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别名:未成熟儿)
挂号科室: 新生儿科
发病部位:肌肉
多发人群:早产儿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皮肤薄嫩
相关检查:血糖、脑电图
相关手术:气管插管术
相关药品:新霉素眼药水滴眼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0-80000元)
早产怎么办
43544次播放139次点赞
七个月早产儿如何护理
47786次播放44次点赞
早产宝宝需要补铁吗
48910次播放146次点赞
早产宝宝的发育标准
38618次播放182次点赞
早产儿肚子鼓鼓的怎么回事
45773次播放319次点赞
早产儿黄疸的症状是什么
36572次播放309次点赞
早产儿黄疸50天还没退怎么治疗
41282次播放495次点赞
早产儿咳嗽该怎么办
38384次播放420次点赞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一位刚出生13天的早产儿因皮疹而前来就诊,该患儿出生时体重较轻,其余指标均正常,目前为纯母乳喂养,吃奶情况及大小便情况均属良好。经检查,诊断为早产儿湿疹,考虑到患儿较小,不进行药物治疗,嘱其家长居家护理,并密切观察。经过家长的照顾,患儿2周后湿疹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无其他不适。【基本信息】女、13天【疾病类型】早产儿湿疹【就诊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时间】2021年10月【治疗方案】注意居家看护,合理喂养,做好皮肤护理【治疗周期】居家照顾2周后门诊随访【治疗效果】吃奶正常,无异常哭闹,皮疹好转,精神状态较好一、初次面诊有位母亲带着刚出生13天的新生儿前来我院就诊,经过与该母亲的沟通,得知患儿在我院产科出生,为孕36周早产儿,出生时体重2510g,Apgar评分为10-10分,羊水、胎盘、脐带均正常。患儿目前纯母乳喂养,每天吃7-8顿奶,喝奶情况正常,且二便情况正常。最近2天,患儿身上开始出现一些皮疹,由于患儿刚出生不久,且出生时体重较轻,因此前来就诊。对患儿进行查体,发现患儿精神、反应尚可,心音有力,腹部较软,无腹胀等情况,且神经反射均为正常,观察患儿面部及四肢,可见红色片状皮疹,触感毛糙,皮肤温度稍热。初步诊断为早产儿湿疹。二、治疗经过患儿虽然是36周早产儿,但各方面身体的状况都比较好。但鉴于目前患儿较小,因此决定不对其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与患儿母亲沟通后,同意不使用药物,嘱患儿母亲日常注意日常护理,注意给予舒适的身体温度。由于患儿就诊时为秋天,天气逐渐转凉,且早产儿体温保持功能相对稍弱,因此嘱患儿母亲在保证患儿身体舒适温度的同时,适当注意保暖,但需注意不能包裹太厚,同时保证所处环境通风透气。另外,由于秋季天气较为干燥,因此要多为患儿涂抹润肤乳液来保护皮肤,润肤乳液的选择以成为简单,添加剂少为主要标准,防止成分复杂或添加剂较多对患儿皮肤产生刺激。交代完毕后,嘱患儿母亲2周后再次前往门诊复查。三、治疗效果2周后,患儿前来复诊,此时可发现患儿湿疹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精神状态较好,无发热症状,呼吸平缓,无尖叫、惊厥。对其进行查体,可见精神、反应尚可,呼吸平稳、心音有力,腹部较软且无腹胀,前囟门平软,神经反射正常。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反馈其吃奶量比之前有所增加,每天2次大便,性状均为正常,且体重出现一定增长。综合整体情况,对于该患儿的恢复情况较为满意,于是嘱家长平时继续注意观察,做好皮肤护理即可,如有不适,随时就诊。四、注意事项很高兴患儿在没有用药的情况下,皮疹情况恢复较好,各方面症状均有所提高。但由于本篇患儿为早产儿,其各方面系统的发育状况相对足月儿均偏弱,因此在居家护理的过程中,家长应密切关注各项体征,包括体温是否异常,吃奶量是否达标,吃奶欲望是否降低,是否出现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等症状,还需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因呼吸道较为娇弱,而出现呼吸道感染、气喘、气促、呼吸困难等表现。另外家长还需关注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是否存在异常尖叫以及身体抖动等异样肢体活动。五、个人感悟通常情况下,早产儿各方面系统的发育状况相对足月儿较弱,尤其是各种系统症状表现,会在出生后陆续体现。本篇患儿作为一个早产儿,相对不足的地方表现在了皮肤上,导致出现湿疹,但由于家长配合度较高,依从性较好,因此未用药,湿疹情况便得以控制。另外,早产儿由于机体免疫力较为低下,因此很容易发生感染。很多早产儿的感染症状均是从周围环境中获得,因此如果家长身体情况欠佳,不要和早产儿有过密接触,以免引起患儿各种不适或感染症状。
作者:朱若尘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阅读量: 3494
34周早产5斤2要不要进保温箱,需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在经过医生的检查与评估后,如果宝宝发育较好,一切正常,可以不用进保温箱;但若宝宝发育较差,吸吮、呼吸等方面有困难,则需要进保温箱。通常情况下,如果宝宝发育较好,拥有自主吃奶的能力,呼吸也没有异常问题,身体也没有其他方面的疾病,不用进保温箱;但若宝宝发育较差,吸吮、呼吸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进保温箱随时观察,以免发生意外。无论宝宝住不住保温箱,34周早产5斤2的宝宝都较为娇弱。因此照看宝宝的人员都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从外面回来要换衣洗手,尽量少让人进出早产儿的房间,对于早产儿的奶瓶等个人用品也要做好消毒处理,以免宝宝生病。同时,由于早产儿的体温控制中枢发育尚未完全,产生热量低,因此一定要注意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控制好室温尽量在25-28℃,注意保持空气流通。
作者:茅松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阅读量: 4763
怀孕33周胎儿的成活率一般很好,通常可以达到80%以上。孕37周以后属于孕足月,胎儿的各个系统的发育已经成熟。怀孕33周的胎儿,如果因为某些问题需要终止妊娠,娩出胎儿的话,新生儿属于早产儿。此时的胎儿大部分脏器基本发育成熟,如脑部、心脏以及消化系统等脏器,相对来说,肺部的成熟较晚,孕33周的新生儿可能发生肺不成熟,出生后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增加,需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护理观察,如果出现呼吸差,肺发育不好的情况,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促进肺部成熟。总体来说,孕33周的新生儿生存能力尚可,出生后注意护理即可存活。但是与足月儿相比,体质偏差,远期并发症可能会比较多一些,有可能导致肺透明膜病,或并发新生儿坏死性肠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较高,尤其是已经怀孕33周的胎儿,各器官基本发育完全。但是建议孕妇需规避早产的风险,因为胎儿在母体子宫中的时间越长,各器官发育越发达,当出生后与外界接触时,患病的几率会下降,存活的几率才会越高。
作者:郭翠梅 北京妇产医院 阅读量: 3774
怀孕33周胎儿的成活率一般很好,通常可以达到80%以上。孕37周以后属于孕足月,胎儿的各个系统的发育已经成熟。怀孕33周的胎儿,如果因为某些问题需要终止妊娠,娩出胎儿的话,新生儿属于早产儿。此时的胎儿大部分脏器基本发育成熟,如脑部、心脏以及消化系统等脏器,相对来说,肺部的成熟较晚,孕33周的新生儿可能发生肺不成熟,出生后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增加,需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护理观察,如果出现呼吸差,肺发育不好的情况,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促进肺部成熟。总体来说,孕33周的新生儿生存能力尚可,出生后注意护理即可存活。但是与足月儿相比,体质偏差,远期并发症可能会比较多一些,有可能导致肺透明膜病,或并发新生儿坏死性肠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较高,尤其是已经怀孕33周的胎儿,各器官基本发育完全。但是建议孕妇需规避早产的风险,因为胎儿在母体子宫中的时间越长,各器官发育越发达,当出生后与外界接触时,患病的几率会下降,存活的几率才会越高。
作者:刘冬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阅读量: 3567
孕36周出生的宝宝属于早产儿,身体生长发育大多还不成熟,相对于正常分娩的宝宝免疫力较弱,身体机能也不够完善,如果着凉很容易感冒或发烧,所以需要保温。早产儿可能出现一些特殊的并发症,比如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病理性黄疸等等,因此建议住院会比较安全。在孕37周之后出生的宝宝是足月儿,大多数不需要转入新生儿科病房。保温的时间根据出生后的具体情况决定,如果胎儿体征正常,各项检查指标正常,不影响进食,也没有任何患病的状态,体重在2-2.5kg之间,通常观察7-10天。如果存在异常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观察时间。早产儿留院观察,除了保温外,还要检测是否有疾病产生。如果孕妇合并有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儿可能肺部发育不成熟,建议住院观察,需要注意监测血糖。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呼吸的情况,如果呼吸困难,需要用吸氧的方式来改善症状。另外,早产儿吸吮力比较差,吞咽反射比较弱,经常有哺乳困难,还可能引起吐奶,建议住在新生儿科病房会比较安全一些。
作者:杨秀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阅读量: 4713
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大部分28周胎儿能够存活,少数28周胎儿不能存活下来。妊娠28周是胎儿脱离母体后能否存活下来的关键时间点,因为妊娠28周时胎儿已经会规律活动、睡觉和醒来,感觉器官已变得相当灵敏,肺部已经具有生理功能,当然,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含量低,出生后易患呼吸窘迫综合征。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即使28周早产儿属于极低体重儿,在护理得当的情况下,胎儿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一般可以存活下来。但是,如果是28周胎儿早产后发生肺出血、脑出血,或者有其他严重畸形,可能存活率较低。因此,如果是怀孕28周的孕妇,建议尽量通过医学手段延长孕周,通过卧床休息,使用促胎肺成熟药物,进行保胎治疗。
作者:刘冬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阅读量: 4593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