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别名:大肠息肉)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下腹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有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便血、大便带血、黏液血便

相关疾病: 肠炎 肠息肉 肠疾病

相关检查:X线钡餐、内镜检查

相关手术:直肠息肉切除术

相关药品:头孢曲松钠、奥硝唑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直肠息肉视频

更多>

直肠息肉文章

更多>

45岁男性直肠息肉,肠镜下电凝、电切除术解决烦恼!

(声明:本文内容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以下内容里相关的信息进行处理)摘要:直肠息肉多分布在直肠下端,是直肠黏膜上的息肉,患者因大便带淡红色血就诊,门诊检查不能判断出便血的原因,因此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息肉,给予肠镜下电凝、电切除术同时辅助药物治疗,治疗后,便血症状消失,治疗效果良好,顺利出院。【基本信息】男、45岁【疾病类型】直肠息肉【就诊医院】鹤岗市人民医院【就诊时间】2022年3月8日【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肠镜下电凝、电切除术)+药物治疗(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注射用血凝酶、云南白药胶囊)【治疗周期】住院治疗4天,随访3个月【治疗效果】便血症状消失,治疗效果良好,顺利出院一、初次面诊患者自述:近半个月上厕所大便表面有淡红色的血。进一步追问病史后得知,患者大便成形,每天晨起排便,无腹痛及腹胀,身体未见消瘦。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血糖控制良好。门诊给予患者肛门指检:肛管直肠末端未触及肿物,指套退出未见染脓及染血。肛门镜显示:内痔黏膜光滑,未见出血点。便常规提示:便潜血阳性。与患者沟通,麻醉下行肠镜检查,发现距离肛门约10cm处有一亚蒂息肉,约0.3x0.6cm大小,表面血染,其余肠管未见异常,后又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初步诊断为直肠息肉。(大便常规)二、治疗经过发现直肠息肉后,向家属告知直肠息肉有一定几率癌变,治疗上建议肠镜下切除,家属同意后,给予患者肠镜下电凝、电切除术。整个操作过程顺利,没有发生肠道出血及穿孔等意外,患者随即办理住院。住院后,给予患者禁食2天,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生理盐水等进行补液营养支持,使用注射用血凝酶进行止血对症治疗并监测血糖。2天后,患者恢复进食,停止补液。住院后第4天,患者已正常饮食,随即出院,嘱患者继续口服云南白药胶囊2周,防止肠道迟发性出血。出院后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肠镜,防止直肠息肉再次生长。三、治疗效果这是一例直肠息肉患者,肠镜检查时给予电凝、电切除治疗,治疗时没有发生肠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也没有发生肠道迟发性出血,住院4天康复出院,出院后患者不再有便血症状,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治疗过程也是安全的,没有发生麻醉意外,也没有因为患者有糖尿病而出现低血糖反应,最终痊愈出院。综上,患者就诊时主诉症状消失,治疗效果良好,顺利出院,患者及家属对于治疗效果十分满意。四、注意事项很高兴经过治疗患者的便血症状消失,患者在直肠息肉切除后要注意有无腹痛及便血情况,如果出现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因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患者以及家属应留意患者的表现,出现流汗、头晕、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时及时就诊,日常准备一些糖块或者糖水预防低血糖反应。术后,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创面撕裂出血,甚至肠道穿孔。饮食上,可以进食后,早期可食用流食、容易消化的食物,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此外,需要注意2周内不要吃具有活血作用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等。五、个人感悟 患者出现便血症状后,还是比较重视的,没有自行用药治疗,及时来医院就诊,经肠镜检查后确诊为直肠息肉,经镜下治疗得以痊愈,避免了直肠息肉发展为直肠癌的恶果,这说明了及时诊断、治疗的重要性。对于患者而言,不要以为切除后就置之不理,还是要定期复查肠镜,进而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直肠息肉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等,结合患者的特点,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肠镜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其发展为恶性肿瘤。

作者:万晓东 鹤岗市人民医院 阅读量: 4231

肛门附近长了个硬包碰着有点痛

肛门附近长了个硬包碰着有点痛一般是由于血栓性外痔、肛周脓肿、直肠息肉、直肠脱垂、肛管癌、肛门癌等疾病引起,此类患者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肛肠科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相关治疗。1、血栓性外痔:是比较常见的肛肠科疾病,主要是由于肛门部位血管破裂,血液溢出血管外,从而形成血栓在皮下隆起,表现为肛门处硬包,可伴有突发性疼痛。一般血栓性外痔多采用血栓剥离术进行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治愈疾病;2、肛周脓肿:是由于肛门旁腺体被堵塞后发生感染,并向肛门或直肠周围组织间隙蔓延,进而形成脓肿,好发于肛门周围,此类患者可能会出现肛门压痛、硬包、红肿等不适症状。肛周脓肿可通过手术进行切开引流,一般短期内即可缓解;3、直肠息肉:主要是由于直肠内部分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直肠黏膜出现赘生物,当这些赘生物脱出时,可在肛门周围出现硬包。对于体积较小的硬包可切除进行治疗,对于体积较大的硬包可通过内镜下圈套摘除进行治疗;4、直肠脱垂:主要是由于盆底组织薄弱、腹压增加等多种因素导致肛门肿物脱垂,进而表现为肛门周围出现硬包。可嘱患者抬高臀部,呈俯卧位,医?会涂抹?蜡油等润滑剂,并轻轻按摩肛?周围,?脱垂肠管顶端向肛?内均匀??,直?脱垂直肠还纳。手法复位效果不佳者可使用硬化剂注射或黏膜切除进行治疗;5、肛管癌:由于感染或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肛管周围出现肿瘤,当肿瘤浸润到肛门时,可表现为肛门周围硬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化疗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氟尿嘧啶、丝裂霉素等,但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检测血常规及肝功能,以免出现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此外,癌变范围不大、不延及肛门内的肿瘤,可行局部切除术,侵犯肛管时可行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性切除术;6、肛门癌:常以肛门为中心,出现于齿状线下方的肛缘外,通常为直径约为6厘米的圆形肿瘤,可能是由于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刺激导致肛门处形成硬包,对于中、后期的肛门癌患者可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有关肛门癌的治疗,一般采用化疗、放疗,主要是丝裂霉素、卡培他滨与放疗同步给予。对于部分患者可能还需要通过外科手术进行局部切除。

作者:郑丽华 中日友好医院 阅读量: 5696

感觉肛门堵着拉屎很细

感觉肛门堵着大便很细多是肛肠系统疾病导致的,一般常见于肠道梗阻、溃疡性肠结核、直肠息肉、直肠癌、肛周炎、痔疮等肛肠系统疾病,此类患者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肛肠科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相关治疗。1、肠道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导致肠管形态和功能改变,进而出现腹痛、呕吐、排便性状改变等一系列的全身症状。肠梗阻患者可通过胃肠减压,补充水和电解质进行治疗,若症状比较严重,也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如粘连松解术、肠短路吻合术等;2、溃疡性肠结核:是一种较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病变开始于肠壁淋巴结,继而融合并发生干酪样坏死,破溃后形成溃疡,溃疡修复时由于瘢痕形成和纤维收缩而致肠腔狭窄,进而引发大便很细的症状。肠结核应以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比如异烟肼、利福平等,当伴有外科并发症时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3、直肠息肉:主要是由于直肠内部分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直肠黏膜出现赘生物,而排便时受到这些赘生物的阻塞,容易引大便很细的现象。对于体积较小的息肉可通过肛门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于体积较大的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圈套摘除进行治疗;4、直肠癌:大便变细是直肠癌的最为常见症状,是由于癌肿向肠壁浸润生长,导致肠腔狭窄而出现大便进行性变细,当造成肠管部分梗阻后,还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等表现。直肠癌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其中手术是直肠癌的主要治愈方法,主要方式包括常规开腹?术、腹腔镜?术和机器??术等;5、肛周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肛门组织发生炎症,肛周皮肤出现多个结节,可能会影响排便,导致大便很细。肛周炎患者应用?理盐?清洗肛周?肤,减少刺激,并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比如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夫?地酸乳膏等,以控制炎症,缓解不适症状;6、痔疮:由于肛门和直肠处静脉肿胀,导致患者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很细等症状,一般无症状的痔疮无需进行治疗,若出现症状后可进行保守治疗,如使用利多卡因、对?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缓解疼痛,继发感染时,应注意应?抗感染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者建议通过手术进行切除。

作者:郑丽华 中日友好医院 阅读量: 4531

直肠肿瘤能活多久

直肠肿瘤能活多久取决于直肠肿瘤的类型,直肠肿瘤有良恶性之分,良性的直肠肿瘤主要指的是直肠息肉和直肠腺瘤,一般及时进行相关治疗后可达到治愈,对生存率影响不大。而对于恶性的直肠肿瘤,如常见的直肠癌,在早期时五年生存率较高,而晚期可能仅能存活1-2年,甚至是几个月。直肠癌的恶性程度比较高,对于早期直肠癌的治疗主要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当手术切除癌变组织,且术后不复发的情况下,五年生存率比较高,可达到80%-90%,如果在超过五年后仍未复发基本可以定义为达到临床治愈。直肠癌不断发展,当发生远处转移和癌细胞浸润以及侵犯周围组织时,常提示直肠癌已经处于晚期阶段,而直肠癌晚期的治疗常采用化疗、放疗和切除的方式,手术切除原有的癌细胞可保留肛门括约肌,在手术顺利的情况下,可以存活1-2年。但是有些患者本身体质比较弱,对放化疗不敏感,存活时间也可能缩短到几个月。综上所述,对于存在直肠肿瘤的患者,若想判断自身的存活期,则建议由主治医生结合自身实际病情发展以及各项身体指征,进行综合评判。

作者:郑丽华 中日友好医院 阅读量: 4333

肠息肉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预防措施?

肠息肉是肠黏膜过度增生形成凸入肠道的赘生物,根据病理分为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性及增生性息肉。肠息肉的肠镜检出率为10%~20%,其中腺瘤性息肉发病率约占70%,腺瘤性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与肠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肠道为什么会发生息肉,预防措施有哪些?  先说说引起肠息肉的原因  1、遗传因素: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一般认为,肠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最常见的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经典的患者从十几岁就开始长息肉,肠子里面有成千上百的息肉,如果不治疗,这些息肉百分之百会癌变。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这种肠息肉是无法预防的,只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吸烟与腺瘤性息肉密切相关,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大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大多伴发大的腺瘤。高脂肪、高蛋白(尤其红肉)、低纤维饮食容易发生结肠息肉,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肠息肉的发病率较低。  3、肠道感染:肠道感染可能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起,一般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4、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钙、维生素D、叶酸的缺乏也是促进息肉的危险因素。  5、代谢异常:代谢异常包括:超重、肥胖(尤其腹型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谢综合征。这些代谢异常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生长因子水平的升高等等,进而会通过增加细胞增生和减少细胞凋亡而影响肠息肉的产生。  6、肠道菌群失调: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态保持平衡状态。如果益生菌减少、致病菌增加,则可能导致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继而发生结肠息肉。  7、粪便和机械性损伤: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便秘会延长肠道中致癌物质停留的时间。若便秘人群乱用通便的药物,大部分药物里面含有蒽醌类物质,增强了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细胞凋亡,同时也会让DNA变异,最终引起肠道息肉。  预防肠息肉有哪些措施?  一、药物预防  1、非甾体类抗炎药:目前临床研究最多和使用最多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规则服用阿司匹林可减少息肉发生、复发、降低息肉癌变率。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100mg,连续口服二年,腺瘤性肠息肉的发生率下降27%、增生性息肉下降8%,另一项研究采用同样方法口服,肠息肉切除术后一年,息肉复发率下降60%。舒林酸是国内临床最早用于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它能延缓息肉的生长和降低癌变机会,从而减少结肠切除率。塞来昔布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抗炎药,因为消化道副反应相对较轻,目前临床较为常用。动物试险已证实能预防小鼠肠息肉的形成。长期使用费用较高、仍存在一定药物反应。  2、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用药,目前研究发现对肠息肉的预防有一定作用。一项51991例的研究发现,该药并不能降低糖尿病人肠息肉的发生率,但能降低肠息肉癌变风险49%。日本一项针对498例肠息肉切除复发研究发现,低剂量每天250mg口服一年,肠镜检查复发率38%,未用药者复发率56%,该药容易获得、价廉、副作用小、容易进行更多病例数的临床研究,可望能成为肠息肉切除术后预防复发的药物。  3、别嘌呤醇:是治疗痛风的常用药,最近一项针对肠息肉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每天口服100~300mg后肠息肉组织中氧化活性炎性因子NF-kb明显下降,提示该药具有潜预防和治疗息肉的临床价值。该药有容易获得、价廉、长期应用副作用小等特点。  4、钙剂和维生素D:动物研究发现缺乏钙导致结肠细胞过度生长;临床研究发现每天补钙1200mg可降低14%~35%的肠道增生息肉发生风险,并可降低息肉的复发,但可增加锯齿样息肉发生风险。普遍认为从饮食中摄取钙对预防肠息肉形成是有益和安全的。  5、植物提取物:姜黄素从中药姜黄中提取的姜黄素,医学上具有降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利胆等作用。一项对家族性息肉病的研究发现,每天被给予480mg的姜黄素,以及20mg的槲皮素,六个月后,息肉数量减少了60%,息肉缩小了一半。其它多种植物提取物如杨梅素、斗百灵、萝卜硫素等对预防肠息肉均有一定的疗效,有希望成为未来临床预防肠息肉药物的开拓领域。  二、饮食预防  1、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红肉(猪、牛、羊肉等)含有亚铁血红素、让肉色更红的亚硝酸盐、高温烹饪产生的杂环胺混合物等,这些均可刺激肠息肉和大肠癌的发生。肉类中含有过多的饱和脂肪酸,过多摄入会刺激身体产生过多的胆汁,胆汁在大肠内滞留会转化为一种致癌物质戊酸。饱和脂肪中含较多的花生四烯酸,可以促进肠上皮细异常生长成息肉,甚至癌变。  2、多吃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不被人体吸收,进入大肠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食物和潜在的致癌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含膳食纤维丰富的的食物有粗粮,比如说小米、玉米、大麦、燕、麦荞麦。还有一些蔬菜水果,比如说芹菜、韭菜、菠菜、白菜、苹果、香蕉、橘子、桃子等等。  3、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比如菠菜、青椒、西兰花、番茄、辣椒、红甜椒、胡萝卜、南瓜、黄椒、紫甘蓝、鳄梨、芒果、橙子等。  三、改变生活习惯  1、戒烟限酒:吸烟、过量饮酒都会增加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女性每天饮酒不应超过150ml葡萄酒,或者360ml啤酒,或40ml白酒,而男性则不应超过女性的两倍。如果你有结肠癌家族史,那尤其应该减少吸烟和饮酒来降低发病风险。  2、加强体育锻炼:建议每周五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运动。如果每天能进行45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则在降低肠息肉风险方面效果更佳。  四、治疗肠道疾病  肠道感染和肠道菌群失调与肠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肠道的慢性炎症应积极进行治疗,同时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减少菌群失调的发生,可以适当应用益生菌如如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提供肠道的营养,制造醋酸和乳酸,酸化肠道,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并为肠细胞生长提供健康的环境,可降低肠细胞转化为息肉和癌变的可能性,预防肠道息肉的发生。

作者:刘谦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 阅读量: 4306

结直肠息肉与息肉病

结直肠息肉是指结、直肠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病变,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未明确病理性质前统称息肉。结直肠息肉病与结直肠息肉的区别在于数目之分,传统临床上把多于100枚以上的称为息肉病。目前亦有采用基因分析方法诊断息肉病的,但价格昂贵尚未普及推广。  结直肠息肉分为:  1、新生物性息肉:主要就是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内镜下摘除它能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此种腺瘤分三种类型: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混合的腺瘤。以管状腺瘤最为多见,占比75一90%其中广基腺瘤较有蒂腺瘤癌变机率大,腺瘤越大瘤结构中绒毛状成份越多,癌变机率更大。  2、非肿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此为良性病变,原则上不须手术治疗。  结直肠息肉病主要有两种:  1、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于青春发育期出现结直肠腺瘤,逐渐增多,甚至可满布所有结直肠粘膜,如不及时治疗终将发生癌变。  2、黑斑息肉病:也称Peutz一Jeghers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显性遗传病,特点是胃肠道多发息肉伴口腔粘膜口唇口周肛周及双手指掌足底有黑色素沉着。该病以小肠息肉为主,约三分之一的病人有结直肠息肉。  治疗原则:  1、小息肉一般在行结肠镜检查时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检查。  2、直径大于2cm的非腺瘤性息肉可于结肠镜下分块切除;直径大于2cm的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应手术切除,可经肛门手术〈腹膜反折以下〉或行腹腔镜下及开腹手术切除〈腹膜反折以上〉。目前随着内镜下手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相当一部分此类病人均能在结肠镜下完成手术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示病理结果决择下一步治疗方案。病理检查如果提示腺瘤癌变穿透粘膜肌层或浸润粘膜下层则己归属浸润性癌,应按结直肠癌原则处理。如果腺瘤癌变未穿透粘膜肌层,未侵犯淋巴血管切缘无残留分化程度好,结肠镜下摘除后可暂不行进一步外科手术,应密切随防复查肠镜观察。  3、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应争取在青春期内确诊并行根治性手术。黑斑息肉病一般不癌变,又难以全部切除。故无症状者可随访观察,有症状者可行息肉摘除或肠段切除。炎性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无需特殊治疗。

作者:王纯忠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阅读量: 3498

直肠息肉问答

更多>

直肠息肉医院

更多>
签约专家
直肠息肉 推荐专家
付志璇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在线看免费观看日本Av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结直肠肿瘤外科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结直肠肿瘤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主诊治结直肠恶性肿瘤,主从事结直肠癌的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治疗...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