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魇(别名:鬼压床)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失眠

发病部位:精神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治疗方法: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情绪紧张、冷汗

相关疾病: 失眠 焦虑症 惊厥

相关检查:脑电图检查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阿普唑仑、罗拉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1000元)

梦魇视频

更多>

梦魇文章

更多>

71岁阿姨诊断梦游症,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双管齐下!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本病例的患者为一位71岁的阿姨,6个月前老伴去世,独自一人居住,孩子担心老人一个人孤单,曾经强烈要求一起居住,但是被老人拒绝。近期家属发现,老人经常半夜起来叠衣服、扫地、自言自语,遂于我院就诊。完善颅脑磁共振、脑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理评估提示中度抑郁状态,因此考虑梦游症。建议给予心理疏导+药物治疗,治疗后,患者的病情稳定,无特殊不适,治疗效果良好。【基本信息】女、71岁【疾病类型】梦游症【就诊医院】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就诊时间】2020年3月【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阿普唑仑片、谷维素片)+心理疏导【治疗周期】门诊治疗2周,1个月后门诊随访【治疗效果】病情稳定,无特殊不适,治疗效果良好一、初次面诊患者家属描述:最近发现患者一般在晚上2点独自起床,起床后叠衣服、扫地、对着空气说话,然后又回去睡觉,但患者自己没觉得有什么大问题。单独与患者沟通后了解到自从老伴去世后,心情一直很不好,生活在共同居住的家里,就好像时时刻刻能看见过世的老伴一样。通过了解患者近期的状况,结合患者孩子提供的视频,考虑为梦游症,与心理疾病相关。治疗方案暂定为:心理疏导+药物辅助治疗,患者以及家属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二、治疗经过谨慎起见,建议患者完善颅脑磁共振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脑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抽血化验提示尿酸和胆固醇偏高,请心理科进行会诊,经过心理评估后提示中度抑郁状态。考虑患者心灵受创后出现的梦游症,建议安排心理疏导,同时给予阿普唑仑片和谷维素片,辅助睡眠质量减少梦游症的发生。与家属沟通后,建议患者与其共同居住,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情绪,减少心理负担和压力,分散注意力,避免过度沉浸于悲伤的情绪当中,脱离原本的生活环境,也有助于抑郁状态的改善,患者家属表示理解,并且表示要和母亲共同居住进行照顾。建议2周后门诊复诊,观察治疗效果。2周后,门诊复诊,患者自述近期睡眠较好,情绪也较前有明显改善,无梦游现象的出现,建议继续心理疏导一段时间。 (抽血化验结果)(头颅磁共振)三、治疗效果梦游症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发育因素,以及睡眠因素等。该患者由于老伴去世,心灵受创的社会心理因素,导致夜间梦游症的发生,和抑郁状态相关。给予2次心理疏导后,患者心情较前有明显改善,晚上给予阿普唑仑片和谷维素片辅助睡眠后,每晚能保证7-8小时的睡眠,睡眠质量较好。复诊时,其家属表示治疗后无梦游症再出现,治疗效果比较好。建议继续药物治疗,1个月后门诊复诊。四、注意事项很欣慰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已经消失,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梦游症主要表现为入睡一段时间后出现一系列无意识自主的活动,第2天醒来不能记住,一般与心理疾病相关的可能性大。治疗期间,患者应该学会调节情绪和压力,家属应该多进行关注,缓解其心理压力,改善居住环境。每天注意监测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长,注意关注有无梦游症的发生。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平时应该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可适当增加体力运动,例如太极等,增强自身体质,同时也找到一个释放心理压力的方式。服药期间应按时服药,定期到医院门诊复诊。五、个人感悟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生离死别,对于刚失去老伴的老人应该积极关注,避免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共同居住可以很大程度上的缓解悲伤,有助于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家人的关心和照顾有利于避免情绪疾病的发生。此外,如果发现患者出现梦游的倾向,应该有意识的留意,或者记录下来,并及时就医,正如本病例患者家属一样,避免病情的延误。对于医生而言,在诊断的时候应该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如果有焦虑抑郁状态,经调控不能自行好转,建议口服抗焦虑和抑郁药物治疗,并同时进行心理疏导,有利于疾病好转。

作者:王晶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阅读量: 4390

儿童梦游需要治疗吗?

梦游又称为睡行症,是以开始于慢波睡眠而引起在睡眠中行走的一系列复杂行为特征的睡眠障碍。本病在普通人群里发病率占1%-5%,儿童多见,发病年龄为儿童会走路后的任何时期,首次发作常见于4-8岁之间,男童与女童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主要表现为:睡眠中坐起、至下地行走,持续数分钟以上,甚至狂乱地企图“逃跑”,难以唤醒,发作后自行回到床上或者躺在地上睡觉,醒来时常伴有短暂的意识和定向障碍,几分钟后即可恢复常态,醒后一般不能回忆,对日间生活及社会功能无明显影响。  病因:本病与遗传、神经发育、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若父母中有一人患此病,则子女发病率为45%,若父母双方均有此病史,则子女发生率为60%。若儿童遭遇较严重心理创伤,本病在一段时间内可发作频繁。另炎症发热及剥夺睡眠等也可以增加睡行症的发作频率。某些药物如锂盐、奋乃静等可加重发作。  辅助检查:发作频繁儿童,应注意完善多导睡眠脑电图、甲状腺激素监测、脑电图、头颅影像学及心理测试等检查。  诊断:本病诊断需根据反复发作的睡眠中起床行走等症状,排出器质性疾病可诊断。  治疗:本病常随儿童发育成熟而逐渐消失。发作次数少,一般无需治疗,需加强防护,注意避免意外伤害。发作频繁者(每周发作一次及以上),可给予镇静等药物治疗。  注意事项:发作过程中不要试图叫醒患儿,应注意引导其回到床上睡觉,隔日也不要告诉或责备儿童;若发作与心理因素相关,应注意清楚心理影响。

作者:徐翠娟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阅读量: 6707

梦魇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梦是人类正常生理现象,是伴随人一生的,只要睡觉就会做梦。梦是在睡眠过程中,把我们体内、脑内储存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片段进行组合而产生的一种意境。梦魇是指在睡眠过程中被梦中内容惊吓而导致的一种心悸感,或惊醒后身体不能动弹,或感觉有什么东西压在身上,想动不能动弹,想喊喊不出来。但意识清醒,俗称鬼压床。但是这与鬼怪无关,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正常人可偶发梦魇,但如果频发则提示睡眠疾病的可能。  梦魇的主要原因包括三种:  1、情绪,如白天过度兴奋、情绪过度波动或过度的疲劳、作息不正常,失眠等,还有一些心理压力较大导致焦虑、抑郁者;  2、睡眠时脑部缺血和缺氧,如身体虚弱、过度恐惧、或服用某些药物导致低血压,及枕头过高等原因;  3、饮酒,酒精对快速眼动期有抑制作用,也就是可以抑制做梦,但酒精作用消失后大脑需要补回快速眼动期,导致连续做梦,梦魇的发生几率也就增加。4.睡姿不正常,如把手放在胸前,压在胸口上,感觉呼吸困难,引发梦魇。  一般梦魇发作后可继续入睡,不会带来严重后果。如果长期频繁发作,需要引起重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理:  1、编织美梦,尽可能回忆梦中情节,给梦编织一个美好结局,排解心理压力;  2、导引法,睡前可将双手大拇指弯曲,其他四指向内握拳握住大拇指,长久坚持;  3、药物治疗,可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也可选择镇静药物口服。

作者:景录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阅读量: 74527

老做梦是什么原因

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人入睡后,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这就是梦的基础。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梦是大脑调节中心平衡机体各种功能的结果,梦是大脑健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的需要。一般的梦境在觉醒以后会自然消失,不会对身体有任何影响,频繁的梦境可能是失眠的一种表现,睡眠质量下降,会导致人体的不适,这种情况大多和精神情绪的影响有关。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兴奋,抑郁,恐惧,焦虑等精神因素都是影响睡眠的因素,长期的刺激会导致多梦,失眠。  躯体疾病:如神经官能症,高血压,肿瘤,脑血管病,冠心病,甲状腺疾病等,都会造成身体的不适,影响睡眠结构,造成多梦。  其他原因:脑力工作者用脑过度,环境嘈杂,过量饮酒,咖啡或者浓茶刺激,药物的影响等,都可以造成睡眠质量的下降,产生多梦等症状。  做梦是睡眠的一部分,不影响睡眠体验的多梦无需多虑,对于影响身心的多梦现象,首先应排除躯体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同时要解除引起睡眠不良的心理因素,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去面对心理上的困难,并逐步地解决现实的困难矛盾,令人痛苦的梦就会减少,睡眠也能恢复正常,与此并存的许多其他症状也随之消失。

作者:孟繁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阅读量: 28077

老做噩梦怎么回事

噩梦是指做内容恐怖的梦,并引起焦虑恐惧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噩梦在儿童中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最多见。噩梦的出现主要跟精神紧张,情绪障碍和不良刺激有关,但也有一部分噩梦是身体疾病的一种特殊的反应。  精神因素:最典型的恶梦就是创伤梦,创伤梦是指,梦者以往有较为险恶的经历或严重的精神创伤,这些经历和创伤时常在梦中重现。  环境因素:睡前过度紧张、过度兴奋、例如孩子初次离开父母在陌生环境中睡眠、各种内心冲突和焦虑情绪均可诱发本症,睡前听讲恐怖故事、看恐怖影视也是诱因之一。  躯体疾病:身体有病的时候,如头痛发烧、心脏不好造成大脑缺氧或供血不足,或者某个器官的病变导致的不是,都可能以做噩梦的形式表现出来。  药物因素:抗抑郁药、巴比妥类镇静剂和麻醉药等药物有副作用,可能会使人产生噩梦。药物会间接改变大脑中某些化学物质的平衡,进而诱发噩梦。  睡眠障碍:噩梦的同时出现拳打脚踢,翻滚叫喊等粗暴动作,是常见的睡眠行为障碍的表现,经常发生在帕金森病或者其他神经退化性疾病中。  做梦是正常的睡眠得到一部分,噩梦的出现更多是因为精神情绪的积累和刺激导致的,适当的放松应该能够得到缓解,频繁的噩梦应该寻找可能的病因,建议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作者:孟繁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阅读量: 22919

老说梦话是什么原因

梦话是指睡眠中讲话或发出除了鼾声以外的某种语音,醒后不能回忆,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现代医学认为与精神因素有关,常与做噩梦、梦游情况等合并出现,多见于儿童神经症和神经功能不稳定者。生活中很多人都偶尔会有说梦话的经历,一般并不需要过分担心。  大脑由百亿级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神经细胞有着不同的分工。人在睡觉时,大脑休息了,但是某一部分神经细胞可能没有休息,因为神经细胞还在活动,所以人就会做梦,负责言语的那部分神经细胞如果还处于兴奋状态就会指挥人说话,这就是梦话。  晚上睡觉时经常说梦话,说明睡眠期间神经过于兴奋,引起说梦话的原因很多;儿童神经功能发育不完全,神经功能不稳定,白天遇到较强的精神刺激或者过度兴奋,夜间会出现说梦话的现象,成年人有可能是压力过大、精神紧张诱发的。因此经常说梦话的人一定要加强锻炼,同时更要注意休息,调节工作、生活所带来的压力;经常说梦话可能是神经衰弱的表现,只需调整一番自己的生活节奏,缓解一下压力,调理营养,适当增加一些锻炼,问题会慢慢好起来的。  很多人都偶尔会有说梦话的经历,这并不需要担心,但如果说梦话次数过于频繁,导致人体白天疲倦乏力、精神萎靡不振,就需要进行适当的治疗,最重要的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放松心情、调节精神压力,这样才有助于睡眠质量提高和减少说梦话。

作者:孟繁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阅读量: 57940

梦魇问答

更多>

梦魇医院

更多>
签约专家
梦魇 推荐专家
余正和副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睡眠医学科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本科毕业中南大学湘雅医在线看免费观看日本Av精神卫生专业,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副主任医师,毕业后一直在心理科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接受心理科方面的系统培训与继续教育。长期从事失眠症、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多项省厅级课题研究,并发表论文近10篇。 展开
个人擅长: 失眠症、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进食障碍等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主要研究方向:睡眠障碍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