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挂号科室: 心理科
发病部位:精神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焦虑、抑郁
相关检查:心理方面检查
相关手术:无
相关药品:安定、氯氮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对城市生活不适应的农村老太太――适应障碍个案。 儿子在城里工作,最近买了楼房。小夫妻为了孝敬老人,将远在农村的母亲接到家里住。老太太刚开始还很高兴,很快烦恼就接踵而至。先是生活不习惯,比如乘电梯,因为不识字,学了一个星期才会;比如锁门,总怕锁不好,而在老家农村,是不需要锁门的。二是白天孩子上班后,自己独自在家, 附近没有熟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很寂寞。三是怕做的饭菜不合儿媳口味,儿媳又不说,时间长了影响儿媳健康。慢慢地,老太太开始睡不着觉,不愿说话,连电视都不想看,怏怏不乐,忧心忡忡,神不守舍,甚至有一次差点走失。经过仔细询问,老太太的病情达不到抑郁症的程度,诊断为适应障碍。
作者:田成华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阅读量: 45183
由于癫痫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耻辱感,受人歧视,觉得低人一等,回避与他人交往或者是产生敌对心理、易激惹、情绪不稳定,这样很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造成人际关系不良和职业适应性障碍,对工作、学习、生活造成影响。 而癫痫治疗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患者职业适应不良,所以出现一系列的经济适应问题。癫痫发作是突发突止的形式,而癫痫患者一般对发作都有一定的恐惧心理,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癫痫发作,然而癫痫的发作很难控制,对癫痫的发作存在一定的适应障碍。
作者:李学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13326
适应障碍 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病程往往较长,但一般不超过 6个月。通常在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 1个月内起病。随着事过境迁,刺激的消除或者经过调整形成了新的适应,精神障碍随之缓解。 一、症状标准: 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如移民、出国、入伍、退休等); 2、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3、以忧虑、烦恼、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至少有下列 1项: (1)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如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 (2)及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 4、存在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包括妄想和幻觉)、神经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或品行障碍的各种症状,但不符合上述障碍的诊断标准。 二、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三、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发生后 1个月内,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 1个月。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 6个月。 四、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以及品行障碍等。 适应障碍突出症状用第 4位编码表示: 短期抑郁反应 1、符合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 2、抑郁为主的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发生后 1个月内,符合症状标准尚不足 1个月。 中期抑郁反应 1、符合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 2、抑郁为主的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发生后 1个月内,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 1个月,但持续不到半年。 长期抑郁反应 1、符合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 2、抑郁为主的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发生后 1个月内,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半年,但持续不到 2年。 其它恶劣心境为主的适应障碍 1、符合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 2、主要症状为除抑郁以外的其它恶劣情绪,如焦虑、烦恼、紧张,及愤怒等; 3、排除其它以焦虑或抑郁为主要症状的特定诊断。 混合性焦虑抑郁反应 1、符合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 2、主要症状为混合性焦虑抑郁情绪障碍。 品行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 1、符合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 2、主要症状为品行障碍或行为问题,如悲伤反应导致的攻击或反社会行为等。 心境和品行混合性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 1、符合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 2、主要症状为恶劣情绪与品行障碍的混合状态。
作者:何鸣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阅读量: 66077
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按主要精神症状可分以下类型: 1、以情绪低落、忧伤易哭、悲观绝望等为主的抑郁型(严重者可出现自杀行为),或以焦虑、烦恼、害怕、敏感多疑、紧张颤抖、愿向别人倾诉痛苦等为主的焦虑型;2、以逃学、矿工、斗殴、粗暴、破坏公物、目无法纪和反社会行为等为主的品行障碍型;以孤独、离群、不参加社会活动、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为主的行为退缩型;以影响学习或工作,效率下降(成绩不佳)为主的工作学习能力减弱型。 3、但许多病人出现的症状是综合性的。如一个少年和亲人分离后,表现为抑郁、易怒、不知所措和暴力行为、则根据其突出症状分型,假如无突出症状则为混合型。病人也常伴有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食欲不佳等。 4、起病通常在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 1个月之内,除长期的抑郁性反应外,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6个月。
作者:许国安 泉州市第三医院 阅读量: 29359
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不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病程往往较长,但一般不超过6个月。通常在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个月内起病。随着事过增迁,刺激的消除或者以过调整形成了新的适度,精神障碍随之缓解。 症状标准: 1 、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如移民、出国、入伍、退休等); 2 、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3 、以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至少有下列1项: ① 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如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 ② 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 4、 存在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包括妄想和幻觉)、神经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或品行障碍和各种症状,但不符合上述障碍的诊断标准。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发生后1个月内,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1个月。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以及品行障碍等。
作者:黄兴兵 广州市脑科医院 阅读量: 11223
某大专院校曾传出一条使人十分震惊的消息:一位刚进校不几天学生跳楼自杀了!孩子自杀的原因令人吃惊的简单:天气炎热,学校没有空调。然而,从医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学校生活条件差只能说是孩子自杀的表面原因,如果在事前及时对这个孩子进行心理检查,是可以发现他的心理问题,及时干预,挽救他的生命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民已进入高心理负荷时代,而且这种“灰色心理”越来越逼近孩子。根据目前我国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的一些调查,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大学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反映在适应不良、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忧郁和偏执等五个方面,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适应障碍。例如:小李在家被父母捧为掌上明珠,她想象中的大学生宿舍是宽敞而舒适,带有浴室和卫生间,还有洗衣机。入校后,她才发现大学生活其实很艰苦,凡事要靠自己。由于她在家只知读书学习,既不会洗衣服,又不善与人交往,最后因适应障碍出现失眠、焦虑、忧郁等症状,不得不离校休学。大学生活对于新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现实情况和他们的想象有出入,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在适应新环境中会有困难,有一些坎儿迈不过去就会成为心理问题。 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有社会、家庭、自身等各方面的原因,但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二是心理承受能力差;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差。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进入大学后,新生应该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勇敢地面对困难,在新的环境中锻炼自己,逐步建立自信,合理安排生活,锻炼自己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心理问题则不要讳疾忌医,应该及时找心理医生咨询、倾诉、寻求帮助。
作者:刘学军 湖南省脑科医院 阅读量: 23706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