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别名:老茧)
挂号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手/足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局限性角质板呈蜡黄色
相关检查:组织病理检查
相关手术:胼胝切除术
相关药品:头孢曲松钠、奥硝唑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患者出现虎口有硬皮有点像老茧的情况,可能是胼胝、慢性湿疹,还有可能是牛皮癣、手癣等问题。因个体差异较大,建议患者积极前往医院就诊,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1、胼胝:胼胝主要是长期机械刺激引起,如摩擦、压迫等,患者可能会出现虎口有硬皮有点像老茧的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水杨酸软膏或尿素软膏等治疗;2、慢性湿疹:慢性湿疹可能是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因素引起,患者可能出现虎口有硬皮有点像老茧的症状。可以遵医嘱涂抹糠酸莫米松乳膏或地奈德乳膏等药物治疗;3、牛皮癣:虎口有硬皮有点像老茧可能为牛皮癣,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伴随出现红斑上面覆有鳞屑的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1%治疗,也可以通过做窄谱UVB光疗治疗;4、手癣:虎口有硬皮有点像老茧可能为手癣,主要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可能伴随出现水疱、脱屑等症状,可以遵医嘱涂抹克霉唑乳膏或者酮康唑乳膏治疗,也可以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伊曲康唑胶囊以及氟康唑胶囊等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持手部皮肤的清洁与干燥,还需避免抓挠和撕裂皮肤,以免出现损伤,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作者:李捷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阅读量: 5328
患者脚底板出现硬疙瘩,需先了解病因,再进行治疗。首先考虑是否存在鞋袜不合适、长期运动摩擦、挤压而形成的茧子(即胼胝),或是鸡眼的可能。其次考虑是由于脚底板受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而形成的跖疣,导致患者脚底板出现硬疙瘩。对于不同疾病形成的硬疙瘩,有不同的治疗措施:1、胼胝:若患者脚底板的硬疙瘩为蜡黄色,呈现出扁平或稍隆起的局限性角质肥厚斑块,触摸时感到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边界模糊时,需考虑存在胼胝的可能。症状不明显时可不接受治疗,通过减少摩擦、选择舒适的鞋袜以后,多数可自愈。较厚的胼胝可先用热水浸泡,待变软后用刀削去,也可外部涂抹水杨酸软膏、维A酸乳膏等,帮助角质剥脱,缓解脚底硬疙瘩;2、鸡眼:若患者脚底板的硬疙瘩表现为黄豆大小或更大,表面光滑与皮面平或稍隆起,尖端呈楔状,且外周有一圈透明的淡黄色环时,则考虑为鸡眼的可能。患者可使用鸡眼膏或水杨酸软膏、尿素软膏局部涂抹,并用热水泡脚,待角质软化后刮去即可;3、跖疣:跖疣的典型症状为角化性淡黄或褐黄色胼胝样斑块或扁平丘疹,且表面粗糙不平、中央微凹、边缘绕以增厚的角质环,按压时可产生疼痛。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局部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液氮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其中药物主要有氟尿嘧啶乳膏、水杨酸软膏、鸦胆子仁捣碎外用等,注意这类药物均有一定的腐蚀性,应用时应注意保护疣体周围皮肤。一般情况下,胼胝和鸡眼无需就医治疗,仅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无法行走时可就医进行手术切除,而跖疣需要就医治疗,经过对症治疗后,硬疙瘩即可消失。
作者:许静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阅读量: 6691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出现脚干,脚裂的现象,今天就向你介绍一个行之有效,又价廉物美的偏方:艾叶+红花取艾叶500克,红花100克。平均分为20份,每日1份(加食醋100克,花椒20粒,食盐2勺),用纱布包裹加水煮开---用水量为漫到脚踝处即可,趁热泡脚,以15--30分钟为限。 本方既可以去除脚上的坏死老皮、老茧、冻疮、裂口、灰指甲、脚癣以及多年不愈的鸡眼等。
作者:杨雁鸿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阅读量: 65715
胼胝体动静脉畸形属于脑深部AVM,是指位于纵裂内胼胝体周围的AVM,发生率较低,国内外报道不多。由于这种畸形团位置深在,供血动脉长,流量较低,栓塞治疗有较高的难度;而手术治疗又有显露困难、对技术要求较高等特点。
作者:张永力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阅读量: 88883
足部是人体负重最大的组织,承受着人体的全部重量,只有细心呵护我们的双足,才能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双脚出现皮肤增厚的小块,经常伴有疼痛,毛病不大,但带来得问题,有时经过冷冻激光甚至手术仍反复发作,甚至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下面我简单讲下它们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首先说下胼胝体,其实胼胝体就是我们俗称的“老茧子”,它是因为局部压迫、摩擦等机械刺激所致的足底局限性角化过度,但比起鸡眼来,它的面积更大、更弥漫,呈淡黄色、半透明,而且没有中心核。常常由于不合脚的鞋或足底变形引起特别是足部的拇指外翻,走路后会引起疼痛。换双合适的鞋后,一小部分的胼胝会自然消失。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将双足底泡软后用小刀削除或角质溶解药得以治疗。还有就是有拇指外翻的患者最好进行微创术,只有纠正了拇指外翻胼胝体才能彻底治愈。 下面说说跖疣,人们常常把跖疣与鸡眼混淆,在应用鸡眼膏无效,足底的小硬块复发或越长越多时,才到医院就诊。跖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某些型感染引起,可以出现在足底任何部位,有时单独存在,有时呈簇状,多个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跖疣实际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长在脚上的瘊子,用剪刀削去外表坚硬的角质层后,跖疣表面可清楚的看到多个针尖大小的小黑点。这是由于真皮乳头的小血管破裂所致。而鸡眼削去表面的角质后,有清晰的角质核心。通过这一点,就会很容易区分开跖疣与鸡眼了。跖疣受压内陷还会引起疼痛。治疗上通常选用冷冻、疣体注射药物或外用角质溶解药等方法,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保证疣不复发。跖疣因为是病毒引起可以自体传染或传染给他人。 鸡眼:鸡眼是局限性、角质化、圆锥形的增厚物。圆锥的基底部在足部皮肤表面,尖朝向内,并压迫感觉神经,产生疼痛。通常出现于摩擦或受压处,不合适的鞋,尤其是近几年在女性中流行的尖头高跟皮鞋,使鸡眼的发病率大大增加。治疗上,首先要矫正穿鞋,减少压迫。自行贴鸡眼膏多数情况下只能把圆锥的底部去除,而鸡眼内的中心核及尖端仍然存在,常不能治愈。 综上所述胼胝体跖疣鸡眼虽说是小病但临床疼痛使他们的共同特点,往往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
作者:孙保和 威海市妇幼保健院 阅读量: 87063
摘要】目的 为临床开展神经内镜下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例成人尸头标本经纵裂胼胝体前部侧脑室入路在神经内镜下观察侧脑室、第三脑室结构并测量数据。结果 (1)胼胝体厚度(6.1±1.2)mm,室间孔长、宽径为(5.6±1.4)mm、(3.0±1.6)mm,中间块长、宽径(6.3±1.8)mm、(3.4±1.2)mm;(2)冠状缝前5cm引流静脉很少;(3)用不同角度的神经内镜观察侧脑室前角、侧脑室体部及室间孔的Y形结构,且可以通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进行较好的暴露和观察;(4)胼胝体切开1.5cm,硬质内镜操作空间和观察范围受限,胼胝体切开2.0cm时,适合神经内镜操作和观察。结论 经纵裂胼胝体前部侧脑室入路按生理间隙进入,操作距离短,内镜直接指向室间孔,可同时显露对侧脑室,是处理双侧脑室、室间孔区及第三脑室病变的理想入路。无锡市中医院外科吴春富 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发展,神经内镜在脑室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日益发挥出其重要作用。但由于神经内镜本身存在着如视野狭小、镜下结构变形、层次感不清等不足,本研究通过神经内镜下经纵裂胼胝体侧脑室入路对脑室系统进行观察,掌握内镜下的脑室解剖结构特点、重要解剖标志,为神经内镜经纵裂胼胝体前部侧脑室入路治疗脑室病变提供局部应用解剖学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0%福尔马林固定的陈旧性湿性成年尸头8例,男7例,女1例,新鲜尸头2例,男1例,女1例。所有尸头无明显脑室扩大或缩小,无明显畸形或占位性病变。所有尸头分别经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和颈内静脉灌注红色、蓝色乳胶。 1.2解剖工具 德国蛇牌硬质脑室镜,附件有冷光源、彩色电视监视器、摄录像系统等,尸头灌注和测量所用器材,常规显微手术器械。 1.3方法 将尸头标本按手术入路固定于头架上,用甲紫标出切口。本组切口内侧缘沿矢状线进行,后缘在冠状缝后1~1.5 cm,外侧缘在颞顶部,皮瓣翻向额部。内侧钻2孔位于中线上,中线暴露部分矢状窦,骨瓣开颅并翻向颞侧,大小约5cm×7 cm,硬脑膜不全剪开,基底翻折向矢状窦(图1),记录冠状缝前引流静脉的数量。以下步骤在神经内镜下进行操作,切断冠矢点前方的回流静脉,牵开右侧大脑半球。游离两侧的胼周动脉,即看到白色的胼胝体。严格沿外耳道与冠状缝假想连线与胼胝体相交处为中心纵行切开胼胝体,分别切开胼胝体1.5cm、2cm,进入左、右侧脑室并经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进行神经内镜观察及操作范围的对比,记录神经内镜下重要解剖学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沿眉弓与枕外隆凸上1 cm连线锯开,去除颅盖骨、硬脑膜及大脑镰;用刀片沿中线切开并显露第三脑室,对脑室内的解剖结构进行解剖学观测。 2 结 果 2.1大体观察 本组切开硬脑膜瓣后(图1A),冠状缝前5cm内见回流到上矢状窦的大脑上静脉,有1支者5例,两支者1例,无静脉回流者4例。 2.2神经内镜解剖观察 切断冠矢点前方的回流静脉,牵开右侧大脑半球,见胼缘动脉走行于扣带沟中,下方为扣带回,紧贴大脑镰。再向下分离,见到表面光滑的白色胼胝体及同侧的胼周动脉,大脑镰下缘打开蛛网膜,充分显露两侧胼周动脉(图1B)。10例中有7例双侧胼周动脉发育对称,3例一侧胼周动脉发育良好,一侧胼周动脉发育细小,其中有4例两侧胼周动脉间有横向交通支。切断这些分支,在两侧胼周动脉正中间,沿外耳道与冠状缝假想连线与胼胝体相交处为中心纵行切开胼胝体,切口分别为1.5cm、2.0cm,以了解神经内镜的观察范围。用脑压板向一侧牵开胼胝体后固定(图1C ),10例中有4例进入到透明隔间腔(第五脑室),有2例进入左侧脑室,4例进入右侧脑室(图2A)。进入透明隔间腔见两侧均为菲薄组织膜,向左右切开即进入两侧脑室。如果进入一侧脑室,只需切开透明隔即可进入到对侧脑室。胼胝体切开1.5cm,硬质内窥镜可进入一侧脑室,切开透明隔可进入对侧脑室,均可观察侧脑室前角和体部(图2B),沿脉络丛向前尚能通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但对第三脑室后部显示不清。胼胝体切开2.0cm,内镜经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依次观察到中间块前缘、前联合,切断中间块可观察终板、视交叉隐窝、漏斗隐窝、乳头体、导水管上口(图2C)。本组10例中8例标本出现中间块,其中1例中间块较大内镜推进较困难。 2.3,胼胝体、中间块及室间孔解剖学数据测量 根据神经内镜经纵裂胼胝体前部侧脑室入路手术的特点,对胼胝体、中间块及室间孔进行解剖测量,为临床手术提供帮助。胼胝体厚度6.1±1.2mm,室间孔长径5.6±1.4mm,室间孔宽径3.0±1.6mm,中间块长径6.3±1.8mm,中间块宽径3.4±1.2mm。 3 讨 论 纵裂胼胝体前部侧脑室入路在显微神经外科应用广泛。Yasargil[1]认为该入路优点有无需切开皮层,避免脑损伤及癫痫灶的产生;解剖标志清楚,路径短,不受脑室大小影响;兼顾两侧脑室病变。Asgari等[2]对经胼胝体入路的骨窗、胼胝体切口位置及大小做了粗略研究,朱玉辐等[3]对标准经纵裂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的适用范围、特征作了详细分析,为临床开展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手术提供了依据,但个体化要求高。神经内镜经纵裂胼胝体前部侧脑室入路在处理双侧脑室病变的独特优势更需内镜医师掌握该手术入路的解剖,精湛的内镜局部解剖学基础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单纯神经内镜下模拟纵裂胼胝体前部侧脑室入路,改变胼胝体前部切口大小及测量重要解剖学数据,比较神经内镜在侧脑室,特别在第三脑室内操作范围,为该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 3.1冠状缝前引流静脉、胼周动脉对神经内镜操作的影响 冠状缝前引流静脉数目及粗细是经胼胝体前部侧脑室入路手术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组冠状缝前5cm内引流静脉很少,与Winkler等[4]报道冠状缝前5cm几乎无引流静脉一致。但如出现引流静脉靠前且粗大,影响对大脑半球的牵开和手术野的显露,此时应将切口作相应调整,必要时采取对侧骨窗进行手术操作,以避开重要引流静脉的阻挡。如室间孔区或双侧脑室肿瘤,术前行MRI增强矢状位扫描明确引流血管数目及大小,以便制定最合适手术切口。Woiciechowsky等[5]尸体解剖中观察到66.0%的标本中存在两条相等大小的胼周动脉,3.7%只有一条胼周动脉,其他存在不等大的两条胼周动脉,与本组解剖结果相近。本组解剖胼周动脉发现,40%出现交通支,在临床工作中单纯神经内镜下切断交通支,仔细解剖分离出变异的胼周动脉。 3.2胼胝体前部切口大小、室间孔及中间块大小对神经内镜操作范围的影响 在骨窗大小相对固定情况下,进入侧脑室后推进内镜,仔细辨认侧脑室的解剖学结构,室间孔位置、脉络丛和丘纹静脉的走向判断内镜进入部位。术中根据丘纹静脉与脉络丛的关系判断进入左侧还是右侧脑室,丘纹静脉位于脉络丛右侧则内镜进入右侧脑室。进入一侧脑室,只需切开透明隔即可进入到对侧脑室,在临床手术中切开透明隔或进行造瘘应选择在无血管区进行[6]。胼胝体前部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的显著不同是骨窗大小对手术操作影响小。但内镜进入第三脑室受胼胝体切口部位及大小、室间孔大小影响较大,中间块大小明显影响内镜在第三脑室内的操作范围。本组10例中8例标本出现中间块,中间块在正常成人中存在率76%[7] 。 胼胝体切开1.5cm,硬质内窥镜可进入一侧脑室,切开透明隔可进入对侧脑室,均可观察侧脑室前角和体部。本组室间孔测量变异较大,因此室间孔大小对神经内镜手术有明显的影响。当室间孔较大时,通过改变内镜角度,尚能通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当室间孔较小常需切断同侧穹隆柱, 但因中间块大小常影响第三脑室后部结构显露。也可通过打开穹隆和脉络丛间的室管膜和脉络组织而不切断穹隆柱等方法扩大室间孔,以利于内镜进入第三脑室[8]。 胼胝体切开2.0cm, 内镜操作角度更大,内镜可直接指向室间孔。当室间孔较大,中间块较小或缺如时,神经内镜多能通过不同角度镜显露第三脑室下部及中间块后方,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若中间块较大时,其与前联合与第三脑室顶间距往往较小,即使切断同侧穹隆柱,内镜显露第三脑室下部及中间块后方结构较为困难,在临床手术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镜在第三脑室内操作。因此胼胝体切开1.5cm,即能进行双侧脑室手术,但在第三脑室内镜手术操作明显受限。胼胝体切开2.0cm,神经内镜操作空间明显提高。Winkler等[9]认为胼胝体体部纵形切开2.0cm,对双侧大脑半球信息传递不产生明显影响。本组解剖学测得胼胝体厚度(6.1±1.2)mm,符合胼胝体厚度在正常成人尸体标本上测得结果[9]。 3.3 神经内镜经纵裂胼胝体前部侧脑室入路的临床意义 经纵裂胼胝体前部侧脑室入路利用了大脑纵裂这一自然裂隙,切开胼胝体即可进入侧脑室内,可以观察到双侧室间孔,无论脑室的大小如何,均不影响手术操作,是神经内镜下处理双侧脑室病变、透明隔区及第三脑室病变的理想入路,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图1 A:手术切口 B:胼周动脉 C:两侧脑室 Fig.1 A:operation incision;B:pericallosa artery;C: double lateral ventricles 图2 神经内镜下相关结构 A:侧脑室内结构,室间孔、透明隔、丘脑纹状体静脉及侧脑室脉络丛 B:侧脑室体部、脉络丛 C:第三脑室底结构 Fig.2 Related anatomical structures by neuroendoscropy A:Structures in lateral ventricle, Monro foramen, septum pellucidum,vena thalamostriata, choroids plexus; B: The body of the lateral ventricle, choroids plexus; C:The floor of the third ventricle
作者:吴春富 无锡市中医医院 阅读量: 75260
陈少君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皮肤科
"脚底板如果前半部出现发黄、发硬考虑可能是胼胝,俗称老茧。胼胝是皮肤长期受压迫和摩擦而引起的手、足皮肤局部扁平角质增生。这种胼胝一般...
刘洪君 副主任医师
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皮肤科
脚上的老皮主要是因为长期摩擦,挤压,刺激以后形成的角质层,增厚性自身保护性皮肤改变,出现这种情况,建议选择更换一双舒服的鞋子,然后可...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