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细胞癌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肿瘤综合

发病部位:头部

多发人群:老年人

治疗方法:外科手术切除和植皮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破溃,结黑色坏死性痂,中心坏死向深部组织扩展蔓延

相关疾病: 皮炎 皮肤癌

相关检查:病理检查

相关手术:外科手术切术

相关药品:维A酸类、外用细胞毒药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50000元)

基底细胞癌视频

更多>

基底细胞癌文章

更多>

基底细胞癌的十大类型

基底细胞癌多发生于30岁后,70岁为高峰,好发于头面部,尤以鼻,眼睑及颊部最为常见,基本损害为针头至绿豆大,半球形,蜡样或半透明结节。基底细胞癌共有十大类型,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它们的特点。  1、结节溃疡性基底细胞癌  最常见,占基底细胞癌之50%~54%,损害为单个,好发于颜面,特别是颊部,鼻旁沟,前额等处。  2、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  又称局限性硬皮病样基底细胞癌,罕见,仅占基底细胞癌的2%。多发生于青年人,也见于儿童,常单发,好发于面部,额部,颧部,鼻部和眼眦等处,特别是颊部,颈或胸部也可发生,表现为扁平或轻度凹陷的黄白色蜡样到硬化性浸润斑块,呈不规则或葡行状,大小自数毫米至占据整个前额部,灰白至淡黄色,表面光滑,可透见毛细血管扩张,触之较硬,类似局限性硬皮病,缺乏卷起珍珠状边缘,亦无溃疡及结痂,边缘常不清,皮损发展缓慢。  3、纤维上皮瘤样基底细胞癌  表现为1个或数个高起的结节,略带蒂,触之中等硬度,表面光滑,轻度发红,临床上类似纤维瘤,好发于下背部,罕见溃疡形成,临床上类似纤维瘤。  4、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又称基底细胞痣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外显率低,皮肤出现突起,发硬,光滑的结节性肿物,可为正常肤色或有轻度色素沉着,部分病例,肿物逐渐增大,最终形成溃疡,多数伴有上下颌骨囊肿,肋骨畸形和智力迟钝。儿童期,最晚在青春期出现数以百千计的皮肤小结节,在“痣样”期,结节数目和大小逐渐增加,不规则分布于面部和躯体。  在成年期,很多基底细胞癌常破溃,晚年疾病有时进展为“肿瘤”期,此时有些基底细胞癌特别是颜面部损害变为侵袭性,破坏性和残缺,偶尔甚至由于先侵犯眼眶,以后侵犯脑而致死,也可转移至肺,半数成年患者,掌跖部出现很多直径1~3mm的小凹陷,常发生于11~20岁,为顿挫性基底细胞癌。  除皮损外,几乎所有患者均呈现多发性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其中如颌骨牙源性角囊肿,肋骨异常,脊柱侧凸,智力发育迟缓和大脑镰钙化,有数例报告,也见小脑成神经骨细胞瘤,上颌或颌纤维肉瘤,在颌骨囊肿中发生成釉细胞瘤。  5、线状单侧基底细胞痣  极罕见,常出生时即有,皮疹广泛,呈单侧线状或带状发疹,皮损由密集基底细胞癌结节构成,其间散在存在粉刺和纹样萎缩区,损害不随年龄而增大。  6、色素性基底细胞癌  是各型中出现色素沉着者,占基底细胞癌的6%,与结节溃疡型不同之处,仅在于皮损呈褐色或深黑色,有时易误诊为恶性黑素瘤,临床特征与结节型相似,仅伴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白灰至深黑色,但不均匀,边缘部分常较深,中央部分呈点状或网状分布。  7、表浅性基底细胞癌  少见,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较早,头部极少,其发生占基底细胞癌的9%~11%,常发生于躯干部,特别是背部和胸部,也见于面部和四肢,皮损为1个或数个轻度浸润性红斑鳞屑性斑片,表面表皮菲薄,有稍微隆起的线状边界,中心部位常出现表浅性溃疡和痂皮,可呈湿疹或银屑病样改变,向周围缓慢增大,境界清楚,常绕以细线状珍珠状边缘,皮损表面可见小片表浅性溃疡的结痂,愈后遗留光滑萎缩性瘢痕。  8、扁平瘢痕型  相当罕见,常发生于面部,损害为浅表性结节状斑块,生长缓慢,此型的特点是,基底细胞癌向四周缓慢扩展时,其中心部位肿瘤细胞反而逐渐消失,形成瘢痕,就如森林失火向四周蔓延,而中心却自行熄灭一样,因此又被称为野火型,其扩展缘具有很强的侵蚀性。  9、囊性基底细胞癌  较为罕见,为癌肿中心部位发生变性,形成单房性囊肿所致,通常呈蓝灰色。  10、Bazex综合征  1966年首先由Bazex等报告,本病呈显性遗传,其主要特征首先是毛囊性皮肤萎缩,在四肢出现毛囊口扩张样“凿冰痕”,其次为发生于儿童,青年或少年面部的多发性小的基底细胞癌,此外可有限局性无汗症和(或)全身性少汗症和先天性头部及其他部位毛发稀少。

作者:樊翠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阅读量: 47360

颜面部基底细胞癌及其治疗

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人。它的发生与日光照晒有密切关系,所以它好发于外露部位,如头、面、颈及手背等处,尤其是面部较突出的部位。基底细胞癌开始表现为一个皮肤色到暗褐色浸润的小结节,较典型者为蜡样、半透明状结节,有高起卷曲的边缘。中央开始破溃,结黑色坏死性痂,中心坏死向深部组织扩展蔓延,呈大片状侵袭性坏死,可以深达软组织和骨组织。基底细胞癌以局部浸润生长为主,发生远处转移的可能性较低。  基底细胞癌的确诊需要病理检查。组织病理学见表皮内基底细胞呈融浆状团块,边缘呈栅栏状排列,可有角质囊肿。本病应与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症、角化棘皮瘤、鳞状细胞癌和黑素瘤相鉴别。  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冷冻等,以手术治疗为主,扩大切除病灶可达根治目的。面积较小的病灶切除后可以采用局部皮瓣修复,面积较大的病灶切除后需要植皮修复。对于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切除后首选皮瓣修复,术后能取得很好的美容效果,避免植皮“打补丁”的遗憾。

作者:袁斯明 东部战区总医院 阅读量: 28759

皮肤基底细胞癌手术攻略

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约占皮肤恶性肿瘤的80%。它的病因与日光照晒、长期接受放疗、长期慢性不愈的慢性溃疡容易患皮肤癌;经常接触砷化物、焦油和沥青也易患皮肤癌;皮肤角化病常引起癌变。  好发于日光照晒的头、颈、面部居多,可达92%。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病特点之一是很少发生转移。正确及时的手术治疗治愈率在90%以上。  放疗对基底细胞癌疗效较好,但易引起脱发、汗腺功能丧失、皮肤萎缩、干燥、瘢痕或溃疡等,非特殊部分和情况不主张优先选择;没有发生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不主张全身化疗,还有其他疗法如:外用氟尿嘧啶软膏、瘤体内注射干扰素、液氮冷冻、外用中药软膏等,这些疗法均不列为一线治疗,各位患者就诊时慎重。  一旦怀疑为皮肤癌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按照基底细胞癌治疗规范科学治疗。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案选择手术切除+术后光动力治疗。接下来为各位患者展示一些典型皮肤基底细胞癌手术案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三次规范的光动力治疗。

作者:刘文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阅读量: 51729

皮肤基底细胞癌手术攻略

皮肤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约占皮肤恶性肿瘤的80%。它的病因与日光照晒、长期接受放疗、长期慢性不愈的慢性溃疡容易患皮肤癌;经常接触砷化物、焦油和沥青也易患皮肤癌;皮肤角化病常引起癌变。  好发于日光照晒的头、颈、面部居多,可达92%。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病特点之一是很少发生转移。正确及时的手术治疗治愈率在90%以上。  放疗对基底细胞癌疗效较好,但易引起脱发、汗腺功能丧失、皮肤萎缩、干燥、瘢痕或溃疡等,非特殊部分和情况不主张优先选择;没有发生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不主张全身化疗,还有其他疗法如:外用氟尿嘧啶软膏、瘤体内注射干扰素、液氮冷冻、外用中药软膏等,这些疗法均不列为一线治疗,各位患者就诊时慎重。  一旦怀疑为皮肤癌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按照基底细胞癌治疗规范科学治疗。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案选择手术切除+术后光动力治疗。接下来为各位患者展示一些典型皮肤基底细胞癌手术案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三次规范的光动力治疗。

作者:刘文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阅读量: 31784

基底细胞癌怎么治疗?

伴随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工作压力等等,基底细胞癌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根据本人临床体会,科普下相关知识。  基底细胞癌  非黑素瘤性皮肤癌(NMSC)是人类最高发的恶性肿瘤,其中基底细胞癌(BCC)又最为多见。1827年Jacob首先描述,但到1902年才由Krompecher将其与其他上皮性肿瘤明确区分开来。基底细胞癌流行病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疾病概述  目前研究认为,基底细胞癌的发病与Hedgehog pathway通路所涉及的多个基因变异有关,其中最常见的是PTCH1基因、TP53基因等。研究还证实存在很多基底细胞癌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比如紫外线不当暴露、离子射线、肤色较浅,患有着色干皮病或皮脂腺痣等疾患。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基底细胞癌病例还要询问家族史,因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等以基底细胞癌为特征的疾病属于遗传病范畴。  临床表现  基底细胞癌可以发生于头面、躯干和四肢,但多发生在头面等光暴露部位。根据皮损颜色为皮色或黑色,可以分类为色素型和非色素型。结合病理,较为公认的临床分型有:结节型、浅表型、硬斑病样型、囊肿型、基底鳞癌性、微结节型、Pinkus纤维上皮瘤。最为常见的是结节型,常中央有溃疡,这时又称为结节溃疡型基底细胞癌,这种类型多见于头面部。微结节型和硬斑病样型相对少见,但也多见于头面部。躯干最常见的是浅表型基底细胞癌。  病理改变  不同类型基底细胞癌的病理表现不尽相同,但具有共同的基本特点。比如肿瘤细胞成巢状聚集,细胞形态大小均匀,细胞核异型性少见,胞浆少,嗜碱性蓝染,类似于基底细胞。再如,肿瘤外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由于制片原因,肿瘤细胞巢常与周围组织之间存在裂隙。抓住上述特征,无论细胞巢表现为大结节,还是微结节,或是条索样,都很容易诊断基底细胞癌。  诊断与鉴别诊断  基底细胞癌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故而针对可疑皮肤肿物一定要积极行活检病理检查。有研究显示基底细胞癌肉眼诊断的准确率只有67.9%,这个结果进一步佐证了病理的重要性。  需要强调的是,恶性皮肤肿瘤的切除范围和方法与良性肿物截然不同,所以一定先行病理确诊,再完整切除。如果顺序颠倒,有时对后续治疗会产生干扰。  疾病治疗  基底细胞癌首选手术切除。由于基底细胞癌是连续性侵袭性生长的肿瘤,极少发生转移。有循证医学研究显示,原发性基底细胞癌按照传统肿瘤扩切方法治疗5年治愈率约为93%。如果基底细胞癌发生在躯干、四肢且面积较小,可以考虑外扩5mm切除肿物,最好术后全面病理检测切缘。  治疗的BCC的优势  肿瘤切除是否干净的关键是切除的范围,对于其他学科医生来说存在切除范围过大,就面临伤口无法封闭,或者封闭后张力很大的两难境地。之所以敢于采用扩大切除,就是因为团队基于学科的创面修复技术,可以最大范围和深度的的切除肿瘤。切除过程中随时冰冻病理检查,确保切除干净。切除后遗留创面我们根据需要采用植皮,皮瓣,肌瓣,筋膜瓣修复。技术上的保证,为良好的疗效奠定了基础。  基底细胞癌对于放射治疗和冷冻治疗也比较敏感。如果患者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无法接受手术,可以选择放射治疗和冷冻治疗。对于硬斑病样型或微结节型等易复发、侵袭性强的基底细胞癌,建议术后追加放射治疗。  基底细胞癌治疗后要随访5年以上,总的来说预后非常好,复发率较低,一旦复发还可以再次手术,很少致命。

作者:官浩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阅读量: 99049

头和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治疗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又被称为基底细胞上皮癌,是面部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由间质依赖性多能基底样细胞组成。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中老年,尤其好发于头皮、面颈部等暴露部位,好发于户外工作者,提示发病可能与日晒、紫外线有关。长时间接受放疗的患者皮肤也易发病。还有长期摄入无机砷或引用含砷量较高的饮用水或食物,基底细胞癌发病率明显上升。  基底细胞癌早期表现特异性不明显,多表现为表面光亮、边缘隆起的圆形斑片,表皮菲薄,常可见雀斑样小黑点。部分也有小而浅的糜烂、结痂或浅表溃疡,多无炎症反应。由于特点不明显,早期常无法引起重视而及时就诊。  后期根据表现不同生物学特性不同分为四种类型:  1、结节溃疡型:中心为较大的溃疡,包绕的边缘呈珍珠样。  2、色素型:与结节溃疡型外形相似,但病灶伴有黑褐色的色素增多。  3、硬化型:表现为硬化的黄白色斑块,质硬,边界不清,其表皮长期完好。  4、浅表型:常见于上胸部(老外女性多见),病灶呈红斑或脱屑性斑片,逐渐向周围扩大;斑片周围可部分包绕以珍珠样边缘,表面通常可见小的浅表性溃疡和结痂。  其中结节溃疡型、色素型、硬化型好发于面部,浅表型常见于上胸部。  结节溃疡型、色素型侵袭能力较差,切除时或放疗时可局限于病灶周围4~5mm的正常组织。硬化型侵袭较广,对放疗不敏感,手术切除范围于病灶周围1~1.5cm的正常组织,深达深筋膜。  以上四种类型,结节溃疡型最多见,除个别病例外,一般不发生远处转移(转移的发生几率约为千分之一)。  治疗方法:首选手术扩大切除治疗。强调切除彻底,有条件的要求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排除切缘肿瘤细胞残余。  其次如确实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且分型不为硬化型的可考虑放疗。  其他如液氮治疗,激光治疗等复发率较高,治疗效果的确切程度不如手术切除,故手术仍是第一选择。  此病很少应用化疗为治疗手段。

作者:刘涛 河北省人民医院 阅读量: 50227

基底细胞癌问答

更多>

基底细胞癌医院

更多>
签约专家
基底细胞癌 推荐专家
冉立伟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皮肤性病科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冉立伟,女,主任医师,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于200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在线看免费观看日本Av。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承担院基金一项,参编著作一部,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擅长过敏性皮肤病、病毒等感染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性病等诊治及皮肤组织病理诊断,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过敏性皮肤病、病毒等感染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性病等诊治及皮肤组织病理诊断,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