷诺现象或肢端动脉痉挛病。  雷诺综合症多发生在20~40岁的中青年女性。通常起病缓慢,病程初期为冬季间断发作,持续时间较短,随后出现遇冷刺激或情绪激动即可发作。多为对称性的双手手指均发作,足趾也可发生。发作持续时手足冰冷,有麻木感,偶尔伴有针刺样疼痛。疾病发作的典型症状是以掌指关节为界限,首先出现手指发凉、继而出现苍白、发紫、最后出现潮红。随着病程发展至疾病晚期,可出现手指背面的汗毛消失,指甲的生长变得缓慢、粗糙、甚至出现变形,皮肤则通常出现萎缩变薄,继而出现硬皮病指,指尖或甲床周围可形成溃疡,还可引起感染。  治疗方面应积极采取有效保暖措施,禁烟、饮少量酒、避免精神紧张等。症状严重应及时就诊于风湿科进行正规治疗。

作者:陈乐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阅读量: 89963

手指遇冷变白、发紫是怎么回事?

不少的女性朋友常常遇到这个问题,在用凉水洗手或情绪激动后,手指皮色突然变为苍白,继而发紫,发作常从指尖开始,常常有手指麻木,针刺感和感觉减退,持续数分钟后逐渐转为潮红,皮肤转暖,并有烧灼感,最后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这可能是雷诺氏综合征。1862年法国医生MauriceRaynaud首先报道了这种疾病,后人将其命名为雷诺氏病(Raynaud`sdisease)。目前多已把传统的雷诺病和雷诺现象归并,统称为雷诺综合症。  多见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10,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绝少超过40岁,大多数见于寒冷的地区,好发寒冷季节。  常见的病因有:  1、寒冷刺激;2、神经兴奋;3、内分泌紊乱;4、职业因素;在长期从事振动性作业的工人中间,雷诺综合征的发病率最终可高达50%。5、其他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血液粘度常增高等。  一般治疗:  注意防寒保暖,解除病人精神上顾虑,避免情绪因素影响,忌吸烟;避免应用麦角胺、β-受体阻滞剂和避孕药;明显职业原因所致者尽可能改换工种。防止手指局部创伤。约40%~60%的病人经过治疗,病情可好转。  药物治疗:  对于雷诺综合征病人除针对原发性疾病的治疗外,为缓解血管痉挛性发作常需采用药物治疗。目前,随着对雷诺综合征发作的病理过程的不断认识,药物学治疗常针对一种或几种血管痉挛的可能机制。  手术治疗:  约有80%的病人经过内科治疗可以缓解。若内科治疗无效,方可考虑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法包括: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和指(趾)神经末梢切除术。虽然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可以使40~60%的病人症状得到缓解,但其复发率较高,往往于术后2~5年复发。

作者:李春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阅读量: 74809

冬季需防“雷诺氏症”

入冬后,天气渐渐变冷,有些人会手足不温,特别是接触冷水后会出现手或足的发白发紫,并伴有发麻甚至疼痛,遇热或过段时间自行又会出现潮红和手足变热,这就是医学上所称的“雷诺氏症”,这一症状如果长此以往会症状加重而出现指端的溃烂,同时这一症状也是许多风湿病免疫病的早期表现,如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硬皮病以及血管炎等,因此,当有上述“雷诺氏症”的表现时须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雷诺氏症”又称“肢端动脉痉挛”,是因寒冷或情绪过激等刺激后出现的肢端动脉痉挛,动脉痉挛后导致手指血氧的供给不足,所以会出现手指发白发紫、麻木甚则疼痛,遇热或手温渐渐升高后动脉痉挛自行逐渐缓解,手指血氧的供给得到恢复,所以又会出现手指的潮红和变热。本病可归属中医的“血痹”、“脉痹”等病的范畴。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此时阳气弱,寒邪最甚,而寒邪具有主“收引”和“凝滞”的特性,容易引发或加重血脉的不利甚至不通,因此“雷诺氏症”容易在冬季发生或加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雷诺氏症的防护:  1、注保暖,避风寒:冬季气温低,要随时根据温度的变化恰当增添衣物,外出时可以带手套保暖双手,避免使用冷水洗漱、洗衣等,勤晒被褥,睡前可用温热水泡脚,有条件出可用干艾叶煎水泡脚以更好的达到温阳散寒的目的;  2、注重饮食调理:尽量避免食用一些生冷的和性寒的食物,适当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平时也可喝生姜红糖茶以驱散寒气,同时也可吃一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因为维生素E具用扩血管的作用,可以促进末梢循环从改善雷诺现象,如核桃仁、芝麻、瘦肉、花生、乳类、蛋类、莴苣等;  3、保持情绪的畅达平和:情绪过激也是引发雷诺氏症的重要诱因,因此保持情绪的平和顺畅也很关键,由于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大,常会引发一系列情绪问题,此时要学会缓解压力,如学会听音乐、和朋友聊聊天、适时选择短途旅行等等,中医在防病治疾病方面有“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理论,认为保持平和的心态,可以使人体气血流畅,正气存内,对于防治疾病有重要意义;  4、保证足够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人体的阳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在夜间分泌较白昼低,此时的抗病能力也下降,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特别是冬季,可以使人体正气存内,从而能够抵御外寒。  5、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和锻炼,有助于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黄帝内经》记载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在冬季运动不宜太剧烈,一般运动到身体微微汗出即可,这样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同时冬季温度低雾霾较大,晨练不宜太早,尽量不在室外运动,避免受寒。

作者:范永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阅读量: 56124

雷诺现象是怎么回事?

雷诺现象是指:当受到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及精神紧张时,手指皮肤出现苍白和紫绀,手指末梢有麻木、发凉和刺痛,皮色变潮红,则有温热和胀感,继而皮色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消失。简单点说,就是在受到寒冷等刺激后,手指皮肤由正常→苍白→青紫→潮红→正常的一个过程。  当我们发现有雷诺现象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雷诺现象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的雷诺现象病因不明确,可能与寒冷刺激、内分泌紊乱和神经兴奋有关系。继发雷诺现象是指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出现了雷诺现象。在临床工作中,继发雷诺现象常见,在风湿免疫科的临床工作中,雷诺现象就更常见了。很多风湿免疫病都常见雷诺现象。  所以,当患者出现雷诺现象的时候,需要警惕风湿免疫病的可能性,比如血管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肌炎及皮肌炎等。只有原发疾病控制好了,雷诺现象才能够缓解。  当您出现有双手遇冷变白变紫的时候,需要去风湿免疫科专科咨询,进一步明确诊断,积极治疗,防止疾病进展。

作者:龙现明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阅读量: 26078

什么是雷诺氏病?如何鉴别诊断?

1862年雷诺(Raynaud)首先描述一种疾病:寒冷或情绪激动可出现肢端皮肤颜色间歇性改变,表现为先是皮色苍白,继而转为紫绀,再转为潮红,最终恢复正常,并指出发病机理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本病可见于肢端动脉无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也可在肢端动脉有闭塞性病变时出现,同时肢端可并发对称性溃疡坏疽。以后学者都将这类疾病称之为雷诺氏病。1901年Hutchinson指出雷诺所描述的手指皮肤颜色改变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不同病因的多种疾病所共有的临床表现。Hutchinson的意见受到人们的重视。1932年Allen等建议将具有肢端皮肤颜色间歇性改变的患者,分为雷诺病和雷诺现象。两者均表现为相似的血管痉挛症状,但前者没有潜在疾病,病情较轻;而后者兼患有一种或多种其它的疾病,病情常较严重,并可出现肢端坏疽。鉴于当时免疫学进展远未达到现代医学水平,这一分类方法纯属根据临床观察提出。1957年Giffora等报道一组典型雷诺综合征发病后较长时间发现相关的疾病。1965年Tohnston等报道随访75例被认为雷诺病的患者,发现19%患有全身硬皮病。1981年Porter报道了他对10年内经治的219名雷诺综合征患者的随访结果,发现79%(155例)存在结缔组织病、动脉闭塞性疾病等原发疾病。仅29%(64例)没有发现原发疾病。经过长期研究,许多学者都认为雷诺病患者在肢端皮肤颜色改变多年以后,可出现明显的结缔组织病。因此,认为没有必要将雷诺病症再分为雷诺病和雷诺现象,而统一命名为雷诺综合征。  雷诺综合征最常见于青年女性,约占60%~90%,多继发于其他情况,如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闭塞性动脉疾病(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性闭塞性动脉炎,胸廓出口狭窄综合征),神经源性病灶,药物中毒(麦角,二甲麦角新碱,血浆蛋白异常症,粘液性水肿,原发性肺高压和创伤等)。  症状表现为手指(亦可见于足趾)端间歇性苍白和发绀,每于寒冷或情绪激动所诱发。典型的皮肤色泽的变化可有三相(苍白-发绀-发红)或为二相(发绀,发红)。该皮肤颜色变化以第四、五指较多见,很少累及大拇指,也不发生于手掌。但严重的病例可双手、双脚都可发生。疼痛不常见,但发作时常有感觉异常,长期持续的严重发作可有指端明显的疼痛,甚至发生缺血性溃疡及坏死。有些病例还可见于舌头、鼻子、耳朵等部位。  临床上根据典型的皮肤颜色改变,诊断多无困难。但有时雷诺现象需与下列情况相鉴别:  (1)动脉机械性受阻,如胸廓出口综合征,因颈肋或拐杖压迫了锁骨下动脉造成上肢远端组织的缺血症状,甚至无脉;  (2)血流成份异常,如冷球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造成血粘滞度增加,血液循环障碍;  (3)血管因药物、肿瘤(嗜铬细胞瘤、类癌综合征)而出现舒缩障碍。  这些情况可以有局部供血不足现象,但末端组织不一定有典型的顺序性颜色改变。说明详细询问病史和细微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时首先要明确诊断,找出原发病,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症状的改善,采用以中药为主的辨证治疗,配合简单的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的西药对症治疗,多有明显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则需要长期的巩固治疗。严重情况下可采用手术治疗。

作者:周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阅读量: 65280

什么是雷诺现象

雷诺现象是一种以肢体末端皮肤苍白、青紫而后潮红为特征的疾病现象。最早由Raynaud医生报道而得名。病因尚不明确,在寒冷、情绪波动以及其他诱发因素情况下容易发生,它是由于间歇性末梢小动脉痉挛、管腔狭窄引起的一种血管病理状态。在冬季,由于寒冷的刺激,好多疾病会表现出雷诺现象。  1、风湿免疫性疾病  几乎所有的结缔组织病都可伴发雷诺现象,并可出现在结缔组织疾病的其他表现之前。如系统性硬化症、混合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和干燥综合征等等。这些疾病的血管病变在早期以痉挛为主,反复发作后则引起动脉壁炎症,进而出现血栓形成和管腔闭塞,最终导致组织坏死和溃疡。  2、闭塞性动脉疾病如慢性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栓塞等。  3、神经系统疾病  包括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如视丘下肿瘤、脊髓肿瘤、脊髓炎和神经损伤等。  4、药物性因素  如麦角及其他抗痉挛剂、β-受体阻滞剂、避孕药、环孢素、重金属盐及停用硝酸甘油等。  5、职业性因素  如反复振动性损害(振动病)、小鱼际铁锤综合征(溃疡性动脉血栓)。常见于铸铁工、机械工、石工、打字员、钢琴家等。也有因动脉直接损害、冷损伤和工作中接触氯乙烯等而发生者。  6、血液系统疾病如高球蛋白血症、冷凝集素血症和冷球蛋白血症等。  7、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8、其他如慢性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和肺原性高血压等。  总之,雷诺现象常见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其中以系统性硬化症、混合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最为常见。日常生活中,如出现雷诺现象,应首先到风湿免疫科就诊,从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赵福涛 上海交通大学医在线看免费观看日本Av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院 阅读量: 47930

雷诺综合征问答

更多>

雷诺综合征医院

更多>
签约专家
雷诺综合征 推荐专家
梁美娥副主任医师

山西白求恩医院  风湿免疫科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梁美娥,山西白求恩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反应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展开
个人擅长: 多发性肌炎、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病、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