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瘤(别名:神经鞘膜瘤、雪旺鞘膜瘤)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肿瘤外科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面肌痉挛、面瘫

相关疾病: 面瘫 面神经炎 三叉神经瘤

相关检查:X线、CT检查

相关手术:面神经瘤切除术

相关药品:强力康颗粒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面神经瘤文章

更多>

头部做手术术后不再担心伤口痛了

     头部做手术术后不再担心伤口痛了   人们对手术的最大恐惧就是怕痛,其它的问题还在其次。  对于神经外科或脑外科,很多医院,很多医生都不敢在手术后强力镇痛,原因是怕掩盖病情,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从而担心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而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因此,神经外科或脑外科的病人要承受比其它科病人更多的痛苦。因为其它科早已开展了术后镇痛。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杨治权  杨治权主任基于多年的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无痛理念,在湖南省神经外科界首先实行了术后的无痛化处理。杨治权主任所带领的团队对手术的理解已达到国内超一流水准,无论是术前对病人风险的预判,术中棘手问题的处理,或者术后管理上都体现了湖南的最高水平,也是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在湖南独领风骚的标志人物之一。  实行术后镇痛后,术后病人的感觉明显好转,恢复也更快,从而赢得了广大病友的支持和称赞。

作者:杨治权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阅读量: 97857

常见颈部肿物之――臂丛神经鞘膜瘤

神经鞘膜瘤为常见神经来源良性肿瘤,表现为体表肿物,质地中等,因来源于神经鞘膜,故常常压迫神经引起神经症状,如麻木,疼痛,放射痛,触电样感觉。颈部两侧为上肢臂丛神经走行区,常常出现臂丛来源神经鞘膜瘤,表现为颈部两侧肿物,常伴上肢麻木,疼痛,无力症状,治疗上需进行臂丛神经探查肿物切除术,需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完整切除肿瘤同时需保护臂丛神经,尽量减少或避免神经损害。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手、显微外科周锤下图示颈部臂丛来源肿瘤,患者颈部肿物伴疼痛,麻木。MR检查发现颈部占位。术中探查证实颈部臂丛神经来源肿瘤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分离肿瘤,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神经功能建议专业显微外科医生处就诊。

作者:周喆刚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阅读量: 54454

面、听神经吻合术如何做?

适应症】  1、因肿瘤如颞骨、中耳及腮腺部的癌瘤切除时去除面神经过多,用端端吻合或神经移 植困难者,可立即进行与舌下神经吻合。  2、原发性面瘫长期不恢复有严重神经变性,但肌肉仍未见萎缩者。  3、用神经吻合或移植失败的长期面瘫病人,2—3年瘫痪但肌电图未有明显肌萎缩者均 可试用。因舌下神经所司口舌肌肉活动与面肌的口唇肌活动协作配合较好,比副神经和膈神 经吻合效果为好。  【术前准备】  一般根据原发肿瘤切除的准备,如长期面瘫者手术前应剃去耳周及颈部毛发,清洗皮 肤。  【麻醉方法】  一般采用局麻,如原发肿瘤切除术中进行就必然在全麻下继续进行吻合术。  【手术步骤】  1、于耳屏前1—1.5cm纵形切开沿耳垂向后作乙状切口于下颌骨下缘至下颌骨中段。  2、分离胸锁乳突肌向后,首先在乳突前内颈乳孔处找到面神经主干,于颈乳孔下切断, 将远心段翻向腮腺前上方,面神经在肿瘤切除中已经切断,应尽量多保留下远心段备用。  3、将胸锁乳突肌拉向后方,寻找颈动脉鞘,拉二腹肌向上,即可查见舌下神经横过颈外动脉向前走行,于颈内动脉表层前方可见到向下走行的舌下神经襻分支。  4、将舌下神经远心段于下颌骨下深处切断,尽量保持较长的神经段以便与面神经远段 吻合,勿使有张力。将舌下神经远心断端与面神经近心断端,用9#尼龙线作端端吻合。  5、为保留舌下神经的功能,可不切断神经,而在分支舌下神经降支之下,将神经直径1/2切成斜面,取5cm长耳大神经作架桥式移接,一端缝接在舌下神经斜切口内,一端与面神经近心断端吻合。  【术后处理】  1、术后给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2、可给维生素B1、B12等促进神经代谢药物。  3、4—6个月后,功能开始恢复,表现在口角能运动,不漏水,颊部不塞食物等,要鼓 励病人多做面部和舌的协调运动,避免产生过多的联动现象。

作者:张明山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阅读量: 76118

切除巨大食管神经鞘膜瘤

近日,我们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成功切除1例颈、胸段巨大食管良性肿瘤。患者为49岁女性,因间断吞咽梗阻4月入院。胸部CT及胃镜检查诊断为食管良性肿瘤,大小约11.1cm×5.5cm×5.2cm,气管明显受压(图1)。因肿瘤大,横跨颈胸段食管,采用传统手术切口均难以切除。我们决定采用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切除肿瘤,由周景海副教授负责主刀完成。术中见食管肿瘤上自左侧颈部,横跨胸廓入口,延伸至气管分叉水平,与心脏大血管关系紧密。切开心包,游离心脏大血管,向上牵引左无名静脉及头臂动脉干,向右牵开上腔静脉,向左牵拉主动脉弓。显露食管肿瘤,切开食管肌层,将肿瘤完整摘除(图2)。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提示:食管神经鞘膜瘤。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已恢复正常饮食。  食管良性肿瘤少见,多为食管平滑肌瘤,神经鞘膜瘤罕见。外科切除是唯一治疗方法,手术径路包括左胸、右胸及颈部切口,本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切除颈胸部巨大食管良性肿瘤,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为食管肿瘤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术径路。

作者:周景海 重庆大坪医院 阅读量: 73905

功能神经外科简介

在神经外科领域,功能神经外科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史前人类已经开始使用环钻术驱走魔鬼、幽灵或使超自然要素远离头脑,在希波克拉底时代,希波克拉底用环钻治疗颅骨骨折、癫痫、失明和头痛,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麻醉和无菌技术,他们不能开展颅内手术。直到19世纪三大发明,即麻醉术、无菌术以及脑定位术出现之后,人们才能开展颅内手术,神经外科从此进入了自由、广阔、竞争的天地。  以帕金森氏病为例,我们回顾一下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历程。20世纪30年代,Russel Meyer开展了基底节开放手术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开创了神经外科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新纪元,20世纪50年代人用立体定向仪问世,Spiegel等介绍了脑立体定向技术,使基底节手术更为安全,十分准确。从那时起脑立体定向苍白球手术成为治疗帕金森氏病的唯一方法。60年代左旋多巴问世,替代了手术,手术治疗帕金森氏病几乎处于停顿。80年代脑立体定向出现了第二次突破,Brown发明了定向框架,与CT/MRI共同配准,加上帕金森氏病的病理生理奥秘进一步揭晓,神经外科医生东山再起,当前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手术方法不是定向苍白球(Gpi)切开,便是丘脑(Vim)切开,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也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许多大中型医院已经开展了DBS术治疗帕金森氏病。  同样是20世纪,精神外科、癫痫外科、顽固性疼痛、扭转痉挛等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也得以突飞猛进,20世纪10年代又称为“脑的十年”,这得益于神经生理学,神经影像学,神经麻醉学,以及医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大力支持,功能神经外科医生运用这些现代化成果,如虎添翼,学术和医疗水平更上一层楼。功能神经外科虽然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进步,并且堪称日新月异,然而,可能多数非医疗界的朋友甚至有些基层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对功能神经外科还是知之甚少,那么,什么是功能神经外科?她包括哪些治疗范畴呢?我在这里来一个简单介绍。  功能神经外科的定义:采用手术的方法修正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医学分支是为功能神经外科学(Functional Neurosurgery),早期亦称生理神经外科学(Physiologic Neurosurgery),或应用神经生理学(Applied Neurophysiology)。手术针对特定的神经根、神经通路或神经元群,旨在有意识地改变其病理过程,重建神经组织的正常功能。  功能神经外科的治疗范畴:  ①运动障碍病(movement disorders):曾被称为锥体外系疾病(extrapyramidal diseases),是基底节区病变导致的以运动功能紊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群。帕金森病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还包括原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舞蹈症和抽动秽语综合征等。从影响运动功能的角度,脑瘫也可归为此类。  ②癫痫病(epilepsy):发作是癫痫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发作时的表现广泛影响精神、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发作间期可完全正常。依致痫灶解剖位置的不同可分为颞叶癫痫、额叶癫痫、顶枕叶癫痫和一些癫痫综合征等。  ③疼痛(pain):常常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有些亦可单独称病。外科手术治疗的是那些慢性的顽固性疼痛。典型的如带状疱疹神经痛、幻肢痛、截肢痛、丘脑痛、盆腔痛、腹腔痛、胸腔痛、腰背痛以及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面肌痉挛是个例外,除少数伴随三叉神经痛的面肌痉挛患者外,不应该包括在疼痛的范畴之内,但由于与三叉神经的治疗一样,微血管减压手术有效,故常常放在一起讨论。  ④精神紊乱(mental disorders):手术方法治疗精神疾患的历史可以追溯上百年,很多的努力放在了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上。氯丙嗪的出现使人们放弃了这种高致残率的手术,近些年来,尽管手术技术的进步使严重并发症的威胁越来越小,但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的手术疗效极其有限,比较肯定的手术适应症是焦虑症、强迫症和抑郁症。

作者:高进喜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 阅读量: 96181

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抽搐又称面肌痉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颅神经功能性疾病。表现为半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多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开始多为眼角抽搐,逐渐缓慢的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部分,嘴角的抽搐最易被人注意,尤其是在社交场合,与人交谈被人注意时,发作更加厉害,给人以挤眉弄眼的感觉,而病人本人却苦不堪言。  本病为缓慢进展的疾病,不会自然好转,如不给予治疗,部分病例晚期因面肌瘫痪而抽搐停止。  究其发病原因,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面肌抽搐两类,前者多由肿瘤、炎症等因素引起,所占比例很小,更多的是原发性面肌抽搐,其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面神经根部周围的颅内血管逐渐变长迂曲,血管搏动压迫面神经根部,导致其局部脱髓鞘,神经冲动异常发放,造成所支配的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就如同电线外皮破损造成短路漏电一般。  此类疾病发病率很高,传统的治疗办法也很多,如口服镇静药物、贴膏药、针灸、理疗、封闭等,效果均较差。有些封闭治疗虽然见效,但却是以牺牲病人面神经功能为代价,造成面神经损害,可见到该类病人治疗后面肌部分瘫痪,部分仍在抽动。  目前,公认有效的办法有两种:一是肉毒素A(BTX-A)局部注射,是将一种生物毒素注射于眼角、嘴角等轮匝肌上,造成神经-肌肉接头神经传导减弱,面肌停止抽搐。这种方法优点是无创伤,花费较少,副作用少;缺点是不能持久,3-4个月后复发,需要再次注射肉毒素A,有的病人注射剂量不易掌握,量大时面瘫,量小时效果差。  另一种办法是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它是真正针对病因的治疗办法,手术是在病人病侧耳后做一小切口,颅骨钻一小孔进入颅内,在面神经根部找到压迫面神经的血管,多是小脑前下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的分支。将其轻轻推离面神经根,并在其间垫上Teflon棉絮,将其彻底隔离开,使其不再压迫面神经根,手术即告结束。  此种手术时间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效果立竿见影,可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有效率达95%-97%以上,复发率很低,副作用也很小,是目前治疗该种疾病最好的办法。

作者:梁庆华 河南省人民医院 阅读量: 93056

面神经瘤问答

更多>

面神经瘤医院

更多>
推荐专家
有来医生主任医师

有来医生健康科普平台  全科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有来医生推出的“有来微视”是一档原创健康科普视频栏目,以医生视频说教为主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目前与全国顶级三甲医院上千名副主任级以上权威医生合作,本着“科学、专业、权威、谨慎”的态度,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将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和移动互联完美结合,向大众传播健康生活知识及资讯,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健康如此简单!“有... 展开
个人擅长: 向大众传播健康生活知识及资讯,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健康如此简单!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